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上學前需要做的準備

1.我的寶寶現在是否適合上學

許多家長因家庭環境需求, 或是希望寶寶能提早進入團體生活, 因此在寶寶成長到一定年齡時, 就會開始送寶寶去上學, 卻沒有思考到「寶寶是否一定得上學?」

雖然目前托兒所招收2~6歲的幼兒, 幼稚園招收4~6歲的幼兒, 但不代表寶寶滿2歲就一定得去上學, 其實家長要不要送寶寶去托兒所或幼稚園, 可先「觀察寶寶特質」, 隨著孩子個性的不同, 適應能力也會不一樣, 因此家長平常可多帶寶寶到公園、遊戲場走走, 從旁觀察寶寶是否喜歡與其他小朋友互動, 能否適應團體生活,

Advertisiment
再決定要不要送寶寶去上學。 因為幼稚教育的主要目的, 在於提供豐富的生活經驗, 幫助他們在真實環境下學習各種事物, 而非學識上的鑽研, 所以未必要很早就入學。

家長可以依以下的幾個方向來考慮何時送小孩去上學:

考慮1.家長希望寶寶提早進入團體生活嗎?

家長若期望寶寶能提早適應團體生活, 學習語文溝通、認知思考等各層面的發展, 並與同儕認識互動, 可考慮讓寶寶去上學。

考慮2.家長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

有些家長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啟發孩子, 想藉由幼稚園或托兒所, 讓老師負責照顧與施教, 送寶寶去學校確實能讓家長放心不少, 不過, 家長也不能因此將教育責任全丟給老師, 孩子回到家, 仍須適時關心上課情況。

Advertisiment

考慮3.家中是否有兄弟姊妹?

當家中有年紀相仿的孩子時, 年紀較小的寶寶會主動表達想要和哥哥或姊姊一起去上學, 或是當哥哥上學時, 也會想背書包一起出門, 代表寶寶有上學的主動意願, 這時可試著問寶寶, 「明天跟哥哥一起去上學, 好不好?」若寶寶有意願就可以上學去了。

考慮4.家中空間是否太小?

當家裡的環境較小, 空間不足時, 寶寶玩遊戲、伸展肢體都會受限, 因此動作協調及律動發展也相對不足, 家長可讓寶寶早點入學, 以得到較優質的成長環境。

考慮5.家中是否隔代照顧?

有的寶寶出生後是由爺爺、奶奶代為照顧的, 建議家長約2歲後可開始尋找托兒所, 因為大部分爺爺奶奶的年紀稍長,

Advertisiment
體力較不足以負荷與寶寶的互動, 各項發展的啟發也可能心有餘而力不足, 因此, 父母可以將寶寶送至學前機構就讀, 若爺爺奶奶希望能分擔照顧幼兒的工作, 也可以讓爺爺奶奶到園所接送寶寶, 既可以提供祖孫相處機會, 父母也不用急著接送寶寶上下學。

寶寶上學前, 須先具備的能力

寶寶若剛滿2歲就上學, 有的孩子可能還在包尿布、喝牛奶, 建議家長能在家先訓練寶寶一些基本能力, 縮短孩子的適應期, 以減少「哭鬧期」的發生, 使其更快進入狀況, 這些能力包括:

生活自理能力:

寶寶能清楚表達自己的生理需求, 例如基本的「我要尿尿」、「肚子餓」等, 最好是能夠自己上廁所、洗手、穿脫鞋等。

認知發展與語言表達能力:

Advertisiment

寶寶願意說出個人想法, 例如:「我要玩玩具」、「我要喝水」等, 也能表達身體疼痛的部位, 例如:「我肚子痛」、「我牙齒痛」等, 若寶寶總是沉默, 不願意說話, 也可以觀察是否有語言發展方面的問題, 若所選擇的學前機構能啟發寶寶的語言發展, 也可以作為選讀學校的考慮。

至少具備半天活動的體力:

孩子最好能早起不賴床, 且體力可維持一個上午, 大部分學校都會建議寶寶能上全天班, 不過並非每個小孩都能全天待在學校, 家長可以斟酌情況, 先讓小孩上半天班, 慢慢等寶寶適應後, 再延長為全天班。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