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18種壞行為 該如何見招拆招?

小寶寶經常鬧彆扭, 如頂嘴、耍小脾氣、纏人撒嬌、搞破壞等等?面對他們的壞行為, 作為父母的你該怎麼做呢?現在小編為你一一支招, 破解小孩的18中常見壞行為!


寶寶18種壞行為 逐一為你解讀

1、反駁有理

專家解密:孩子不能理解不同場合人們的行為需要彈性和靈活性, 他們受思維發展和生活經驗的局限, 運用的是一種特殊的推理, 並據此反駁父母教育理念的自相矛盾”。

一對一支招:減少籠統的大道理說教, 注意具體事情具體要求。 針對“你不是總叫我做事要仔細、耐心”, 不可回答“特殊情況例外”, 否則,

Advertisiment
孩子下次又會用這句話為自己找理由。 爸爸媽媽可以用日常生活中孩子經歷過的事例, 以故事的形式, 指導孩子的行為, 發展孩子思維。

2、批評就摔

專家解密:這是個模仿力強、對人際關係敏感的孩子。 若處在良好家庭人際環境中, 孩子的人際能力將得到卓越的發展。 父母忽視家庭人際, 溝通或大人之間戲謔、嗔怪的行為, 年幼孩子看到的是表面, 而孩子的模仿性很強, 就學會了。

一對一支招:成人之間互相關愛, 互相理解, 多做正向溝通。 孩子將很快學會並回饋給你。

3、耍脾氣

專家解密:孩子嫌父母煩, 是因為他必須停止玩遊戲, 且即使不停止也勢必玩不成。 而頂撞的言語是家人的版本。

一對一支招:好比玩電腦時間長了影響眼睛,

Advertisiment
是孩子已經知道的和你多次嘮叨的。 正確的做法是與孩子約定玩電腦的時間, 並用鬧鐘或計時器予以控制。 必要時父母輕拍孩子的身體給予提醒。 平時, 要特別表揚他如何有自控力予以強化。

4、頂嘴

專家解密:孩子的話顯然是出自于家人的版本。 如果家庭崇尚民主, 那麼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該是民主的方式。 他的行為本質是沒有錯的。 只是欠缺尊重父母, 但前提是父母也沒有尊重他。

一對一支招:當父母對孩子有一個要求沒, 而孩子反駁家長的時候, 父母可以不再言語。 事後與孩子討論一個處理這件事情的方法, 雙方達成共識。

5、不理你

專家解密:要看到很好的一面, 注意力集中, 並有很好的對策“不予理睬”。 這樣就不會被輕易干擾。

Advertisiment
時間是抽象的, 幼兒普遍缺乏時間觀念, 這種現象有時也是正常的。

一對一支招:日常生活是有作息時間的。 父母需要制定規矩和運用策略。 如給孩子有限選擇“要麼睡午覺, 可以去公園;要麼繼續玩, 不去公園”, 視孩子的遊戲內容而定, 如果孩子的遊戲內容難以暫時告一段落, 則應允許其完成(不可隨意打斷孩子的遊戲或活動, 因為培養注意力也很重要)。


孩子嫌父母煩, 是因為他必須停止玩遊戲

6、化妝品刷牆

專家解密:你有一個充滿創意並敢於嘗試的兒子。 千萬別罵他, 如果你“制止”成功, 你可能扼殺了一個“愛因斯坦”!

