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教育孩子五大禁忌語言

8歲男孩強強(化名), 每天睡覺前, 要仔細檢查所有門窗是否關好, 窗簾是否拉好, 還經常半夜驚醒, 全身發抖, 大汗淋漓, 尖叫有鬼要吃他。 昨天, 媽媽帶他到兒童醫院心理科就診, 醫生檢查後發現, 竟是媽媽長期給他講鬼故事惹的禍。

家住南岸區福利社的王女士介紹, 兒子3歲時很調皮, 經常摔碎東西。 有天晚上, 強強又調皮, 她講了個鬼故事:“有個伸著舌頭、長著獠牙、張著血盆大嘴的惡鬼, 會偷偷跑到家裡吃不聽話的孩子。 如果你不聽話, 惡鬼也會把你吃了。 ”強強一聽, 立馬規矩。 從此, 這個鬼故事成了降伏兒子的法寶。

Advertisiment
兒子一調皮, 家人就喊“鬼來了喲”。

之後, 直到強強上小學了, 都不願意單獨睡覺。 “有時, 臥室的門沒關嚴, 半夜滑開了, 他一下子就會醒, 醒了就哇哇大哭, 說有鬼來抓他了。 ”

兒童醫院心理科主任梅其霞教授說, 強強屬於典型受到父母“危險意識”教育的傷害。 她稱, 父母是小孩最信任的人, 孩子會認為婆婆爺爺父母的話絕對真實。 長期在鬼故事的恐嚇下, 孩子從最初簡單的害怕發展到心理情緒障礙。

梅教授稱“解鈴還需系鈴人”, 父母現在應該正確引導, 慢慢糾正孩子對鬼的誤解, 讓他知道那些怪物根本就不存在。

梅教授建議, 家長給孩子講故事, 要注意通過故事啟發孩子懂得一些道理, 而不是通過故事去嚇唬孩子;生活中遇到危險時,

Advertisiment
要讓孩子瞭解這種危險以及如何擺脫危險, 而不是一味的誇大危險讓孩子害怕。

教育孩子五大禁忌語言

“不聽話, 就讓狼外婆來把你吃了。 ”

分析:調皮是孩子的天性, 這種恐嚇只會讓孩子更擔心, 影響他們的想像力。

“你再××, 我就打斷你的手, 打死你。 ”

分析:這樣的語言會讓孩子從小不敢有自己的思維, 害怕一做錯就會面臨死亡的威脅。

“你這麼想完全錯誤, 應該……”

分析:不要一開始就說出自己的想法, 而打斷孩子的話。 要讓孩子有時間去整理思緒, 孩子通常不會一次就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

“看著我的眼睛。 ”

分析:用“並肩坐”取代“面對面”, 孩子更容易敞開心扉。

“隨便你怎樣, 還嚇得到我麼?”

分析:這種說話的語氣,

Advertisiment
會讓孩子感到得不到最親的人幫助, 沒有安全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