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庭教育不可與學校教育脫節

一般來說,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孩子成長時期的兩大教育, 雖然社會教育也對孩子起著一定的作用, 但它在孩子進入社會以後才會有較顯著的影響。 對學生而言, 家庭和學校的教育還是起著主導作用, 而且這兩種教育必須互相配合、互相補充, 才能培養出一個健全的、優秀的孩子。

學校教育是一種正規的教育, 在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時, 就得上幼稚園, 過一種集體生活。 而一旦送進幼稚園, 往往一個星期以後, 家長就會發現自己的孩子發生了許多的變化。 例如, 有的孩子在家裡時, 其實會自己穿鞋、穿衣服,

Advertisiment
會自己吃飯, 但就是不幹, 父母用盡了各種辦法, 有時甚至打屁股, 也無濟於事, “不吃, 就是不吃, 媽媽喂我!”往往弄得一家人連喊帶勸, 最終只能遷就。 一頓飯就這樣在喊叫聲中, 疲憊地結束了, 因此提起給孩子餵飯, 年輕的父母都無可奈何地搖頭。 可是在把孩子送到幼稚園一個星期以後, 孩子不僅自己吃飯了, 有時甚至掉到桌子上一粒米, 都要撿起來, 看著父母詫異的眼光, 回上一句“粒粒皆辛苦, 老師說的, 這樣才是好孩子”。 於是父母在慶倖自己孩子長大懂事的同時.也在感歎學校教育的偉大。

歲數越小的孩子, 對老師和學校的崇敬感越強。 鄰居家有一個小孩, 一次和他爸爸上街, 走在路上時, 他爸爸和他說話,

Advertisiment
他卻十分嚴厲地說:“老師說了走路不能說話。 ”爸爸還沒回過神, 他自己已挺高小胸脯, 邁著堅定的腳步, 雄赳赳地走了。 類似的事情在幼稚園、小學期間不勝枚舉。 而此時, 家長就要注意, 您的教育要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 至少在孩子面前得做出一個榜樣。

有的家長有一些非常不好的習慣, 例如說髒話、賭博、抽煙、酗酒等, 這些會都給孩子造成很不好的影響, 有時甚至是終身都難以克服的。 有一個上小學的孩子, 本來十分開朗、活潑, 可是最近卻十分消沉, 對什麼事情都無精打采, 問及原因, 他十分不解地說:“為什麼不允許我說髒話。 爸爸卻能說髒話, 我說爸爸說髒話壞, 他就罵我, 說兒子不能管爸爸。 我們小孩子不能做的, 大人為什麼就能做呢?”也就是說,

Advertisiment
在孩子小的時候, 家長應儘量配合學校教育, 做到一致性, 因為孩子此時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 而且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其黑與白的參照物就是父母與老師。 因此, 我們做家長和老師的, 一定要做好榜樣。

隨著年齡的增長, 孩子對這個世界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在學校裡, 因為教師要傳授知識, 面對的是一個班的學生, 難免還有一種距離感, 因此, 大多數孩子對教師還是有一種敬仰感, 也就是說, 此時教師說的話還是有一定的權威性。 但是對父母, 尤其是母親, 孩子則出現了叛逆現象。 經常聽到家長對我哭訴, 說孩子小時候是如何的聽話, 而現在放學回家, 一句話都不說就進了自己的房間,

Advertisiment
只有在飯桌上才與父母交談幾句, 常常也只是一問一答, 並且大多都是含含糊糊, 應付了事, 一吃完飯, 像避瘟神似的, 迅速回到自己的房間, 並在門口掛一牌子“閒人請勿打擾”, 將父母拒之門外。 做母親的很是傷心, 說:“老師每次開家長會, 都說讓我們回去如何如何督促孩子, 可是我現在別說督促他學習, 就是一些最日常的話, 他都不願意跟我說, 又如何教育和督促呢?”這可能是一個中學生家庭中最普遍的問題。

孩子長大了, 以往親近自己、和自己說長道短的孩子消失了, 母子之間變得很陌生。 其實, 這是正常的現象, 因為孩子在一天天地長大, 我們家長的教育方式卻沒有任何改變。 雖然俗話說:“在父母眼中, 孩子永遠是孩子。

Advertisiment
”孩子小的時候需要的是吃、喝、穿、玩, 即使是教育, 大都採用的是直接式教育, 你應該這樣, 你應該那樣, 因為孩子此時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 即使想反抗, 也沒有那麼大的力量。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 他會特別渴望長大, 被人承認, 也有了自己對事物的一些見解, 而父母此時卻沒有注意到這一變化。 總有一天, 孩子會以各種方式告訴你, 他已經長大了, 只是你沒有注意到而已。

在家庭教育中, 充當重要角色的家長要與學校、孩子的老師時刻保持聯繫, 與學校的正規教育保持一致。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充實自己, 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養, 為了孩子約束自己的言行, 為孩子做一個榜樣, 使教育保持其完整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