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有喜歡支使別人的孩子怎麼辦?

孩子喜歡支使別人

在參加親子發現課程的眾多孩子中, 有一個4歲上下的小女孩兒引起了我的注意。

“老師, 你給我拿一下毛巾。 ”孩子用命令的口氣對我說。

“好的。 ”我答應了, 因為毛巾離我很近, 就隨手幫了她。 本以為這樣就可以了, 但隨後孩子又開始支使我。

“老師, 你去給我倒杯水!”孩子說。 這一次, 我拒絕了她, 因為倒水這件事對孩子而言很容易做到。

“妞妞, 我覺得這件事情, 你可以自己做。 ”我鼓勵她說。

“你給我倒, 我不會。 ”妞妞發愁地看著我, 似乎要哭出來。 看著孩子求助的樣子, 我心裡縱然百般不舍, 但是為了她的成長和發展,

Advertisiment
我決定硬下心來。

“這件事很容易, 你可以做到。 ”我再次告訴妞妞。

“不行, 我自己做不到。 ”妞妞開始流淚了, 但我仍舊堅持要她自己做。 孩子看到我的態度很堅決, 於是又轉而向其他人求助。

“你給我倒杯水。 ”妞妞繼續支使別人, 可別的小朋友根本不理她。

“我們才不要管你呢!這麼點兒事都不會做。 ”一個孩子嘲笑她, 其他的孩子也跟著起哄。

妞妞覺得很委屈, 但是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被大家排斥了, 在玩耍的時候故技重施, 要求別人給她拿玩具。

“你去幫我把玩具拿過來。 ”這一次還是沒人理她。

“為什麼你們都不理我?”孩子一個人坐在角落裡, 許久沒人過來陪她玩, 她只好開始發呆。

我看到孩子的狀態, 覺得她需要我的説明。

Advertisiment

媽媽和姥姥的縱容

在我去妞妞家家訪前, 和妞妞媽通了一次電話。

“您可以簡單地說一下孩子在家裡的情況嗎?”我問。

“孩子在家的時候, 總是喜歡支使別人, 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事情。 ”媽媽說。

“只是對您, 還是對家裡所有的人都這樣子?”我又問。

“不只對我這樣, 對姥姥還嚴重一點。 ”媽媽說。

我問妞妞媽孩子為什麼喜歡支使別人, 妞妞媽說自己也不知道原因。 於是我帶著各種各樣的猜測和疑問來到妞妞家, 希望找到問題的答案。

剛到門口, 我就聽到了妞妞支使別人的聲音。

“姥姥, 我要起床, 你去給我拿衣服。 ”孩子喊到。

“好, 妞妞, 我這就幫你拿衣服。 ”姥姥連忙應道。

“姥姥, 怎麼衣服還沒拿過來。 ”妞妞似乎有點著急。

“姥姥剛才有點事情,

Advertisiment
所以就慢了點。 ”姥姥解釋說。

“都是你的錯。 ”妞妞強調是姥姥的錯。

“好好, 都是姥姥的錯。 ”姥姥自責地說。

本來默默站在一旁的我實在看不下去了, 孩子對長輩需要應有的尊重, 而不是一頓大呼小叫。

“妞妞, 你不可以這樣對姥姥說話。 ”我嚴正地告訴她。

“我和姥姥一直就是這樣子的。 ”孩子不服氣。

“但是, 從今天開始, 你需要對姥姥客氣一點, 不可以再這樣對待姥姥。 ”我堅定地說, 妞妞第一次從我的態度上瞭解到, 原來這樣子對待姥姥是不恰當的。

我覺得姥姥也需要做出一些改變。

“姥姥, 我給你提個建議。 ”我對姥姥說。

“好的, 大李老師, 我哪裡做得不對嗎?”姥姥仍不清楚哪裡做得不恰當。

“我們要尊重孩子, 並且需要的時候也可以滿足孩子,

Advertisiment
但對孩子不能太寵溺, 要做到有原則。 ”我說。

“大李, 孩子還小, 我個人覺得還是多幫點兒。 ”姥姥商量說。

“孩子雖然小, 但是拿衣服、穿衣服這種事情, 孩子自己可以做到。 ”我建議說。

“大李, 我明白你的意思。 ”姥姥突然壓低聲音對我說, “對這個孩子, 我跟她媽媽內心深處都是有愧疚的。 ”原來, 妞妞的媽媽非常忙, 懷第一個孩子的時候, 因為工作壓力不小心流產了, 所以懷妞妞的時候就格外小心, 妞妞出生後, 家裡人對她照顧得格外精細。 媽媽和姥姥覺得是自己的疏忽大意才導致第一個孩子流產, 所以把對第一個孩子的愧疚轉移到妞妞身上, 竭盡所能在妞妞身上彌補。

