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請保管好你的語言“武器”

“你怎麼那麼笨!”“媽媽不喜歡你了!”當這些話語從你的口中說出, 也許你從來沒想到過, 自己隨便說出來的一句話, 會對孩子小小的心靈產生多麼重大的影響。

“你怎麼那麼笨!”這句話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也許不經意間就聽到過, 甚至自己也說起過。 其實這是一種語言暴力。 儘管它是無心之言, 可是聽者卻有意得很。 孩子稚嫩的年齡還無法分辨言語背後的初衷, 在他們看來, 父母說自己“笨”就是一種責駡、一種失望, 父母那“恨鐵不成鋼”的苦心並不在其中。

或許你還會抗議, 我絕不會罵自己孩子笨, 那麼下面這些話呢?你說過嗎?

Advertisiment
“要我說多少遍, 你怎麼就不長記性!”“太沒用了!就知道哭!”

你的用心:希望孩子勇敢些, 希望孩子有點羞恥心, 希望孩子能夠奮發向上。

孩子這樣認為:也許我真的很笨!我不知道該怎麼做, 好委屈!

結果:侮辱性的語言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讓孩子感到自責, 長久下去只會讓孩子更加自卑。

“你看人家xx比你小, 都做得那麼好!”“我們家孩子哪有你們家的聰明, 沒你說得那麼好。 ”

你的用心:孩子是我的全部希望, 我希望他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我希望他不要驕傲, 越來越好。

孩子這樣認為:我好差勁, 每次都比別人差!我不受歡迎!我真討厭xx!

結果:比較, 或許是很多家長不可避免的。 良性競爭的確可以促發孩子的積極性,

Advertisiment
但是, 過多的、不客觀的比較只會形成“貶低傷害”, 讓孩子活在“差勁”的陰影中, 對“成功”失去信心, 嚴重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

“你再……我就……”“再不聽話, 你就一個人待在這裡吧!”

你的用心:我希望他乖一點, 聽話一點。

孩子這樣認為:爸爸媽媽不要我了!不愛我了!好害怕!

結果:恐嚇型的語言, 讓孩子變得沒有安全感, 失去父母的關愛對他們來說是最大的懲罰, 情緒上的緊張甚至會造成心理上的變異。

“爸爸媽媽這麼辛苦, 還不都是為了你。 ”“你怎麼就不能讓我省心點呢?”

你的用心:想讓孩子從小明白感恩。

孩子這樣認為:好內疚, 要回報爸爸媽媽, 是不是就要割捨心愛的東西?唉, 沒辦法, 那就捨棄吧!

結果:在孩子成人前, 可以讓他們懂得感恩,

Advertisiment
但是不能要求孩子用行動做到感恩。 他們還小, 還沒有一定的社會行為能力, 這樣的回報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壓力和負擔。 如果你愛孩子, 就不要讓他們過早承受這樣的壓力。

“這孩子, 真是沒用, 見人就臉紅。 ”“他呀, 這麼大了還尿褲子……”

你的用心:想讓孩子改正缺點, 更加完美。

孩子這樣認為:好丟臉, 小秘密全被別人知道了。

結果:人都是要面子的, 孩子也一樣, 他們也有自尊心, 不是可以隨便踐踏的。 父母應該努力保護孩子的隱私, 呵護他們的自尊心, 幫助他們隱藏弱點, 並努力克服, 建立自信。

“你好棒!又拿了第一!”“你是最厲害的, 肯定又比隔壁家的xx好!”

你的用心:鼓勵孩子, 讚揚孩子, 給孩子最大的自信。

孩子這樣認為:這次要是不拿到第一,

Advertisiment
爸爸媽媽會很失望。

結果:鼓勵是必須的, 讚揚也是需要, 但都需要把握分寸和度量。 過度的讚揚會讓孩子長大進入社會後, 經受不起挫折, 面對挫折會手足無措。 有些孩子會因為父母頻繁的讚揚而變得驕傲。

孩子對父母的話尤為敏感, 父母請控制自己的脾氣, 認真思考要對孩子說的話, 因為你不經意的一句話有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永久的心靈創傷。 所以, 請你不妨這樣做:

*當你發現孩子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時, 請先蹲下來, 讓你和孩子保持一樣的高度, 讓孩子明白這是一次平等的交談, “我”是你的“爸爸媽媽”, 但也是你的“朋友”。 只有當孩子被尊重, 被理解, 他才更願意接受你的教導。

*當孩子做了令你生氣的事情,

Advertisiment
請在開口責駡前, 先讓自己冷靜一下, 或到廚房倒杯水喝, 或到書房聽會音樂, 然後再來和孩子討論這件事。 因為人在生氣的時候, 最容易說出傷害對方的話。

*當你希望孩子能更上一層樓時, 也請委婉一些, 成功了那很好, 但沒必要給孩子施壓, 他們的年紀應該是最無憂無慮的;如果失敗了, 也請先安慰孩子, 然後積極鼓勵吧, 失敗有時候也是一種鍛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