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千萬不要隨便打孩子的原因!

打孩子是家長失去理智的野蠻行為, 往大了說就是家長恃強淩弱的霸權主義表現。 我勸這樣的父母趕緊補學兒童心理學, 學學怎麼樣瞭解孩子的心理, 學會和孩子平等溝通。

冬冬從小到大沒挨過打, 因為我和他爸爸都不打孩子。 雖然我們從不打孩子, 可是冬冬小時候對父母還是很懼怕的, 既使成年了, 也並不敢拿父母的話不當回事。

為什麼有的家長要打孩子呢?我始終不理解。 記得我小的時候, 我們的父母也極少打孩子。 我自己家裡是傳統的“嚴父慈母”的家庭模式, 父親在家時家裡頓時有了一股威嚴之氣,

Advertisiment
孩子們一般是不敢造次的。 而父親不在家時, 家裡的氣氛就輕鬆多了。 我小時候管理孩子們的是奶奶, 那就更多了一些寬容和慈祥。 爸爸對學齡前的孩子幾乎是不過問的, 孩子上學了爸爸處理問題的方法就以談話為主了。

由小到大我們姐妹是很害怕和爸爸談話的, 即使到了今天, 我已是知天命之年還是對爸爸的談話心懷敬畏。 小時候我曾編了順口溜在心裡默念:“天不怕, 地不怕, 就怕爸爸來談話。 ”可見這種談話的威力已勝過動手打。

爸爸只打過我一次, 至今我還是記憶猶新, 留下了很痛苦的回憶。 那種恐懼使我很長時間常常做噩夢, 有時候還會從夢裡驚醒。 對這一次挨打我卻從來沒有服氣過,

Advertisiment
也曾經一度很仇視爸爸。 那個時候我就記住了對孩子永遠不要指望靠打來制服。

自己有了兒子後, 就發誓永遠不打孩子。

常聽家長說:“這孩子太氣人, 不打不成才。 ”真的如此嗎?我不敢苟同。 我一直認為打孩子是父母無能的表現, 你居然能被自己的孩子氣得失去理智, 這只能說明你還沒有具備當一個合格家長的能力, 那就趕緊好好學習補上這一課。 常言說得好:“有理講理, 幹嗎打人?”一般說來, 大人打孩子多是因為孩子淘氣。 難道說孩子淘氣就可以打嗎?殊不知淘氣是孩子的天性, 淘氣是孩子瞭解世界的一種本能。 俗話說:“淘丫頭出巧的, 淘小子出好的。 ”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能淘出花樣的孩子都是極聰明的孩子, 只要引導教育得法,

Advertisiment
這樣的孩子長大了肯定會有出息。 如果不問青紅皂白就打孩子, 很可能就把孩子的靈氣扼殺在幼年裡。 而且打孩子還會出現一些不好的後果。 從大人打孩子開始, 孩子就知道了大人可以欺負小孩兒, 大個子可以打小個子。 以後再遇到大個子與自己有矛盾時就會心生恐懼, 從心理上就認可這種恃強淩弱現象, 這就打下了孩子缺乏自信的底子。

冬冬從小被我們管得不會打架。 記得小學一年級時有一次他回到家裡說, 班裡新分座位了, 他的新同桌在課桌中間畫了一條線, 不允許他越過這條線, 過線就用鉛筆紮他。 我告訴他以後遇到這種情況, 一要和同學講道理, 二要找老師反映, 決不能姑息容忍。

冬冬找老師反映了情況,

Advertisiment
老師糾正了同桌女孩兒的錯誤做法, 保證了兒子的心理安全。 因為我覺得, 即使是小孩子之間, 同桌女孩的這種暴力行為也會對兒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造成傷害。 孩子挨了父母的打, 自尊心會受到更大的傷害, 留下心理陰影, 甚至長大了也難以平復。

大人打孩子是建立在大人和孩子體力不對等基礎上的暴力行為。 這個時候大人灌輸給孩子的就是父母打兒子很正常, 以強淩弱是合理的, 孩子會自覺不自覺地接受這種暴力行為, 然後就會效法。 一些孩子愛打架, 欺負比自己小的孩子, 追根溯源會找到父母打孩子的影子。 我說父母打孩子就是對孩子的不良表現束手無策, 講不出道理或拿不出辦法來說服孩子,

Advertisiment
只好惱羞成怒動起手來, 這不就是無能的表現嗎?打孩子是家長失去理智的野蠻行為, 往大了說就是家長恃強淩弱的霸權主義表現。 我勸這樣的父母趕緊補學兒童心理學, 學學怎麼樣瞭解孩子的心理, 學會和孩子平等溝通。

小孩子也是人, 他也有自己的自尊, 他更應該首先得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 增強自信。 為人父母者應該理解他們, 幫助他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