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庭教育必知的正確語氣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模仿。 不要覺得孩子不乖, 其實有時候確實是深受父母言行的影響。 爸爸媽媽們一起來瞭解下哪些時候你需要以身作則吧。

有一些時候, 孩子撒謊是為了讓我們高興, 或者害怕讓我們失望

隨著年紀的增長, 孩子越來越懂事, 開始感到生活的拘束與壓力, 並且有了撒謊的意識。 孩子們發現家長總是在反對他做一些喜愛的事情, 但是他們並不想接受約束, 因此, 他向我們編排一些故事, 僅僅是為了讓大人高興放心。 如果他承認他打了幼稚園的同伴,

Advertisiment
或者玩了平時禁止他玩的攀高遊戲之類, 你只會表示不滿。 那些語言上的譴責或者行為上的懲罰自然而然地促成了他隱瞞欺騙你的舉動。 這時候, 做父母的你要明白:孩子並不是在有惡意的誤導你, 僅僅是很想給你一些您想要的回答。

他們希望能夠達到我們大人制定的標準, 有時撒謊也是為了不要承受父母失望的目光。 小安考試總是得零分, 一天他說他得了60分, 他父母非常高興地要看考卷, 在考卷上高高的用紅筆寫著6, 後邊歪歪扭扭地加了個零。 面對這個假60分, 旁邊寫著老師的評語:差。

這時候, 大人應該以身作則:

不說謊其實不是件容易事!生活中充滿了無數小麻煩, 多少次為了逃避社交麻煩, 電話鈴響了,

Advertisiment
爸爸對媽媽說:“就說我不在”;多少次對孩子的承諾沒有兌現;多少次我們向孩子展示謊言的便利, 可是我們卻要求孩子要坦率。 這正常麼?生活中, 謊言也不儘然都是負面的, 也存在著各種各樣具有正面效益的謊言。 偶爾善意或者虛偽的話語, 保護那些敏感人的感情, 這也是說話或者生活的技巧。 這點, 孩子們很快就學以致用了。 相反的, 儘量避免那些損人利己自私自利的謊話, 別忘了我們就是孩子的榜樣。

當孩子撒謊是為了逃避懲罰

這些為了免受譴責或者逃避懲罰的小小謊言, 往往是顯而易見毋庸置疑的。 最常聽見的句子:“不是我!”是他們最佳推卸方式。 哪個家長沒聽過這句話?跟孩子們求證分辯卻這麼無用,

Advertisiment
反正他們一口咬定不是他們幹的。 小馬媽媽還記得:那天她驚奇地發現客廳裡滿牆畫滿五顏六色的塗鴉, 5歲的小馬獨自站在旁邊, 手裡握著彩筆, 卻滿臉無辜矢口否認那些畫兒出於他手。

這時候, 父母需要這樣做:

“只有你一個人在客廳, 這畫兒不是你畫的, 還有誰?!”高聲質問是沒有用的, 給他一個承認錯誤的機會, 用柔和的語言讓他放鬆緊張的心理會更有效。

“你確認你說的是實話麼?如果你說實話媽媽一定不會怪你的。 ”如果他承認錯誤, 要給與肯定和鼓勵, 畢竟承認錯誤需要很大的勇氣。 然後讓他自己收拾殘局:如果有人員的傷害, 該道歉就道歉, 該清掃清掃……讓孩子學會彌補自己的錯誤。 這會讓他們更有責任感。

Advertisiment
相反, 簡單粗暴的獎罰方式只讓他們為下次說謊埋下了種子。

當孩子撒謊是為了掩飾難堪的現實

有時, 謊言也可以掩飾一些讓他難堪不願意接受的現實:父母離異, 家境不佳……憐憐, 5歲, 天天穿著同一件別人送的舊衣服, “我有很多好看的裙子, 可是媽媽不想讓我穿到學校來, 怕弄髒了。 ”她總是對夥伴們這樣說。 當然, 她說的不是真話。

這時候, 父母需要這樣做:

憐憐的媽媽告訴她的小女兒, 媽媽很理解她說謊的心情。 “你很喜歡漂亮的裙子, 但是目前我們沒有錢買, 不過等有了條件, 我們一定會給你買的!”這也是個機會對孩子表達愛意, “的確我們沒有錢給你買裙子, 但是我們非常非常愛你, 這比什麼都重要。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