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庭教育中的5要5不要

一、要引導, 不要嘮叨。

引導是指心平氣和地説明孩子認識問題, 找出解決辦法, 是家長發自內心智慧的教育方式。 這對孩子也是一種愉快的樂於接受的體驗, 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改變。 而嘮叨, 其實是不懂交流的表現。 給孩子講一些大道理, 生硬地讓孩子如何做, 不僅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而且慢慢也會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

二、要人情味, 不要打罵指責。

這裡的人情味, 其實是指小孩對父母的依戀和信任。 小孩也有情感, 更脆弱也更敏感, 大人不斷的打罵指責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傷, 從而失去對父母的信任。

Advertisiment
如何增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人情味?其實就是要讓孩子在父母這裡找到溫暖和安全感。

有些父母平時忙於自己的事業, 很少花時間陪孩子, 也不去關心孩子的情感需求, 但是一旦知道孩子做錯了事情考試考砸了, 立馬就是打罵指責。 父母認為這樣就是在關心孩子, 殊不知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 父母要達到自己的教育目的, 將會越來越難。

三、要意見統一, 不要自亂陣腳。

很多家庭在教育小孩的事情上都處於比較矛盾的境地:想對孩子嚴格, 又怕傷著孩子。 於是, "一人唱紅臉, 一個唱白臉"的現象很多。 父母認為, 這樣一方面孩子也教育了, 心靈也安撫了, 兩全其美。

幼教專家指出,

Advertisiment
這樣是不可取的做法。 父母雙方甚至一個家庭不明確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不能很好地認識到父母真正的教育意圖, 所以也不能明確自己的行為準則。

有些家庭年輕一輩和長輩在教育小孩的觀念上有衝突, 在教育孩子時甚至會發生互相反駁和指責的事情, 這樣對孩子的健康教育是尤其不利的。 應該先統一家庭的教育觀念, 然後再對孩子進行教育, 這樣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四、要以事論事, 不要翻舊賬。

孩子做錯了事情, 父母最好單純地對這件事發表看法, 不要翻出以前的舊賬。 比如, 孩子在玩遊戲時不小心摔倒了, 媽媽生氣地說:"你怎麼搞的, 每次都摔跤, 上次把頭磕了, 這次又把臉劃了!"這樣說,

Advertisiment
一方面會加強矛盾衝突, 使孩子的情緒激烈化, 錯失教育的時機。

而且也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認為自己總是做錯事情惹媽媽生氣。 長期下去, 會影響到孩子對自己的認知, 養成做事瞻前顧後, 膽小慎微的性格, 對孩子的健康發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五、要公正對待, 不要拿孩子當出氣筒。

家長不能因為孩子是自己生的, 就把孩子當作私有財產來看待。 心情好的時候對孩子百依百順, 心情不好的時候對孩子惡語相向, 發洩心中的不滿。 這樣不公正地對待孩子, 容易導致孩子與父母感情的疏遠, 從而給父母的教育增加難度。

同時, 父母拿孩子當出氣筒, 嚴重損害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對孩子的情感形成很大的傷害。

Advertisiment
很容易養成孤僻, 敏感, 叛逆的性格, 對孩子的發展尤為不利。 所以, 家長必須糾正這種錯誤的做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