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如何指導幼兒學習英語

在我們的身邊, 無論是雙休日還是下午放學後, 幾乎天天都能看到:一批一又批的孩子湧向不同的英語學習班, 而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3到6歲左右的低齡兒童。 顯然, 雙語教育, 越來越為眾多家長所關注。 很多父母也越來越重視幼兒英語教育, 希望給孩子從小打下很好的英語基礎,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那麼做為家長, 在幼兒英語學習中我們究竟應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呢?

首先, 做為家長我們應該明白以下幾點:

1、2-6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 通過大量的研究表明, 幼兒時期是學習外語的最佳時期,

Advertisiment
在學習母語的基礎上, 感受第二語言啟蒙教育, 無疑對幼兒而言是有益處的。

2、幼兒學外語與中、小學生是有差別的, 小學生、中學生學英文經常碰到難題, 有的孩子對英文學習產生恐懼;而幼兒就沒有這層顧慮, 他們基本上是透過嘗試錯誤來學習所有事情的。 幼兒在學習上, 需要很大的空間嘗試錯誤。 學習語言亦然。 如果他們每發出一個聲音, 父母就嚴厲糾正, 他們就會停止繼續學習, 並不是害怕自己犯了錯, 而是對這個學習沒有了興趣。

3、幼兒學習英語的目的

孩子學英語並不是為了讓他們的英語水準有多高, 詞彙量有多大, 而是通過英語這一語言教學, 培養幼兒一種學習的興趣及對英語語音的敏感性, 為以後的英語學習打好扎實的基礎。

Advertisiment
只有建立了這種觀念, 我們才能在家庭中正確對待和引導孩子進行英語學習。

其次, 培養興趣, 創設環境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具有動力作用, 也就是說興趣可以轉化為激發人們進行某種活動的推動力。 尤其是幼兒, 只有充滿興趣才可能做到堅持不懈地去探索某一件事情, 否則他們將很快轉移注意力或產生反感情緒, 這將影響他們今後學習的動力和態度。 同時, 幼兒時期的兒童, 由於注意力等心理因素發展不夠成熟, 他們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帶有明顯的情緒化傾向, 當對他們對學習有濃厚興趣和好奇心時, 便會產生情感上的需求。 對幼兒來說, 英語學習是新的認知點, 父母更應考慮孩子情感上的需求,

Advertisiment
採用生動活潑、有趣味的形式來吸引他們, 並且要不斷保持孩子對英語的興趣!

培養興趣, 先用"愉快"領進門

月牙兒3歲的時候, 開始在幼稚園接受英語啟蒙, 學蘋果、貓、狗、汽車之類的單詞, 老師照本宣科, 她對英語課也說不上喜歡還是不喜歡。 幾周下來, 從不主動開口說。 而媽媽看上去也並沒有絲毫的擔憂, 總是會在陪月牙兒遊戲的時候說一些英語單詞或者語句, 每次都是以月牙兒玩得開心為目的。 突然一天, 媽媽發現月牙兒在遊戲中也時不時地說起了英語。 媽媽就故意用英語接她的話, 她居然又說了不少英語。 媽媽很興奮, 知道月牙兒對英語感興趣了, 即使她長大後學這門語言免不了會吃苦,

Advertisiment
她也不會覺得苦了。 這種寓教於樂、沒有絲毫壓力的學英語的方法是幼兒最樂意接受的。

許多家長, 為了開發孩子的智力, 往往都會進行各種各樣的學前英語啟蒙, 從ABC開始, 進行填鴨式的"灌輸", 結果是除了會說幾句"洋涇浜"英語外, 效果並不理想。 英語啟蒙教育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無須揠苗助長, 培養興趣是啟蒙教育的動力, 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才能吸引孩子。 一味強調"啟蒙",

往往會使小孩產生厭煩心理, 科學的做法是, 根據小孩的生理、心理特點因勢利導, 在玩中學習, 在學習中玩;不限定不強制, 順其興趣地學。 儘量以孩子喜歡的方式, 比如看英語動畫片(電視或VCD)、聽唱英語歌謠歌曲, 和孩子一起講故事、做遊戲、角色扮演,

Advertisiment
譬如說:在親子遊戲中請孩子給爸爸、媽媽當小老師。 等。 總之, 運用幼兒喜愛的方式教學英語, 孩子才更容易接受並且樂此不疲。

語言環境對於幼兒學習英語更為重要

對於孩子來說, 儘早地進入英語環境更重要, 尤其是創設一個輕鬆愉悅的環境。 兒童具有一種獨特的自然吸收、自然習得語言的能力, 這種能力使他們能從大量的語言接觸和使用中概括語言規則, 從而形成語言能力。 就像我們學習母語一樣, 這是一種語言薰陶中逐漸學習並使用的。