一對一支招:孩子的行為提示:他對探索自然感興趣。 請和他一起把廚房變成實驗室,

Advertisiment
帶他做油鹽醬醋糖“攪和”的實驗。 或為他提供各種顏料, 讓他混合, 觀察變化, 並提供豐富的科普讀物。 最好, 從此你對科普也發生濃厚的興趣。

7、故意做壞事, 還做鬼臉

專家解密:有兩種可能, 一是不願做, 二是想以此引起父母的注意。 特別是有客人時, 孩子有時會感到被忽視, 而故意“不聽話”引起大人注意, 即便是挨駡。 做鬼臉, 很可能是有次她偶爾做了, 獲得成功:父母因忍俊不禁, 化氣為樂, 不再處罰她。

一對一支招:對她的鬼臉不予理睬, 平靜而堅決地要求地把筷子撿起來。 若孩子堅決不撿, 也不要堅持, 自己處理好, 飯桌上權當沒發生這一幕。 因為即使2歲的孩子也會產生內疚感。 事後溝通, 讓她知道, 生氣時可以扔靠墊(不會摔壞);如果想要大家注意你,

Advertisiment
可以用語言表達, 如“我覺得沒人理睬我!”平時不要忽略孩子被注意的需要。

8、用蟲嚇姐姐

專家解密:這是兒童的惡作劇, 也是兒童的幽默。 他要的就是“姐姐尖聲哭叫”的效果。 須知, 幽默是智慧, 幽默是樂觀, 不可粗暴扼殺。

一對一支招:常帶孩子看幽默漫畫, 講幽默故事, 同時告訴孩子使人生氣、害怕的行為“不可以”。 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 也可運用幽默的技巧。 如孩子想去游泳不得而大哭, 父母說“有個人哭呀哭, 哭出兩缸眼淚水, 結果就在淚水裡游泳了”, 孩子會覺得很滑稽而破涕為笑。

9、不斷要新玩具

專家解密:這樣的孩子有很強的探索欲, 同時喜歡新玩具, 這也是孩子普遍的心理。 但孩子真正在意的不是玩具是否“新”, 而是一種“新”的玩法,這是孩子探索的需要。此外,這與父母購置玩具的特性也有關,如漂亮的玩具汽車只能開來開去玩,孩子玩兩天就厭了;若是可拆裝可變換造型的汽車,孩子就能反復琢磨玩。要是父母再加以引導和鼓勵,孩子就更能玩出創意玩出名堂。

一對一支招:多提供結構性玩具,讓他們拼拼拆拆。引導孩子舊玩具新玩法或把廢棄物當玩具,他也會興致勃勃的。如把舊報紙揉成球當足球踢,孩子一定大為開心。


引導孩子舊玩具新玩法或把廢棄物當玩具

10、情緒戲劇化

專家解密:每個孩子的氣質、情緒穩定性都會有差異。一般而言,孩子越小,情緒穩定性越差,成熟也意味著情緒穩定性提高。父母要檢視自己的情緒狀況,神經質的父母很容易帶出情緒不穩定的孩子。

一對一支招: 父母務必情緒穩定,視變不變,視亂不亂。處理事情態度溫和但堅定,以健康、穩定的人格去潛移默化影響孩子並幫助孩子學習控制情緒。同時要準備打持久戰。所幸,孩子的可塑性很強,隨著年齡增大和良好的教育,其情緒穩定性將逐步提高。

11、纏人撒嬌

專家解密:早期母子依戀沒得到滿足,孩子就可能特別粘媽媽。

一對一支招:媽媽要注意主動親近孩子,如果必須由孩子粘你你才注意她,那麼她就學會粘你。每天約定一個特定時間,讓孩子知道這個時間媽媽屬於她。如果孩子總是處於不知媽媽什麼時候會陪伴她的焦慮狀態中,媽媽一旦被她“逮住”,自然就不肯放手。

