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有特殊兒如何從行為特徵看出端倪

來自星星的孩子:自閉症

行為特徵

1.人際社會互動障礙

如:缺乏視覺接觸、不搭理人、對於與人互動缺乏興趣、不懂如何交朋友等。

2.溝通障礙

語言發展遲緩或無語言能力, 即使具備語言能力, 對語言的理解與使用仍有困難, 有仿說(模仿說話)的行為, 但無法與人建立有意義的交談。

廣泛性發展障礙-自閉症

自閉症, 於1943年由美國的Leo Kanner所發現, 因此又名肯納症, 醫學上, 自閉症的成因來自於原因不明的腦部功能異常, 通常在孩子3歲之前可以被診斷出來, 至今沒有任何藥物或治療能使之痊癒, 自閉症所導致的廣泛性發展障礙,

Advertisiment
讓孩子在認知、語言與知覺等方面都出現學習上的困難, 必須憑藉父母持之以恆的耐心與一點一滴的細心教養, 才能讓自閉症孩子逐漸在行為上有所進步。

自閉症又可分為高功能自閉症與低功能自閉症, 高功能自閉症的孩子語言能力與學習能力相對較佳, 自閉症的特徵比較不明顯, 某些孩子會在特殊領域有出色的天賦, 如:繪畫或音樂等;低功能自閉症的孩子則多半沒有語言能力, 學習能力不佳, 且常會出現自我刺激的行為, 自閉症的特徵非常明顯。

極度天真的孩子:亞斯伯格症後群

行為特徵

1.社交障礙

如:缺乏同理心、喜歡獨處、拙於社交、不懂分享或無法理解別人的行為等。

2.溝通障礙

相較於自閉症的孩子,

Advertisiment
亞斯伯格症的小孩通常具備正常的口語能力, 但對於別人的臉部表情、肢體語言或弦外之音無法明白, 表達想法很直白, 並且缺乏表情或手勢, 甚至在音量上也不會依場合調整, 單向的溝通模式常讓旁人很頭痛。

被誤解為我行我素的亞斯伯格症後群

亞斯伯格症後群, 於1944年由亞斯柏格醫師首次提出, 是一種與自閉症類似卻又相異的症狀, 具有亞斯伯格症特徵的孩子, 除了社交行為較笨拙之外, 語言能力與認知能力的發展都比自閉症孩子為佳, 但相較于正常發展的孩子, 社交行為、語言理解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仍顯不足, 除了無法察言觀色, 直白的說話方式也常得罪他人而不自知, 且常常會固著於有限的興趣與僵化的行為,

Advertisiment
並因為在與人互動上總是遭遇挫折, 又不擅長表達情感與處理情緒, 導致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常處於負面情緒中。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