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家有膽小寶寶的好媽媽對策

奇奇媽的苦惱

奇奇長得比較文氣, 但膽子特別小。 有幾次在外面和小朋友一起玩, 奇奇被搶了玩具, 還被其他小朋友打了后, 只會向爸爸媽媽求助。

奇奇媽媽很是擔心, 真怕奇奇受欺負而吃虧。 是該教育寶寶動手打人呢?還是讓寶寶忍氣吞聲?奇奇媽媽問了好幾個媽媽, 讓大家都給她想辦法。

做“逃”寶寶

青青媽媽:“寶寶之所以受人欺負, 因為他性格懦弱, 天生的。 你就得教給他‘兇’方法。 如他也學不會, 沒辦法, 打不過, 還躲不過嗎?遇到這種情況, 我就讓青青想法逃避。 ”

專家分析:為了避免孩子受到身體上的傷害,

Advertisiment
教孩子在緊急情況下偶爾以“逃”的方式躲避挨打, 不失為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 但教孩子一味躲避和退讓, 則會使生性懦弱的孩子變得更加膽小怕事, 他會認為自己沒有能力, 因此缺乏自信。 長此以往, 孩子在和別人打交道時會變得越來越懦弱, 越來越怕見人, 缺乏交際能力。 所以, 簡單的一個“逃”字, 并不是一個好的方法。

當“厲害”的“強者”

超超媽媽:“在家里要把寶寶培養得厲害一些。 俗話說:“人善被人欺, 馬善被人騎!”這樣可以避免寶寶在外面被別人欺負。 所以我經常在家指導寶寶自衛時采用哪些技巧, 果然, 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其他公共場合, 都沒有人敢欺負他。 ”

專家分析:把孩子培養成厲害的角色, 的確可以避免孩子在外面受人欺負。

Advertisiment
但學會寬容、分享、合作、互助等親善社行為, 則能使寶寶在交往中立足。 到幼兒園走一走, 看一看, 你不難發現那些“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孩子在交往中并不受歡迎;相反, 那些心態平和、寬容的孩子往往會有更多朋友。 所以, 家長不能因為擔心孩子一時“吃虧”, 就一味教孩子以“強者”的身份去保護和謀求自己的利益, 要教導孩子做一個能夠適度讓利的善良的人, 這樣更有利于孩子的心智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