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實施音樂益智法具體步驟

要想讓音樂發揮益智健腦的神奇魔力, 成為打開少年兒童心靈的鑰匙, 光知道益智原理和選曲原則還不行, 具體的實施, 有時與效果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1.樂曲的選擇


不同旋律、速度、力度的音樂, 對人體的生理、心理會產生不同的作用, 起到不同的益智效果。 一個人所屬的民族、家庭素質、文化背景、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也各不相同, 因此, 選曲不能千篇一律。 一般來說, 3歲以下的孩子多選用簡單、歡快、節奏感強不伴歌詞的音樂曲目, 3~6歲的孩子應選帶歌詞的歌曲, 鼓勵他們“聽”、“唱”結合;而學齡兒童一般選用純音樂作品,

Advertisiment
並加以解釋, 另用一部分有詞歌曲來調節;10歲以上的孩子, 就要選取一部分內容較深的交響樂了。


此外, 樂曲的選擇, 還要以孩子的生理狀態為依據。 例如消化功能不好, 厭食、挑食較明顯的孩子, 要選取和緩柔暢、莊重典雅的樂曲;大腦發育有輕度障礙, 反應遲緩的孩子, 應選擇輕鬆活潑的樂曲;如孩子體質虛弱, 易感冒、咳嗽, 則應選取慷慨激昂、恢弘博大的樂曲。


孩子的性格也應作為選曲時的參考。 孩子調皮好動, 注意力難以集中, 應選敦厚穩重、節奏平緩的音樂;性格內向, 少言寡語的, 則應選擇熱烈的樂曲;好哭, 容易傷感的孩子, 多選些開朗明快的樂曲。


2.時間的安排


音樂益智, 要持之以恆, 不能貪圖一時的效果,

Advertisiment
應該每天堅持播放音樂或演奏、演唱。 一般來說, 音樂益智每天可進行兩次, 每次20分鐘左右。


3.參與的方式


音樂益智對孩子來說, 有被動參與和主動參與兩類方式。


被動參與以欣賞樂曲為主, 可以採用身歷聲耳機收聽, 也可以用答錄機在室內或湖邊、林中等安靜、幽雅的環境中播放, 但孩子喜動厭靜, 對音樂不會有太大的興趣。 因此, 不能強迫他們規規矩矩地坐在椅子上, 一本正經地聽音樂, 可以在孩子遊戲或吃飯時, 甚至在做功課時播放。 有不少人認為做作業時開答錄機, 會干擾孩子的注意力, 影響作業的正確率,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實踐證明:做作業時播放優美舒緩的樂曲, 只要音量適宜, 不僅不會影響學習, 還會使孩子對所做功課記得更牢。

Advertisiment
原因在於:做作業用的是管邏輯、語言、概念的左腦, 而音樂只作用於右腦。 做作業時, 只要注意力已集中在書本上, 輕柔的樂曲就會不知不覺地刺激孩子的右腦, 使兩側大腦得到均衡的鍛煉, 根本不會加重左腦的負擔。


白天播放音樂, 音量控制在50分貝左右為宜, 而孩子在睡覺前、做作業時, 則應開到40分貝的音量, 這是最適合於人體功能的音量。 一般來說, 催眠、鎮靜情緒的音樂, 音量稍小一些;溫和、舒暢的樂曲, 音量中等, 約50~55分貝, 總的原則是讓孩子聽到音樂後不是嫌煩, 而是出現輕鬆舒適的感覺。 如學校讓孩子聽音樂益智, 可放在下課時、做體操時或課外活動時。


主動參與, 則要求少兒積極參與音樂實踐,

Advertisiment
如演奏樂器, 演唱歌曲, 載歌載舞。 主動參與更能直接影響孩子的思想態度, 提高少兒的藝術興趣, 促進視、聽和四肢運動的協調發展, 培養積極進取的參與精神, 加強自信心, 進而達到開發智力的效果。 有關資料表明, 經常操作樂器的兒童, 其語言邏輯、抽象思維能力均高於同齡兒水準。


據觀察, 性格外向, 好動不好靜, 愛幻想的孩子, 採用被動參與的方式較好;而性格偏於孤僻、內向的孩子, 則應積極誘導他們去主動地參與。


4.環境的選擇


運用音樂進行兒童智力開發, 實施時的環境十分重要。 環境佈置的合理,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 則達不到預期的成效。


對孩子們來說, 音樂益智時的場地必須整潔、美觀、寬敞,

Advertisiment
最好在樹蔭下、花園中, 這樣會增強益智效果。 如果在室內, 就要注意保持空氣清新, 周圍要擺設一些盆景、花卉, 以增添詩情畫意之感, 窗簾以淡雅、柔和的色調為好。


環境的色彩與益智也有關係。 在橙色或黃色為基調的環境中接受音樂, 會使人產生溫暖、歡暢的感覺;藍色或綠色能使人產生安全和鎮定感;淺藍色或白色能渲染出純潔的意境。 因此, 對性格內向、身體羸弱的孩子, 應佈置以紅、黃為主的興奮色彩:對急躁外向、調皮好動的孩子, 則應給他們以藍、綠等光線柔淡的鎮靜色彩的音樂環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