第三, 掌握不同方法, 適時而用

俗話說合則情生趣有, 不合則情失趣無。 教孩子學習英語對父母來說既是一種耐心的培養, 更是智慧的挑戰。 下面有幾種方法可供家長們參考選用。

強調直觀性:兒童思維具有直觀性,一般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等感知客觀物體的特徵,在此基礎上掌握詞彙,所以可以依靠"直觀"進行外語學習。

通過觸摸來學習:做一些小手指遊戲。如一邊唱,或一邊說"蜘蛛",一邊用每一隻手的手指相互接觸,就好像蜘蛛在爬行一樣。l通過味覺來學習。在慶祝語言學習的成功時,可讓孩子吃食物或用外語說食物的名稱。

通過嗅覺來學習:玩一些嗅覺遊戲,把食物裝在容器中,讓孩子聞聞、猜猜裡面有什麼、並讓孩子用外語說出名稱。

把周圍世界都當成課堂:可以通過任何一件有興趣的事情如數數花園裡的樹有多少、比比樹上的樹葉,區分不同的鳥和事物等,都可學習一種新語言。

把數字和詞語與遊戲聯繫起來:"聯繫越多、學得越多"學習第二語言時,任何事物包括數字、新詞語等,都可與遊戲聯繫起來。

通過交流來學習:例如,讓幼兒在飯後通過互相交流、說話來操練英語,讓孩子慢慢地"醞釀"說說話。

最後,在對待幼兒學習英語上要避免陷入下列誤區:

誤區一:教育目的、動機不當

在一些家庭中,家長對孩子的英語教育活動認識各不相同,有的家長對幼兒早期英語開發教育活動認識不夠全面,覺得讓孩子學好英語是為上小學、中學打基礎;有的家長則看到別的孩子學這個、學那個,也想讓自己的孩子學點什麼;更有的家長覺得讓孩子學英語是為了追形式、趕時髦。為孩子的前途著想、讓孩子緊隨時代要求,這樣的父母固然沒有錯,但是若全然不理會孩子本身的素質條件、年齡特點以及他們的性格特點,而由父母越俎代庖地為其設計前途,讓孩子盲目的去學外語,其效果往往會事倍而功半。所以,作為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們必須要扭轉自己的教育思想,重新對英語早期開發教育有一新的正確認識。早期英語教育詣在開發幼兒智力、發展幼兒言語能力、培養幼兒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人類溝通需要語言,而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對於當代幼兒來說是步入社會所應必備的能力之一。再者,經科學研究表明,學前兒童的大腦具有相當大的潛力,具備了學習外語的能力,而且叫大齡兒童和成人有明顯的優勢,所以我們大力提倡在學齡前期對幼兒進行英語早期開發教育。

家庭是孩子學習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教育觀念及其教育動機能直接影響著孩子,所以家長應扭轉自己的教育觀念,採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正確的教育手段對幼兒進行早期英語開發教育。

誤區二:教育方法、手段、途徑不當

對孩子進行早期英語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必須要採用合理、科學的教育方法,這就對家長提出比較高的要求,有些家長往往由於教育方法不當而致使教育效果不理想。

一些家長不懂正確的科學教育方法及教育規律,卻出於望子成龍的心態盲目地給幼兒施加壓力,讓幼兒枯燥無味地進行英語口語訓練及反復的單詞識記,卻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殊不知"磨刀不誤打柴功",興趣是幼兒進行一切活動的起點和動力,是幼兒最好的老師,《論語》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著名的教育學家福祿貝爾也曾說過"兒童就像饑渴的小苗需要水分和養料一樣,天然渴望在適宜的環境裡自然而茁壯的成長,他們需要活動的認識,需要興趣得到喚起和培植,他們要主動的發展自己"。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一致認為,一個人如果對某一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便會自覺地去鑽研學習,並使其以專注的精力、忘我的精神從事這一活動。幼兒對英語有了興趣,便會覺得學習英語是一種樂趣而不是負擔,這便真正達到了寓教於樂的教育目的,所以進行英語教育活動的最終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幼兒對英語的興趣是否被喚起。

例如,有位家長硬性規定孩子每天背3個英語單詞,並且要求十分嚴格,一旦孩子達不到要求便訓斥孩子不認真、不努力,甚至逼迫孩子加倍識記作為懲罰,久而久之,孩子對英語便產生了畏懼和厭惡心理,他們對英語不是主動地去學習而是被動地去接受。很明顯這位家長不注重對幼兒英語活動興趣的培養,而一味要求過高,急於求成,反而事倍功半,教育效果不理想。

誤區三、在家看VCD學英語

幼兒學英語需要一個類似於母語環境的語言環境,學習語言需要有親和力,幼兒看VCD學英語實質是人機交流的過程,缺乏情感交流不適合幼兒,不能很好地提高幼兒的口語交際能力。最好能在教師的輔導下學習,因為教師可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有針對性地教學,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閱讀推薦

English is for you to use not to study

English is for you to use not to study(英文是給你用的,不是給你學的)。這是書的小作者多多講的一句話。每當別人問多多:"你是怎麼學英文的?"多多就會告訴別人:English is for you use not to study。

