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上幼稚園到底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上幼稚園, 對於年幼的孩子, 是他(她)正式離開家庭、走上社會的第一步, 第一次離開父母的懷抱, 獨自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過群體生活, 入園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是很有必要的。

什麼是幼稚園

幼稚園, 舊時稱蒙養園、幼稚園, 為一種學前教育機構, 用於對幼兒集中進行保育和教育, 通常接納三周歲以下幼兒的為托兒所, 而接納三至六周歲幼兒的為幼稚園。

幼稚園的概況

幼稚園的任務為解除家庭在培養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 讓幼兒身體、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發展。 可以說幼稚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

Advertisiment
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 不僅學到知識, 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 幼稚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基礎的基礎, 是對兒童進行預備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為習慣良好、初步的自然與社會常識)。 其教育課程沒有明顯的區分, 大概由健康、人際關係、環境、語言、表達等幾個領域以及各種活動構成。 各個領域相互融合, 決定教學內容。

幼兒入園準備

1、心理準備

家長要充分信任幼稚園的教育, 以緩解孩子焦慮的情緒。 家長要與孩子談論上幼稚園的話題告訴他(她):寶寶長大了, 要上幼稚園, 幼稚園有老師、玩具、還有小朋友和許多好玩的東西等等。 以此來激發孩子上幼稚園的願望。

孩子剛到幼稚園一定會經歷一段適應期,

Advertisiment
有的孩子第一天入園還很開心, 可是第二、三天就哭著鬧著不想去上學了。 其實這是很自然的現象, 孩子第一天還比較有新鮮感, 等到接下來幾天“反應過來”自己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 那肯定是要哭鬧的。 這個時候家長儘量不要有過多的猜測, 而是要儘量相信幼稚園, 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幼稚園的喜歡, 這樣孩子慢慢也會喜歡幼稚園、喜歡老師的。

2、生活準備

(一)培養孩子獨立吃飯。

家長應鼓勵孩子去試著自己吃飯, 不必過分擔心孩子會把飯灑得到處都是, 當孩子初步學會自己吃飯後, 成人就應該在一旁指導, 鼓勵孩子自己吃飯。

(二)孩子學會自己大小便。

孩子入園前在家裡一般是坐便盆大小便的,

Advertisiment
但幼稚園廁所大都是蹲坑式的, 孩子對此不習慣, 所以入園後入廁的問題最多。

孩子要學會上廁所。 首先要解除他的緊張心理, 告訴孩子, 你已經長大了, 能自己上廁所了。

模擬練習:在平地上擺兩塊磚, 它們中間離開一定距離, 家長和孩子比賽上、下、蹲下、起來的動作, 並逐漸加寬兩塊磚中間的距離和高度。 孩子照著做了, 家長要表揚。

(三)培養孩子自己穿脫衣服。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穿脫衣服的方法, 只要孩子穿得快, 穿得好, 不必拘泥於一種模式.

(四)建立孩子的午睡習慣

在幼稚園的作息制度中有午睡, 這是保證孩子有充足睡眠, 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措施之一。 對於在家裡沒有午睡習慣的孩子, 最好在上幼稚園之前能讓孩子養成午睡習慣。

Advertisiment

幼兒入園溫馨提示

1、孩子入園後, 家長須立刻離開。 有些家長把孩子送到幼稚園後, 聽到孩子哭鬧很不放心, 便躲在牆角、門後、窗外看, 或中途來看望, 這樣只會強化孩子的哭鬧行為。

2、認識新朋友。 家長可利用入園和離園時間, 認識本班的一個或者幾個小朋友, 互相介紹後, 鼓勵孩子在一起, 手把手, 玩一玩。 另外, 老師也是孩子的新朋友。 開學前幾天, 家長可利用離園時間和老師交談, 老師會及時表揚你的孩子, 增強孩子上幼稚園的信心。

3、新生入園宜早接。 剛入園的幼兒特別希望家長早點來接, 體驗與家長團聚的欣慰, 否則, 孩子會產生孤獨、失落、甚至有被人遺忘的感覺, 使孩子產生恐懼心理, 更怕上幼稚園。

Advertisiment

4、談論幼稚園的活動。 全家人以樂觀的態度關注孩子在幼稚園的活動, 認識他(她)談論在幼稚園參加的活動;認識的老師、小朋友, 共同欣賞孩子帶回來的作品和獎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