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中暑應要如何處理?

體溫過高是中暑的主要特徵之一, 體溫越高, 持續時間越久, 預後越壞, 因此應立即採取強有力的降溫措施。 首先立即使患兒脫離高溫環境, 轉移到陰涼通風處或有空調的房間內, 將其平臥後, 頭部、頸部、腋下和腹股溝處放置冰袋, 用涼水或35%酒精液浸濕毛巾全身擦浴。

在做物理降溫時, 皮膚因受冷的剌激, 可引起血管收縮和肌肉震顫, 影響散熱並使機體產熱增加, 因此多同時配合藥物降溫。 氯丙嗪可擴張周圍血管、減少肌肉震顫, 並可達到降溫的目的, 一般每次每公斤體重0.5-1.0毫克, 加入適量0.9%生理鹽水中在1-2小時內靜脈滴完,

Advertisiment
但對面色蒼白、肢端濕冷、血壓已明顯下降者不宜應用。 腎上腺皮質激素對中暑高熱昏迷患兒有迅速退熱作用, 減少中暑合併症的發生。 迅速補液也十分重要, 中暑較輕, 神智清醒的患兒可立即飲用含鹽冷開水或汽水飲料。 中暑重者者則應靜脈輸注鹽水以迅速恢復正常血容量, 保證心腦所需的血流灌注。

另外, 在無風天氣, 因通風不良, 可限制機體對流散熱功能, 暑熱時由於體內蓄積的熱量散發困難, 極易出現危險的高熱。 患兒通常表現為少汗、皮膚灼熱、發紅、頭痛、眩暈和疲乏感, 體溫可急劇上升至攝氏40度、呼吸脈搏加快, 但血壓一般不受影響。 體溫達41度是個危險指標, 常出現昏迷或抽搐, 如這種超高熱持續數小時,

Advertisiment
存活者可能遺留永久性腦損害;體溫高達42度時, 常可導致死亡, 死亡原因多因繼發的中樞性迴圈功能衰竭, 表現為四肢冰冷、脈搏微弱和血壓下降等。 此時需立即進行搶救, 可將患兒裹上濕床單或濕衣服, 或浸泡於河水、湖水或澡盆中, 每10分鐘測體溫一次, 以避免造成體溫下降過快。 同時給予補液、藥物降溫、止驚、升血壓等對症處理, 如有中樞性呼吸衰竭、呼吸節律改變, 口唇和面色明顯發青, 經輸氧治療無效時, 應及時氣管插管, 上呼吸機供氧。

祖國醫學認為中暑的主要病理機制為暑邪內襲、耗氣傷陰, 對中暑除傳統的刮痧療法外, 還可用針刺法。

以上幾種類型的中暑看起來很可怕, 但只要瞭解有關預防知識,

Advertisiment
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在炎熱的夏季, 首先要儘量減少孩子在烈日下或通風不好的地方遊玩;不要穿戴厚而透氣性能差的衣服;出汗多時應經常口服略有鹹味的鹽水, 並利用通風設備使皮膚保持涼爽。 對酷暑下參加農業勞動的中小學生, 要合理安排其勞動時間, 延長午睡, 勞動時要戴草帽;注意飲食營養, 及時供應涼鹽開水或綠豆湯, 發現孩子有中暑先兆時, 應使其迅速離開現場。 體質虛弱、瘦小, 正患感冒、腹瀉、嘔吐等病症的孩子, 對中暑的易感性增加, 更應加以保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