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家長為孩子代述病情須知

家長為孩子敘述病情, 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體溫。 小孩以發燒而求醫的最為多見, 這也是許多兒科疾病的主要症狀之一。 因此, 對體溫變化的敘述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在家已經測過體溫, 應該說明是什麼時候測的, 前後測過多少次, 最高時多少度;如未測過體溫, 可以用手感敘述孩子額頭溫度, 有點兒發燒、燙手、滾燙等大概地說明發熱的程度。 也可從發紅、忽冷忽熱、燒得通紅、燒得不省人事等形態來說明。 還要注意說明孩子發熱有無規律性、週期性以及孩子手心、腳心、手背的溫度差別, 胸腹部有無局部灼熱感等,
Advertisiment
發燒時有無抽風等其他伴隨症狀。
2.時間。 對患兒發病時間的敘述也很重要, 醫生只能通過父母代述來瞭解孩子患病時間的長短和發病過程。 而發病時間、間隔時間、惡化時間對區別多種疾病都有實際意義。 如果總是午後發燒, 則是結核的一個明顯特徵;如孩子具有感冒症狀, 但長時間不愈, 則要懷疑其他病症。
3.狀態。 孩子發病時的狀態也要向醫生表述清楚。 如4肢活動是否自如, 頸項是否強直;神志是否清楚, 有無煩躁不安、哭鬧、嗜睡、昏睡的現象;疼痛是否劇烈;咳嗽是否乾咳, 是否有痰, 有無雞鳴樣聲音;嘔吐是溢出性的還是噴射狀的;有無抽風等。 這些對判斷疾病都有重要的意義。  
4.飲食。 許多病對孩子的飲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Advertisiment
作為父母要平時觀察孩子的飲食量的變化和偏食等情況。 主要向醫生敘述飲食的增減情況、飲食間隔次數的變化以及孩子有無饑餓感、飽脹感、厭食、停食等現象。 偏食情況應主要說明是喜幹還是喜稀, 喜酸還是喜葷, 有無病後停奶、吐奶現象, 並應說明孩子飲水情況, 是口乾舌燥而不喝, 還是總想喝水。 還應說明孩子有無吃土、石子、煤渣等現象, 有無食不潔食物及喝生水、吃剩飯菜等。
5.睡眠。 孩子得了病, 一般都有睡眠的變化, 也是父母親比較容易觀察發現的。 首先是睡眠時間, 每次睡多長時間, 每天共睡多長時間。 其次是睡眠的狀態, 是正常睡眠還是昏睡、搖叫不醒或是稍有動靜則不能入睡, 睡眠中有無驚叫、哭泣,
Advertisiment
睡眠時是否需要母親或其他人摟抱、撫愛才能入睡等等。
6.大小便情況。 瞭解孩子大小便情況也是醫生診病不可缺少的, 應該將孩子的大小便情況如實地反應給醫生, 如大小便的顏色、次數、形狀、氣味以及大小便有無膿樣物或血樣物, 大小便時有無哭鬧、出汗等。
7.以前病史。 包括孩子以前病史及家族成員的病史。 孩子以前患過什麼病, 何時何地, 多少時間, 治療效果如何, 有無後遺症, 後來還吃過什麼藥, 有無對某種藥物過敏的情況。 有時還需要向醫生講明出生時情況, 如出生時是否順利、母親妊娠是否足月、母親妊娠時患過什麼病、吃過什麼藥等。 家族中有無遺傳病史, 家庭成員中有無肝炎、結核、傷寒、痢疾等傳染病史,
Advertisiment
在托兒所、幼稚園的孩子, 還應講清有無其他孩子患傳染病及類似病。
8.就診前診治情況。 孩子來醫院就診以前是否還去過其它醫院求醫診治過, 包括本單位衛生所(室)和在家自行配藥治療, 已服過什麼藥, 劑量多少, 有無藥物過敏反應等。 這些情況不要回避隱瞞, 都要詳細向醫生講明, 以免重複檢查浪費時間和短期內重複用藥引起不良後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