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扔”出來的成長

姥姥說:瑞瑞是個扔東西的“小壞蛋”

瑞瑞剛滿一歲, 一直是姥姥帶著他。 最近, 姥姥跟媽媽告狀說, 寶寶成心拿起球扔到地下, 讓別人撿, 剛撿起來遞到寶寶手里, 又立即扔到地上, 接著再用小手示意給撿起來, 這讓勞累的姥姥煩不勝煩, 可寶寶似乎樂此不疲, 不是個小壞蛋是什么?

媽媽仔細觀察之后, 發現兒子還真是姥姥說的那樣, 什么東西他都只玩一會兒就往地上扔, 反復要人幫他撿。

有一次, 居然非要拿爸爸的手機玩兒, 爸爸不知道兒子扔東西的“本領”, 剛把手機給他, 他拿起手機就往地上摔, 爸爸一把沒接住,

Advertisiment
氣得爸爸掄起巴掌就要打。

瑞瑞有話說

快一歲的時候, 我要向全家宣布一件重大的事情:扔東西太有意思了!我發現, 一拿起玩具我不由自主就想扔出去, 都沒法控制住自己, 同時我心里還喊著口號呢:我摔, 我摔, 我拼命摔!哎呀不好, 玩具摔了撿不回來了!姥姥, 快幫我撿回來!快點嘛, 姥姥, 求你了, 再不撿我就哭……嘻嘻, 撿回來了我接著扔, 扔, 扔!

可是, 姥姥和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摔玩具, 別看平時對我笑瞇瞇的, 我一扔玩具他們就都兇巴巴的。 爸爸還說我把他的手機摔壞了, 我可不知道什么叫手機, 也不知道什么叫“貴”, “壞”是什么意思跟我有關系嗎?東西只要在我手里, 我只有一個愿望:把它摔在地上。 而且, 我還可以告訴你們:越是新鮮的東西我越想扔,

Advertisiment
看它掉在地上是什么聲音, 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我覺得好舒服啊。 媽媽快來瞧瞧:我的力氣多大啊!我多有本事呀!我會嘴里一邊咿咿呀呀地說著, 手和腳不停地動著, 如果把玩具拋得很遠或把圓的東西踢得直轉, 我會很開心的, 誰都別攔著我, 攔著我我會生氣的!見過嗎?我生氣的樣子很可怕!我一大哭, 姥姥和媽媽就出現很害怕的樣子, 我本來不想哭都被她們哄哭了!

專家評:扔東西是成長的一個階段

一歲左右, 正是寶寶的大動作和小肌肉發展的關鍵期, 也是發展感知覺的敏感期。 寶寶扔東西固然讓人煩惱, 可爸爸媽媽理解并尊重寶寶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更重要,

Advertisiment
這個年齡的寶寶處于直覺動作思維時期, 扔東西非常利于寶寶感知覺動作的發展。

·寶寶摔玩具時注意力比較穩定, 同時還鍛煉了手指的靈活性、手眼的協調性。 在一次次摔、撿的過程中, 寶寶對各種玩具的顏色、形狀、大小等會形成很直觀的印象。 再深點的道理如:小的、輕的能扔得遠, 大的、重的就扔得吃力, 圓的能踢不易拿, 扁的好拿不能踢等, 也在無數次的破壞實驗中得到印證。 寶寶雖不會表達出來, 但感官的不停刺激對大腦的發育完善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扔東西現象的開始是偶然發生的, 并沒有引起寶寶注意, 他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力量。 以后, 經過多次重復這個動作, 相同的現象, 使寶寶逐漸認識到自己扔的動作,

Advertisiment
能使球發生變化, 出現了滾動的效果, 從中他意識到自己的力量, 自己的存在和客觀物體之間的關系。 這不但能鍛煉寶寶的體力, 而且還使寶寶的自我意識得到增強。 在扔東西的過程中, 寶寶分清了自已與客觀事物的區別, 這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一步。

·寶寶在反復扔東西的過程中, 不僅能得到情緒上的極大滿足和快樂, 而且能增長不少見識和經驗。

·有時寶寶扔東西是需要人和他玩, 引起他人的注意, 在扔出和他人拾起的過程中, 建立了“授受關系”, 發展了交往機會。

·寶寶不理解也不局限于成人的價值觀, 所以你不要認為寶寶摔玩具是在犯錯誤, 因為, 當他喜歡玻璃球而不喜歡鉆石的時候, 他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勇士。

Advertisiment

幫助寶寶“扔”得更好

·把一些不怕摔的玩具堆在寶寶面前, 如塑料積木、塑膠小動物、小皮球、充氣玩具等, 隨他一件件往地上扔, 全扔完了, 媽媽再領著寶寶一件件撿起來。

·選一樣寶寶最愛扔的玩具, 拴上足夠長的塑料套環或繩, 讓寶寶自己扔出去自己“撿”回來, 這樣寶寶就更有成就感了!

·你索性和寶寶一同坐在地墊上扔不同東西玩, 教會他將扔出去的東西自己爬過去或走過去拾起來, 并通過扔小球、沙包等物品, 在游戲中教育寶寶什么可以扔, 什么不能扔。 另外, 當寶寶扔易損壞的東西時, 應及時制止, 告訴他會損壞的。 通過“扔東西”的活動, 使寶寶長見識, 引導他“扔”的興趣, 在興趣中學習、認識物體。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