“你們出於愧疚和遺憾而對孩子一味的姑息和縱容,

Advertisiment
已經給孩子帶來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本來需要孩子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全都推卸給了別人。 ”當我說完這段話之後, 妞妞的媽媽也覺得比較認同, 於是經過商討, 我們開始了對妞妞的改造計畫。

讓孩子分步驟承擔應該做的事情

當妞妞和媽媽一起來上課的時候, 妞妞又開啟了支使模式。

“大李, 你幫我把積木拿過來。 ”妞妞說。

沒等我回應, 媽媽就對妞妞說:“這件事情, 你需要自己做。 ”

“我做不到。 ”妞妞拒絕道。

“你沒試, 怎麼知道自己做不到?”媽媽鼓勵她。

“我真的做不到。 ”孩子繼續說。

“咱們一點點兒來做行不行?”媽媽問。

“一點點兒都不行。 ”孩子大聲叫道。

看到妞妞媽和孩子的溝通陷入僵局, 我小聲對妞妞媽說:“你這樣做是達不到目的的, 只有單純的說教並不能激起孩子的興趣。”於是,我給妞妞媽做了個示範。

“我發現了一個小汽車!”我激動地對小朋友們說。

“你們看,小汽車是不是很酷很漂亮,但是我需要你們的説明。”我給孩子們留了一個懸念,一下子就把他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需要我們幫什麼忙?”教室裡好多孩子都圍了過來,妞妞的眼睛也時不時往我們這個方向瞥兩眼。

“有人生病了,需要我們開著這個小汽車送他去醫院。”然後我和孩子開始做情景扮演的遊戲,有人當醫生,有人當護士,有人熬藥,有人開車,一幫人玩得熱火朝天。

這時,我往妞妞手裡遞了一塊兒積木,說:“我們需要你給小汽車鋪一條去醫院的路,你能幫我們嗎?”我看著妞妞的眼睛,表示我很相信她能做到。

妞妞一開始還是有點兒不樂意,於是我又說:“你只要挪三步就能幫到我們。”妞妞覺得挪動三步對她來說很容易,就拿著積木走了三步,把積木鋪在地上。

看到這個方法初顯成效,我又開始鼓勵她:“快看,到醫院的路已經鋪好一半兒了,你這麼快就做到了,真棒!要是你再走三步,到醫院的路就能鋪好了。”顯然我的鼓勵是有效的,孩子又往前挪了三步。

“你看,你一個人就能完成這麼了不起的事。”我的表揚讓妞妞很得意,“當然,我很厲害的。”妞妞自豪地說。

就這樣,一步一步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從原來不喜歡做事情,逐漸地愛上了工作,並且開始有了自信心。

付出贏得友情

現在,妞妞的問題解決了,但妞妞與其他孩子的關係並沒有改善,其他小朋友仍然不帶妞妞玩,妞妞自己在一旁愁眉不展。

“你們為什麼不願意跟妞妞玩呢?”我問。

“因為妞妞總是支使我們做這個、做那個。”一個孩子解釋說。

“妞妞平時讓你們做什麼事情了?”我問。

“可多了,比如說,拿水壺,拿毛巾。這些事情她自己能做,但總是交給我們做。”看來孩子們的意見還是挺大的,妞妞在旁邊聽到別人對她的控訴,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於是如何讓妞妞被大家接納,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建議妞妞媽,下次和妞妞來上課之前,在家裡做點兒小點心,會很容易受到孩子們的喜歡,消除其他小朋友對妞妞的成見。

於是媽媽便帶著妞妞在家動手準備點心,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許多簡單的步驟是由妞妞自己完成的。媽媽告訴她,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就要自己做點心,這樣才有誠意,小朋友才會喜歡她。這一次,妞妞也沒有把製作點心的事全都推給別人做,甚至主動要求幫媽媽的忙。

當妞妞帶著小點心到學校發給大家的時候,小朋友們被點心吸引,把妞妞團團圍住。

“妞妞,你拿的是什麼?好香呀!”有的孩子已經忍不住流口水。

於是妞妞就把小點心發給大家分享,還自豪地告訴大家,這麼好吃的點心是自己親手做的。

“妞妞,你太厲害了。”孩子們誇讚妞妞,並開始接納她。

妞妞開始明白,要想其他小朋友接納她,就不能支使別人為她做這做那,要改變和別人互動的模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和其他人互幫互助,自己也要付出,這樣才會贏得友誼。懂得這個道理後,妞妞不再支使別人,和小朋友的關係也越來越好。

溫馨小貼士:家有喜歡支使別人的孩子怎麼辦?

