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寶寶一出生就應查先心畸形

年輕的“準父母”和父母要打醒精神了!別忘了讓你們的小寶寶在胎兒期和出生后進行先天性心臟病檢查, 以保證他們能有個健康的未來!

有新的資料顯示, 先天性心臟病在我國活產嬰兒發病率為8%~10%, 胎兒期發病率1%~2%。 我國每年出生嬰兒患各種先天性心臟病估計有15萬, 其中30%左右可能在嬰兒期死亡。 先天性心臟病在兒童死亡率中的比重在逐步上升, 占嬰兒畸形死亡率的50%以上。 根據我國大城市統計, 先天性心臟病在嬰兒死亡原因中已占到第二或第四位。

廣州多位先天性心臟病專家正積極呼吁,
Advertisiment
讓先天性心臟病篩查早日納入廣州母嬰保健網絡系統。

多數病兒就醫時已太晚

近日, 兩名知名心血管專家孫善權和于明華。 一談到先天性心臟病(以下簡稱“先心病”), 他們就感到惋惜連連, 因為在門診中, 他們常常能見到已經錯失了最佳治療時機的先心病患兒。

造成這種情況有幾個原因。 一種是有的家長從沒有帶孩子做過任何心臟方面的檢查, 一直不知道孩子有先心病。 有的患兒先心病癥狀不明顯, 孩子只會表現為容易感冒、臉色差、劇烈運動后感到辛苦。 由于長期供血受到影響, 這些孩子的發育會慢慢遜色于其他孩子, 家長給孩子增加許多營養品也無濟于事, 許多家長直到這時候才意識到問題嚴重了。

更讓人心痛的是,
Advertisiment
有時等孩子把命丟了, 家長才知道孩子有先心病。 有先心病的孩子會比普通孩子更易得肺炎, 而且他們一得肺炎, 病情發展會很迅速, 有時還沒等把孩子送到醫院, 就突然停止了呼吸。 事后進行尸檢才知道孩子原來有先心病。

另一種情況是, 家長知道孩子患有心臟病, 但是認為孩子年齡太小經不起手術的折騰, 還是待孩子年齡大些、身體壯實些再施行手術比較安全。 孫善權醫生指出, 這是一種誤區, 其實現在的心臟手術技術已經越來越先進, 從孩子出生到三四歲都可以做手術, 一歲以內做效果最好。

手機電腦輻射已成新誘因

目前新生兒中先心病的發生率為什么越來越高呢?兩位專家介紹, 一般認為妊娠早期(5-8周)是胎兒心臟在母體發育最重要的時期,
Advertisiment
一些內在或外在因素影響到胎兒心臟的正常發育是造成先心病的重要原因。 現在比較明確的因素有, 如孕婦在孕早期內發生病毒感染(流感病毒、風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服用某些藥物(抗腫瘤藥物、抗糖尿病藥物)、接觸放射線等。

此外, 手機、電腦等輻射對先心病的影響也逐漸引起行內的關注。 廣州市兒童醫院曾接診了一位非常復雜的先心病患兒, 他的母親就是一位電腦軟件工程師, 在懷孕期間她每天在電腦前工作的時間都超過了12個小時。

日前上海的一項調查, 也把電離輻射列入誘發先心病因素的前10位。

有的準媽媽聽后會非常擔心, 自己腹中的BB會不會已經中招了。
Advertisiment
其實, 如果準媽媽是在廣州醫院進行正規產檢, 在懷孕三四個月時會進行致畸五項也叫做優生五項(TORCH)檢查, 在懷孕6個月時進行B超檢查(俗稱9項排畸), 就等于為早期發現先心病把守了第一和第二道關口。

新生BB應查有無先心畸形

孫善權和于明華兩位專家正積極呼吁政府部門考慮將先心病篩查納入廣州母嬰保健網絡系統。 他們建議先心病篩查除了在產檢時進行外, BB出生后也要進行。

產檢篩查沒有問題, 為何出生后要再查?孫善權解釋, 新生兒心臟發育非常有意思, 他們一出生時動脈導管和卵圓孔未閉, 要到24小時后才會進行功能性閉合, 一個月后完成生理性閉合, 這時他們的心臟機構才和成人的一樣。
Advertisiment
如果BB出生后心臟沒有實現這種閉合, 在早期只要口服藥物三天就可促進這種閉合, 但如果過了三個月就只能用手術的手段進行閉合了。

他建議, 先心病篩查在尚未納入廣州母嬰保健網絡系統之前, 有條件的父母可以在孩子出生后帶他到醫院做心臟B超檢查, 以防患于未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