12、上幼稚園哭

專家解密:這是分離焦慮,多發生在剛入園或因病長時沒上學的孩子身上。若非上述情況,原因就比較複雜,可能是老師、小朋友令他不愉快,甚至害怕,或自身依賴性太強。

一對一支招:和老師溝通,老師對孩子是否喜歡幼稚園起關鍵的作用;若是孩子自身的問題,在家要逐步培養其獨立性。比如孩子在家吃飯要喂,改變就要從家裡做起。

13 、罰站逃走

專家解密:給幼兒立規矩,只要父母認真,孩子是不敢輕易抵抗的。

一對一支招:家長樹立威信,要求孩子的同時自己也要按照規矩嚴格要求自己。

14、當眾大哭大鬧

專家解密:巧克力對孩子具有特殊的誘惑力,抗拒誘惑不容易,但自控能力可以培養。若孩子因哭鬧而得到滿足,他將學會以哭鬧要脅你。

一對一支招:超市不是天天去的場所,帶孩子去一趟,給他買塊巧克力也不算過分。若肯定不能滿足他,就不要帶他去超市。


玩性正濃時讓孩子離開,無疑需要巨大的意志力

15、要玩,不肯回家

專家解密:這種孩子精力特別旺盛,玩性特別強或是平時玩得太少而玩起來不肯收場,這是人的天性。玩性正濃時讓孩子離開,無疑需要巨大的意志力。請理解孩子。

一對一支招:平時給孩子更多的戶外運動機會,使其充沛的精力得到釋放;提前告訴離開時間(如再過10分鐘回家),給孩子一個心理準備。平時,父母要強調並做到“說話算數”,還要誇大地表揚孩子如何遵守約定。

16、要吃冰鎮飲料

專家解密:孩子口感多喜冷飲,但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麼吃多了不好”,什麼才是“多”?

一對一支招:從一開始就告知“一天吃一支冰棒可以,兩支不可以”,孩子多會乖乖接受。已經錯過了“一開始”,可採用講故事的方法,讓孩子瞭解冷飲吃多了拉肚子的道理。故事宜在平時講,而不是孩子已經開鬧才臨時抱佛腳。

17、一再挫折激發怒氣

專家解密:一再的挫折容易引發負性情緒積累、爆發。對不聽話行為的規範和要求,父母要有“紅燈區”、“綠燈區”,還要有“黃燈區”,讓孩子清楚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

一對一支招:不要每次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就嚴厲的批評與懲罰,事後,隻字不提。應該,批評過後,等孩子心情平和的時候,耐心的和孩子講道理,適當的建立家長的威信,適當的制定一些家庭的小規則,讓孩子清楚的知道什麼事情是可以做的,什麼事情是不可以做的。要和孩子交朋友。

18、霸道的孩子

專家解密:若孩子2歲,這種行為屬於正常,4歲值得注意,8歲就是霸道。說明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孩子自我中心沒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減少,仍然停留在2歲的水準上,認為只有武力才能解決問題。

一對一支招: 態度堅決、口氣平和地制止搶奪行為,但不能訓斥打罵(不可以暴力對待其半暴力行為)。孩子哭,就讓他哭一會兒。事後再就事論事講道理。請給孩子溫暖的關懷與理智之愛,這種氛圍會讓他不輕易動武,且不可事事以他為中心。

而是一種“新”的玩法,這是孩子探索的需要。此外,這與父母購置玩具的特性也有關,如漂亮的玩具汽車只能開來開去玩,孩子玩兩天就厭了;若是可拆裝可變換造型的汽車,孩子就能反復琢磨玩。要是父母再加以引導和鼓勵,孩子就更能玩出創意玩出名堂。

一對一支招:多提供結構性玩具,讓他們拼拼拆拆。引導孩子舊玩具新玩法或把廢棄物當玩具,他也會興致勃勃的。如把舊報紙揉成球當足球踢,孩子一定大為開心。


引導孩子舊玩具新玩法或把廢棄物當玩具

10、情緒戲劇化

專家解密:每個孩子的氣質、情緒穩定性都會有差異。一般而言,孩子越小,情緒穩定性越差,成熟也意味著情緒穩定性提高。父母要檢視自己的情緒狀況,神經質的父母很容易帶出情緒不穩定的孩子。

一對一支招: 父母務必情緒穩定,視變不變,視亂不亂。處理事情態度溫和但堅定,以健康、穩定的人格去潛移默化影響孩子並幫助孩子學習控制情緒。同時要準備打持久戰。所幸,孩子的可塑性很強,隨著年齡增大和良好的教育,其情緒穩定性將逐步提高。