1.查找原因。檢視一下孩子喜歡支使別人的家庭因素是什麼,是家裡長輩有喜歡支使他人的行為,讓孩子有了效仿的反面物件,還是家長對孩子沒有原則,過度驕縱,使得孩子養成了支使別人的習慣。然後根據原因,調整家長和孩子的行為。

2.讓孩子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如果孩子尚小,就過度地讓孩子承擔家務,會消耗孩子的心力。但是對於孩子應該承擔的必要的責任,還是需要孩子自己來完成,比如自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整理書包等,而這些小事恰恰能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3.要讓孩子懂得付出。如果孩子老去支使別人,只知索取而不懂付出,會讓孩子逐漸失去同伴的友情。所以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改變和其他人的交往模式,讓孩子懂得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要學會付出,通過自己的具體行動來贏得大家的諒解和友誼。

只有單純的說教並不能激起孩子的興趣。”於是,我給妞妞媽做了個示範。

“我發現了一個小汽車!”我激動地對小朋友們說。

“你們看,小汽車是不是很酷很漂亮,但是我需要你們的説明。”我給孩子們留了一個懸念,一下子就把他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需要我們幫什麼忙?”教室裡好多孩子都圍了過來,妞妞的眼睛也時不時往我們這個方向瞥兩眼。

“有人生病了,需要我們開著這個小汽車送他去醫院。”然後我和孩子開始做情景扮演的遊戲,有人當醫生,有人當護士,有人熬藥,有人開車,一幫人玩得熱火朝天。

這時,我往妞妞手裡遞了一塊兒積木,說:“我們需要你給小汽車鋪一條去醫院的路,你能幫我們嗎?”我看著妞妞的眼睛,表示我很相信她能做到。

妞妞一開始還是有點兒不樂意,於是我又說:“你只要挪三步就能幫到我們。”妞妞覺得挪動三步對她來說很容易,就拿著積木走了三步,把積木鋪在地上。

看到這個方法初顯成效,我又開始鼓勵她:“快看,到醫院的路已經鋪好一半兒了,你這麼快就做到了,真棒!要是你再走三步,到醫院的路就能鋪好了。”顯然我的鼓勵是有效的,孩子又往前挪了三步。

“你看,你一個人就能完成這麼了不起的事。”我的表揚讓妞妞很得意,“當然,我很厲害的。”妞妞自豪地說。

就這樣,一步一步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從原來不喜歡做事情,逐漸地愛上了工作,並且開始有了自信心。

付出贏得友情

現在,妞妞的問題解決了,但妞妞與其他孩子的關係並沒有改善,其他小朋友仍然不帶妞妞玩,妞妞自己在一旁愁眉不展。

“你們為什麼不願意跟妞妞玩呢?”我問。

“因為妞妞總是支使我們做這個、做那個。”一個孩子解釋說。

“妞妞平時讓你們做什麼事情了?”我問。

“可多了,比如說,拿水壺,拿毛巾。這些事情她自己能做,但總是交給我們做。”看來孩子們的意見還是挺大的,妞妞在旁邊聽到別人對她的控訴,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於是如何讓妞妞被大家接納,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建議妞妞媽,下次和妞妞來上課之前,在家裡做點兒小點心,會很容易受到孩子們的喜歡,消除其他小朋友對妞妞的成見。

於是媽媽便帶著妞妞在家動手準備點心,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許多簡單的步驟是由妞妞自己完成的。媽媽告訴她,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就要自己做點心,這樣才有誠意,小朋友才會喜歡她。這一次,妞妞也沒有把製作點心的事全都推給別人做,甚至主動要求幫媽媽的忙。

當妞妞帶著小點心到學校發給大家的時候,小朋友們被點心吸引,把妞妞團團圍住。

“妞妞,你拿的是什麼?好香呀!”有的孩子已經忍不住流口水。

於是妞妞就把小點心發給大家分享,還自豪地告訴大家,這麼好吃的點心是自己親手做的。

“妞妞,你太厲害了。”孩子們誇讚妞妞,並開始接納她。

妞妞開始明白,要想其他小朋友接納她,就不能支使別人為她做這做那,要改變和別人互動的模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和其他人互幫互助,自己也要付出,這樣才會贏得友誼。懂得這個道理後,妞妞不再支使別人,和小朋友的關係也越來越好。

溫馨小貼士:家有喜歡支使別人的孩子怎麼辦?

1.查找原因。檢視一下孩子喜歡支使別人的家庭因素是什麼,是家裡長輩有喜歡支使他人的行為,讓孩子有了效仿的反面物件,還是家長對孩子沒有原則,過度驕縱,使得孩子養成了支使別人的習慣。然後根據原因,調整家長和孩子的行為。

2.讓孩子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如果孩子尚小,就過度地讓孩子承擔家務,會消耗孩子的心力。但是對於孩子應該承擔的必要的責任,還是需要孩子自己來完成,比如自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整理書包等,而這些小事恰恰能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3.要讓孩子懂得付出。如果孩子老去支使別人,只知索取而不懂付出,會讓孩子逐漸失去同伴的友情。所以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改變和其他人的交往模式,讓孩子懂得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要學會付出,通過自己的具體行動來贏得大家的諒解和友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