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如何面對幼兒的倔強脾氣?

倔強、反抗是幼兒發展過程中常見的一種行為, 倔強的孩子較容易有反抗行為, 然而倔強的孩子不一定不好。 從堅持度來說, 倔強代表有毅力, 有主見。

以下一些方法, 提供父母作為參考:

1、避免情緒失控

當孩子出現倔強、反抗的行為時, 父母應避免使用權威的口語或方式來教訓孩子, 而應拿出一點“辦法”來。 首先深呼吸, 不要讓自己跟隨著孩子的生氣情緒, 然後試著和他講道理, 教他學會尊重別人, 並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

2、轉移注意力

當您感覺到孩子開始浮躁不安時, 可用他有興趣的事或物品吸引他,

Advertisiment
來轉移他即將爆發的情緒。 譬如:“媽媽今天聽到一個好聽的故事, 快點過來, 媽媽講給你聽!”或“媽媽有一顆很好吃的糖, 要給一個乖寶寶吃哦!”

3、離開現場

父母的干預越多, 孩子倔強的脾氣可能越強烈。 當孩子在鬧脾氣時, 有時是帶點試探的性質, 父母表現得越在乎, 他可能越過分、越吵鬧。 所以, 在不會影響到其他的情況下, 就試試讓他哭個夠, 等他安靜下來後, 再去處理。

4、戲劇角色的扮演

用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 無論是在學習或行為矯正上, 常會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善用孩子的語言或喜歡的卡通人物來作適當的引導工具, 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對話更具趣味化與遊戲性, 以化解孩子的情緒。

5、提前報告

如果父母要終止孩子的遊戲,

Advertisiment
而不想讓孩子產生反感、抗拒時, 要預告告知, 讓孩子心理有所準備。 對於有時間觀念的小孩, 可以在五分鐘前預告一次, 然後每一分鐘預告一次;對於沒有時間概念的小孩, 可用鐘或表的長針來作指標, 告訴小孩:“當這根針從二走到三時, 就要收拾玩具了。 ”這樣就能以理性、和平的方式, 解決孩子的堅持。

6、適當使用隔離法

孩子變得不可理喻時, 可以把他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 告訴他:“如果你覺得不生氣了, 再過來和大家一起玩。 ”但必須注意隔離處的安全性, 且不能是會讓孩子感到恐懼的地方, 例如:黑暗的小房間或不熟悉的地方。

7、滿足需求

當孩子正努力組合一張拼圖或搭積木時, 卻要他儘快去洗澡, 孩子通常會表現出不願意的態度。

Advertisiment
其實對於孩子的這種堅持, 反而是值得表揚的, 若父母硬要孩子放棄, 孩子反而容易養成半途而廢的性格。

8、尊重孩子的意見

對於反抗、倔強期的孩子, 一定要站在他的立場看事情, 不管做什麼事盡可能尊重孩子的意見, 不過分干涉。 有時明知道可能做不好, 也應讓他體驗一下。 此外, 在他做不好的時候, 偶爾可以正確示範一遍給他看。

9、面對面溝通

父母有時不免會主觀認為, 孩子應該聽話、順從, 而不應該反抗。 其實, 不妨把專利、命令的語言溝通形式改為雙向的溝通, 讓孩子有表達意見的機會, 並試著去瞭解不合理的原因並去探索合理的條件, 建立自我約束的行為。

10、恩威並用

有時不妨運用處罰的方式,

Advertisiment
例如取消例行的散步等, 但必須要讓孩子明白處罰的原因。 處罰過後, 也別忘了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 讓他知道處罰歸處罰, 爸媽還是愛他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