11、纏人撒嬌

專家解密:早期母子依戀沒得到滿足,孩子就可能特別粘媽媽。

一對一支招:媽媽要注意主動親近孩子,如果必須由孩子粘你你才注意她,那麼她就學會粘你。每天約定一個特定時間,讓孩子知道這個時間媽媽屬於她。如果孩子總是處於不知媽媽什麼時候會陪伴她的焦慮狀態中,媽媽一旦被她“逮住”,自然就不肯放手。

12、上幼稚園哭

專家解密:這是分離焦慮,多發生在剛入園或因病長時沒上學的孩子身上。若非上述情況,原因就比較複雜,可能是老師、小朋友令他不愉快,甚至害怕,或自身依賴性太強。

一對一支招:和老師溝通,老師對孩子是否喜歡幼稚園起關鍵的作用;若是孩子自身的問題,在家要逐步培養其獨立性。比如孩子在家吃飯要喂,改變就要從家裡做起。

13 、罰站逃走

專家解密:給幼兒立規矩,只要父母認真,孩子是不敢輕易抵抗的。

一對一支招:家長樹立威信,要求孩子的同時自己也要按照規矩嚴格要求自己。

14、當眾大哭大鬧

專家解密:巧克力對孩子具有特殊的誘惑力,抗拒誘惑不容易,但自控能力可以培養。若孩子因哭鬧而得到滿足,他將學會以哭鬧要脅你。

一對一支招:超市不是天天去的場所,帶孩子去一趟,給他買塊巧克力也不算過分。若肯定不能滿足他,就不要帶他去超市。


玩性正濃時讓孩子離開,無疑需要巨大的意志力

15、要玩,不肯回家

專家解密:這種孩子精力特別旺盛,玩性特別強或是平時玩得太少而玩起來不肯收場,這是人的天性。玩性正濃時讓孩子離開,無疑需要巨大的意志力。請理解孩子。

一對一支招:平時給孩子更多的戶外運動機會,使其充沛的精力得到釋放;提前告訴離開時間(如再過10分鐘回家),給孩子一個心理準備。平時,父母要強調並做到“說話算數”,還要誇大地表揚孩子如何遵守約定。

16、要吃冰鎮飲料

專家解密:孩子口感多喜冷飲,但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麼吃多了不好”,什麼才是“多”?

一對一支招:從一開始就告知“一天吃一支冰棒可以,兩支不可以”,孩子多會乖乖接受。已經錯過了“一開始”,可採用講故事的方法,讓孩子瞭解冷飲吃多了拉肚子的道理。故事宜在平時講,而不是孩子已經開鬧才臨時抱佛腳。

17、一再挫折激發怒氣

專家解密:一再的挫折容易引發負性情緒積累、爆發。對不聽話行為的規範和要求,父母要有“紅燈區”、“綠燈區”,還要有“黃燈區”,讓孩子清楚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

一對一支招:不要每次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就嚴厲的批評與懲罰,事後,隻字不提。應該,批評過後,等孩子心情平和的時候,耐心的和孩子講道理,適當的建立家長的威信,適當的制定一些家庭的小規則,讓孩子清楚的知道什麼事情是可以做的,什麼事情是不可以做的。要和孩子交朋友。

18、霸道的孩子

專家解密:若孩子2歲,這種行為屬於正常,4歲值得注意,8歲就是霸道。說明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孩子自我中心沒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減少,仍然停留在2歲的水準上,認為只有武力才能解決問題。

一對一支招: 態度堅決、口氣平和地制止搶奪行為,但不能訓斥打罵(不可以暴力對待其半暴力行為)。孩子哭,就讓他哭一會兒。事後再就事論事講道理。請給孩子溫暖的關懷與理智之愛,這種氛圍會讓他不輕易動武,且不可事事以他為中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