強調直觀性:兒童思維具有直觀性,一般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等感知客觀物體的特徵,在此基礎上掌握詞彙,所以可以依靠"直觀"進行外語學習。

通過觸摸來學習:做一些小手指遊戲。如一邊唱,或一邊說"蜘蛛",一邊用每一隻手的手指相互接觸,就好像蜘蛛在爬行一樣。l通過味覺來學習。在慶祝語言學習的成功時,可讓孩子吃食物或用外語說食物的名稱。

通過嗅覺來學習:玩一些嗅覺遊戲,把食物裝在容器中,讓孩子聞聞、猜猜裡面有什麼、並讓孩子用外語說出名稱。

把周圍世界都當成課堂:可以通過任何一件有興趣的事情如數數花園裡的樹有多少、比比樹上的樹葉,區分不同的鳥和事物等,都可學習一種新語言。

把數字和詞語與遊戲聯繫起來:"聯繫越多、學得越多"學習第二語言時,任何事物包括數字、新詞語等,都可與遊戲聯繫起來。

通過交流來學習:例如,讓幼兒在飯後通過互相交流、說話來操練英語,讓孩子慢慢地"醞釀"說說話。

最後,在對待幼兒學習英語上要避免陷入下列誤區:

誤區一:教育目的、動機不當

在一些家庭中,家長對孩子的英語教育活動認識各不相同,有的家長對幼兒早期英語開發教育活動認識不夠全面,覺得讓孩子學好英語是為上小學、中學打基礎;有的家長則看到別的孩子學這個、學那個,也想讓自己的孩子學點什麼;更有的家長覺得讓孩子學英語是為了追形式、趕時髦。為孩子的前途著想、讓孩子緊隨時代要求,這樣的父母固然沒有錯,但是若全然不理會孩子本身的素質條件、年齡特點以及他們的性格特點,而由父母越俎代庖地為其設計前途,讓孩子盲目的去學外語,其效果往往會事倍而功半。所以,作為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們必須要扭轉自己的教育思想,重新對英語早期開發教育有一新的正確認識。早期英語教育詣在開發幼兒智力、發展幼兒言語能力、培養幼兒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人類溝通需要語言,而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對於當代幼兒來說是步入社會所應必備的能力之一。再者,經科學研究表明,學前兒童的大腦具有相當大的潛力,具備了學習外語的能力,而且叫大齡兒童和成人有明顯的優勢,所以我們大力提倡在學齡前期對幼兒進行英語早期開發教育。

家庭是孩子學習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教育觀念及其教育動機能直接影響著孩子,所以家長應扭轉自己的教育觀念,採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正確的教育手段對幼兒進行早期英語開發教育。

誤區二:教育方法、手段、途徑不當

對孩子進行早期英語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必須要採用合理、科學的教育方法,這就對家長提出比較高的要求,有些家長往往由於教育方法不當而致使教育效果不理想。

一些家長不懂正確的科學教育方法及教育規律,卻出於望子成龍的心態盲目地給幼兒施加壓力,讓幼兒枯燥無味地進行英語口語訓練及反復的單詞識記,卻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殊不知"磨刀不誤打柴功",興趣是幼兒進行一切活動的起點和動力,是幼兒最好的老師,《論語》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著名的教育學家福祿貝爾也曾說過"兒童就像饑渴的小苗需要水分和養料一樣,天然渴望在適宜的環境裡自然而茁壯的成長,他們需要活動的認識,需要興趣得到喚起和培植,他們要主動的發展自己"。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一致認為,一個人如果對某一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便會自覺地去鑽研學習,並使其以專注的精力、忘我的精神從事這一活動。幼兒對英語有了興趣,便會覺得學習英語是一種樂趣而不是負擔,這便真正達到了寓教於樂的教育目的,所以進行英語教育活動的最終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幼兒對英語的興趣是否被喚起。

例如,有位家長硬性規定孩子每天背3個英語單詞,並且要求十分嚴格,一旦孩子達不到要求便訓斥孩子不認真、不努力,甚至逼迫孩子加倍識記作為懲罰,久而久之,孩子對英語便產生了畏懼和厭惡心理,他們對英語不是主動地去學習而是被動地去接受。很明顯這位家長不注重對幼兒英語活動興趣的培養,而一味要求過高,急於求成,反而事倍功半,教育效果不理想。

誤區三、在家看VCD學英語

幼兒學英語需要一個類似於母語環境的語言環境,學習語言需要有親和力,幼兒看VCD學英語實質是人機交流的過程,缺乏情感交流不適合幼兒,不能很好地提高幼兒的口語交際能力。最好能在教師的輔導下學習,因為教師可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有針對性地教學,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閱讀推薦

English is for you to use not to study

English is for you to use not to study(英文是給你用的,不是給你學的)。這是書的小作者多多講的一句話。每當別人問多多:"你是怎麼學英文的?"多多就會告訴別人:English is for you use not to study。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