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若用空奶瓶哄寶寶當心吞氣症

那天傍晚, 我在醫院值班, 一對年輕夫婦抱著一個約兩個月的男嬰前來求救。 我忙將包裹著嬰兒的小被打開, 只見嬰兒哭鬧著, 雙拳緊握、頭向後仰、面色蒼白、四肢發涼, 再看嬰兒的肚子鼓得像蛙腹, 叩診滿腹鼓音, 用聽診器聽到的滿是″咕咕咕″的腸鳴聲, 我斷定是大量的空氣被嬰兒吞入腹內。

我趕緊用溫熱的毛巾敷于嬰兒腹間, 並輕輕由上而下進行按摩, 並在嬰兒肛門內插入一根小號導管, 將導管一端放入一碗水中, 果然水中導管開始不停地發出氣泡。 大約10分鐘後, 嬰兒才止住哭鬧, 小臉也由白慢慢泛紅,

Advertisiment
雙拳慢慢鬆開, 四肢也有了溫熱感, 睜開了可愛的小眼睛。

這時嬰兒的奶奶也踮著小腳趕到了。 奶奶說:“這孩子愛哭, 我給他喂了一瓶奶後, 他還在哭, 我怕他吃著太多積食, 就沒再給他兌奶, 而將空瓶塞到了嘴裡哄他, 這辦法還真奏效, 果然不哭了, 後來孩子突然不吸奶嘴了, 就成了這樣……”

這種現象在醫學上叫做“嬰兒吞氣症”, 老大娘錯就錯在她不知道嬰兒的哭鬧其實是一種特殊的“語言”, 或尿布濕了, 或哪兒不舒服, 或肚子餓了等, 老大娘在沒有搞清嬰兒哭鬧原因的情況下, 把空奶瓶塞進了嬰兒的嘴裡, 這樣恰好嬰兒的哭鬧促使了氣體的快速吞入, 致使大量空氣被吸入腹內, 從而引起陣發性腸痙攣和腹痛。

Advertisiment

此外, 還有幾種情況, 如有些嬰兒性情急躁, 吸吮乳☆禁☆頭過急, 而使母親乳☆禁☆頭的括約肌過度緊張, 出奶太慢;或乳☆禁☆頭太短, 甚至凹陷, 使小兒吸不出奶;還有, 嬰兒不能正確地含接乳☆禁☆頭, 也會使大量空氣吞入, 這些現象同樣可以導致本症的發生。

嬰兒吞氣症多發生於3個月以內的嬰兒, 預防嬰兒吞氣症除不要用空奶瓶止鬧外, 每次喂母乳時間不宜太長, 以20分鐘為宜。 哺乳後應將嬰兒豎起抱抱, 使頭側臥于母親肩頭, 由下致上輕拍其背部, 使吞進的空氣從中逸出。 餵奶應儘量採用立位或坐位姿勢, 以避免或減少吞氣症的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