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朋友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我意識的強化, 孩子越來越多地喜歡自己做決策, 比如在興趣、習慣、交朋友等方面。 與幼兒期相比, 學齡期的孩子提高了與朋友交往的頻率, 共同參加的社會化的遊戲和活動也有所增加。 孩子在與朋友相處的過程中, 能夠學會包容、關心、相互協作、與人相處等社會性技能。

孩子喜歡和朋友相處, 是孩子社會性的一種表現。 這種表現和孩子處在家中的社會性不太一樣。 孩子在家中的社會性並不是很明顯, 因為家中長輩對孩子的疼愛和呵護, 並沒有明顯地體現出社會性。 在和朋友相處時,

Advertisiment
孩子之間會有意識地相互配合, 融洽相處, 相互影響日趨增強和深化, 這非常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和與人相處的能力。

當孩子和夥伴建立了友誼時, 孩子會很重視這個朋友, 而這種友誼也是比較鞏固和穩定的, 父母應當大力支持。 對大人而言, 當回憶起自己孩提時與小夥伴一起下河撈魚、一起爬樹捉鳥的那種親密和熟悉的感覺, 以及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 是多麼令人難忘和懷念啊!所以, 父母要明白:朋友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家長應該支持孩子與別的小朋友交往, 並尊重孩子的朋友。

換種方式愛孩子

1. 可以通過孩子的朋友來幫助孩子進步

圓圓性格有些內向, 家裡來了客人, 她總是紅著臉躲在媽媽身後,

Advertisiment
不肯跟客人打招呼。 這使得媽媽在客人面前常常很尷尬。 媽媽希望圓圓的性格能夠有所改善, 卻不盡如人意。

週末的時候, 豆豆來家裡做客, 她是圓圓最好的朋友。 豆豆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 初次見圓圓媽媽就主動問好。 豆豆的大方自然讓圓圓媽媽印象深刻, 她多麼希望圓圓也能像豆豆一樣, 親切自然地與人打招呼。

這時, 媽媽靈機一動, 把圓圓叫過來說:“圓圓, 你的好朋友豆豆真是個活潑開朗的小姑娘, 你看她主動地跟我打招呼, 多麼有禮貌啊, 我一下子就記住她了。 你是不是也很喜歡她呀?”

圓圓點了一下頭說:“豆豆很活潑, 跟她在一起, 我總是覺得很高興。 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

媽媽接著說:“那你看, 豆豆那麼有禮貌,

Advertisiment
我一下子就很喜歡她了。 如果你到她的家裡做客, 如果也能像她那樣有禮貌, 很熱情地向她的爸媽打招呼, 她的爸爸媽媽也一定很喜歡你的。 你覺得呢?”

“我, 我不太好意思。 ”圓圓紅著臉說。

“沒關係的, 咱們一點點地來, 如果下次家裡來客人, 媽媽讓你打招呼的時候, 你能說‘阿姨, 您好’就行了。 慢慢地, 你也能像豆豆那樣大大方方地打招呼了。 ”

“嗯, 我會試試看的。 ”

媽媽看到圓圓第一次主動說要改變原來的做法, 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圓圓媽媽通過賞識圓圓的朋友, 讓孩子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孩子願意在媽媽的建議下, 邁出了改變的第一步, 這個令人驚喜的轉變是媽媽利用孩子的朋友作為榜樣來完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

Advertisiment
圓圓媽媽並沒有直接讓圓圓以豆豆為榜樣, 而是先描述了豆豆的長處, 然後再建議讓圓圓向豆豆學習。 這種通過賞識孩子的朋友, 讓孩子意識到自身的問題, 而不是拿別人“刺激”她。

2. 不要偏袒孩子, 孩子之間的問題讓孩子自己解決

可可氣鼓鼓地從外面回來, 悄悄走進了自己的房間。 媽媽很納悶:可哥每天都玩到很晚才回來, 今天怎麼那麼早?

媽媽走進可哥的房間, 看到他氣呼呼地, 兩眼淚汪汪的, 媽媽真是心疼極了, 忙問可哥怎麼回事。

“每天下午玩員警抓強盜的遊戲, 都是我來當員警。 今天他們說要抽籤決定誰當員警, 結果我抽到的是強盜。 我不喜歡當強盜, 還想當員警。 結果他們就說我耍賴, 不讓我玩兒這個遊戲了。

Advertisiment
我一生氣就把前面的小朋友推倒在地上, 他們說以後再也不跟我一起玩兒了。 嗚嗚……”

媽媽看到自己的寶貝兒子哭得這麼傷心, 連忙哄道:“可哥乖, 不哭了。 不跟他們玩兒了, 以後你再跟別的小朋友玩兒就行了。 不為這點兒事哭了。 乖, 媽媽給你做好吃的去。 ”可哥聽了媽媽的話, 點點頭。

從此, 可哥再也沒有跟以前的那幾個小夥伴一起玩過, 他新交的朋友總是玩不了多久就不再理他了。 可哥覺得自己被朋友遺棄了, 心裡特別難過, 性格也變得越來越孤僻了。

顯然, 造成可哥現狀的根源就是可哥媽媽的偏袒。 家長在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時, 很難持有公正、公平的態度, 大多數父母都會有偏袒自家孩子的傾向。 但是, 這種“護短兒”的做法, 並不是在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是讓孩子陷入困境,並越陷越深。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在與小朋友交往中,培養群體意識,服從群體中的規則,不搞個人主義。這樣才有利於孩子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傾向。可哥媽媽只顧疼愛自己的孩子,而忘了孩子世界裡的規矩,所以可哥才會被同伴孤立。而可哥也沒法意識到,正是自己打破了團隊規則才被孤立的,因此他結交了新朋友後,還是會犯錯,朋友還是會離他遠去。所以,在孩子與他的同伴出現問題時,媽媽一定不要“護短兒”,要適時指出孩子的錯誤,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這才是真正地幫助孩子。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因此有不少孩子很難和別的小朋友相處,更別提交到很多好朋友了。孩子小時候時刻處在父母的庇護之下,與同齡孩子缺乏交流溝通,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不知道怎麼跟別的孩子相處,無法處理好小朋友之間的關係。對此,家長應給予足夠的重視,針對孩子在交朋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讓孩子逐漸學會與他人相處的技巧。

並不是在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是讓孩子陷入困境,並越陷越深。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在與小朋友交往中,培養群體意識,服從群體中的規則,不搞個人主義。這樣才有利於孩子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傾向。可哥媽媽只顧疼愛自己的孩子,而忘了孩子世界裡的規矩,所以可哥才會被同伴孤立。而可哥也沒法意識到,正是自己打破了團隊規則才被孤立的,因此他結交了新朋友後,還是會犯錯,朋友還是會離他遠去。所以,在孩子與他的同伴出現問題時,媽媽一定不要“護短兒”,要適時指出孩子的錯誤,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這才是真正地幫助孩子。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因此有不少孩子很難和別的小朋友相處,更別提交到很多好朋友了。孩子小時候時刻處在父母的庇護之下,與同齡孩子缺乏交流溝通,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不知道怎麼跟別的孩子相處,無法處理好小朋友之間的關係。對此,家長應給予足夠的重視,針對孩子在交朋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讓孩子逐漸學會與他人相處的技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