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必看:早產兒如何護理

早產兒如何護理

1.護理方法

在早產兒出生了之後要注意其安置的方式, 應將嬰兒的頭側向一邊安靜四個小時, 這樣的姿勢有助於寶寶的口內黏液向外流, 此後要定時更換體位, 2到3個小時一次為宜;嚴格監控嬰兒的體溫, 四小時量體溫一次, 一日溫差不過1攝氏度。

2.注意事項

對於早產兒來說體溫調節是一項艱難的任務, 因此在護理的時候對於溫度的濕度就要嚴格控制了;而早產兒在出生之後的生長發育是相較于普通嬰兒的生長速度要快的, 所以正確餵養比普通嬰兒的餵養更為重要。

3.防止感染

Advertisiment

由於身體發育未完全, 免疫系統沒有完備, 對於外界的侵擾並沒有很強的抵抗力, 因此在避免感染的方面就要從外部入手進行干擾。 從空氣的調節、溫度的保持、濕度的控制入手, 為寶寶營造一個安靜適宜的生長環境。 其次, 向右邊側著睡的姿勢有利於防治嘔吐物的吸入。 而為了幫助肺部迴圈, 並且有效防治肺炎, 應該經常給嬰兒更換躺臥的姿勢。

警惕早產兒的併發症

1.臨床表現為青紫、呼吸暫停、嗜睡、驚厥、尖叫、肌無力及眼球異常轉動等症狀。

2.約7%的早產兒發生腦室內出血(IVH)或腦室周圍白質軟化(PVL)。

3.往往有貧血現象。 由於早產兒鐵的儲存不足, 出生後1個月以後血清鐵量急劇下降。 發育太快, 需要血量增加, 但造血功能較差,

Advertisiment
未能趕上體重增加的速度。

4.鈣、磷及維生素D的儲存較少。 吸收脂肪及脂溶性維生素的功能較差。 由於生長太快, 鈣磷的一般供給量往往不能滿足需要。

5.早產兒體溫調節功能差, 體表面積相對地大, 皮膚較薄, 血管豐富, 易於散熱, 而棕色脂肪的量又少等因素使其易患硬腫症。

6.吸入高濃度的氧, 可使動脈血氧張力上升到13.3kPa(10mmHg)以上, 視網膜血管因此發生痙攣, 導致視網膜缺血損傷, 引起纖維組織增生而失明。 對早產兒必須用氧時, 要注意適當的氧濃度和用氧時間。 (參考網站:39健康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