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有貧血寶寶該如何治療預防

當1毫升血液中紅細胞數量未達到350萬個, 血紅蛋白未達到0.11克時, 就稱為貧血。 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是以鐵、維生素、蛋白質為原料, 在骨髓中生成的。 如果在生成過程中因原料缺乏、骨髓障礙或外周血而破壞、丟失, 就會發生貧血。
症狀表現
營養性貧血:因飲食中缺少葉酸、鐵、維生素B12所致, 大部分嬰幼兒貧血均屬此類貧血。 表現為不愛活動、皮膚蒼白、煩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有些孩子會出現異食癖等症狀。 因缺維生素B12所致的貧血會出現手、足、舌顫動等現象。
失血性貧血:嬰幼兒常見於鉤蟲感染、腸息肉、腸道息室等慢性失血。

Advertisiment

溶血性貧血:因輸血血型不合、感染、先天異常等使紅細胞過多、過早地被破壞, 超過身體再生能力所致。 此類病症除貧血以外, 還會出現黃疸及其他症狀。
生成障礙性貧血:即骨髓障礙, 因無法製造紅細胞而導致貧血。 此類貧血較嚴重, 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治療預防
輕度營養性貧血主要是通過飲食治療。 通過進食高蛋白食物, 添加含鐵豐富的食物進行補充調節, 如動物肝臟、瘦肉、豆類、動物血、蛋黃、黑木耳、綠色蔬菜等。
中度以上貧血必須用鐵劑治療, 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還要輔以飲食治療。
如果貧血的嬰幼兒出現顫動等症狀, 應結合餵養情況和實驗室檢查, 考慮有無大細胞性貧血合併症存在。
Advertisiment
如果存在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注射維生素B2。
對失血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及骨髓障礙性貧血應以去除病因為主, 輔以鐵劑或輸血治療。
母親懷孕時要注意補充營養, 特別是懷孕的最後幾個月要補充含鐵高的食物;堅持母乳餵養, 3個月後添加輔食, 適量補充含鐵豐富的食物;培養正確的飲食習慣, 講究衛生, 定期服用驅蟲藥;早產兒可在2個月後遵醫囑進行鐵劑補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