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家長要善於利用行為暗示

行為暗示是一種最新提到的概念, 其實在媒體到的時候也有類似的說法了, 曾經有人做過實驗, 來證明行為暗示的重要性。 實驗結果表明確實家長的行為暗示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有著重要影響, 我們下面就看一下關於行為暗示實驗的例子吧。

這個測試是通過遊戲的形式出現的遊戲內容是。 請出4位小朋友上臺來走平衡木, 看誰用時最短, 走得最穩。 貌似在觀察孩子的平衡能力, 其實不然。 專家所關注的是家長的行為暗示, 來分析家長在教育孩子上的誤區。

第二位女孩兒, 5歲, 媽媽陪同。 在老師說開始時,

Advertisiment
媽媽緊張地張著雙手保護著平衡木上的孩子, 像是隨時準備接住走不穩的孩子。

第三位女孩兒, 5歲半, 爸爸陪同。 在老師說完遊戲規則時, 爸爸蹲下來又給孩子說了一遍應該如何做, 然後小心跟在孩子的後面陪著孩子一步一步往前走。

第一位男孩兒, 4歲半, 姥爺陪同。 在老師說開始計時時, 男孩自己穩步前行, 姥爺沒扶也沒護, 只原地觀望, 當孩子快走到終點時, 姥爺才快步走過去拉過孩子。

第四位男孩兒, 4歲半, 奶奶和爺爺陪同。 奶奶把孩子扶上平衡木後, 手沒離開孩子, 當老師說開始時, 奶奶用外界的力量保護著孩子往前走。 這種行為被阻止後, 孩子慢慢地, 小心翼翼前行, 鬆開手的奶奶忐忑不安, 跟在孩子的後面。

Advertisiment

行為暗示有積極和消極之分, 平時我盟並不太關注我們如何對待孩子的, 但是放在一起對比一下馬上就見分曉了, 不用說也知道是護著越多的孩子走的越慢, 行為暗示的積極與消極讓孩子對此事產生的恐懼程度有所不同, 最終結果才導致不一樣, 我們難道不應該反思一下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