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媽注意!小兒用藥不能“成人減量”


孩子生病了, 在家裡翻箱倒櫃也沒有找到小兒專用藥物, 於是一些家長認為, 只要將成人藥適當減量, 即可取而代之。 其實, 這種想法和做法有失偏頗, 甚至是十分有害的。 因為小兒不是“小成年”, 他們不僅和成人體重不同, 而且在生理、病理上都存在差異。 例如:小兒的肝、腎等臟器發育尚不完善, 酶系統也未建立, 解毒、排泄功能很弱, 有些藥物對機體的反應性也不同。 因此, 若用藥失當, 極易產生不良反應, 嚴重者還可能致殘、致死, 故不能掉以輕心。

市人民醫院藥學部藥師廖礎欣昨日介紹, 最常見的是抗菌藥,

Advertisiment
如時下廣泛使用的諾氟沙星、氧氟沙星、伊諾沙星、環丙沙星等, 均可引起兒童關節病變和影響其軟骨生長發育, 故18歲以下青少年及兒童皆不宜使用。 又如大家熟悉的四環素類藥物, 可影響小兒骨骼正常生長, 且易沉積在牙組織中, 使牙釉質發育不良, 牙色發黃, 故8歲以下兒童應禁用。 鏈黴素、慶大黴素等, 均能引起聽神經與腎臟的損害, 尤其對嬰幼兒的聽力損害不易及時發現, 可能形成永久性耳聾。 氯黴素用於嬰兒, 尤其早產兒, 可能出現噁心嘔吐、進食困難、腹部膨脹, 繼而體溫過低、肌肉鬆弛、呼吸困難、面部血管因缺氧而呈灰白色, 稱為“灰嬰綜合征”。 它還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 故小兒應慎用, 新生兒則以不用為好,
Advertisiment
早產兒禁用。

廖礎欣表示, 一些激素類藥物, 如可的松、強的松、氟美松等, 它們雖有降低炎症反應的作用, 但也會遮蓋炎症疾病的原有症狀。 若用量較大或時間較長, 還可引起內分泌功能紊亂, 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 因此, 如非臨床情況的特殊需要, 應避免濫用。 需要強調的是, 患有水痘的小兒切忌使用這類藥物, 以免病情發生急劇惡化而引起死亡。 這主要是由於這些激素類藥物能使機體的免疫力下降, 阻礙抗體的形成, 從而促進水痘病毒在體內繁殖、擴散, 以至造成嚴重的毒血症。 如果小兒在使用激素類藥物治療時, 不巧感染了水痘, 則激素應酌情減量或者停用。 小兒選用外用激素時, 也應選擇作用較弱的藥物,

Advertisiment
如艾洛松, 以免因皮膚的吸收而引起全身的不良反應。

廖礎欣介紹, 還有一些解熱止痛藥, 如感冒通是當前人們常用於治療感冒的藥物之一, 但有些患兒僅服2/3片, 即會產生似洗肉水樣的血尿。 一般在服藥後, 長至3日, 短則3-4小時出現, 且男孩多於女孩。 這主要是因為該藥含有雙氯芬酸的成分, 對腎臟尤其是腎小管功能有損害作用, 故小兒應慎服。 安乃近也有導致過敏、虛脫、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副作用, 嚴重者可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 故嬰幼兒應慎用。 即使對百年老藥阿司匹林, 也同樣不容忽視。 因12歲以下小兒患流感、水痘、麻疹、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時, 在服用該藥後約7日左右, 易罹患急性肝脂肪變性綜合征。

Advertisiment
主要表現為嘔吐、抽動、煩躁不安及昏迷, 甚至死亡。 特別需要提出的是, 某些毒副反應較大的藥物, 其單方早已被淘汰, 但複方製劑仍在沿用。 如去痛片、優散痛、複方阿司匹林等, 其中所含的非那西丁成分, 易使小兒血紅蛋白變成高鐵血紅蛋白, 導致血液攜氧能力下降, 引起口唇青紫, 也會損害腎臟, 出現血尿, 故須慎用。 安痛定、撒烈痛、去痛片等, 所含的氨基比林成分易使小兒粒細胞迅速下降, 造成粒細胞缺乏症, 甚而有致命危險, 故也應慎用。 若小兒體溫驟然上升, 不要隨意使用退熱止痛藥, 因為它們會造成暫時退熱的假像, 掩蓋疾病的特徵, 容易造成誤診。

藥師介紹, 此外, 小兒的皮膚和黏膜又薄又嫩, 血管也很豐富,

Advertisiment
對外用藥的吸收量較大, 有時會因此引起嚴重反應, 甚至發生全身中毒。 如硼酸軟膏、可的松藥膏及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等, 使用中都曾出現上述情況。 故成人的藥品, 即使適當減量, 小兒也是不能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