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庭教育 我們怎樣做父親

與過去父權盛行的時代不同, 而今社會的問題趨勢, 是“父親缺席”――家庭教育常以母親為主體,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力變得越來越弱;而父親們面臨的主要焦慮, 則是如何在做一個“成功的男人”和做一個“好的父親”之間尋找平衡。

家庭教育 我們怎樣做父親 ★ 父親的5大功能 ★
最近美國衛生部組織專家編寫了一本手冊:《父親在兒童健康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 其中明確定義了有效的父親功能的7個方面:
1、和孩子的母親培育積極的關係;
2、花時間陪伴孩子;
3、養育孩子;
4、恰當地規訓孩子;
5. 引導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
6. 保護和供養孩子;
7、成為一個孩子的模範。
Advertisiment

★ 勝利功能:“缺席”的父親 ★
“勝利”功能之所以被刪除, 是因為它的存在構成了“父親”這一角色身份的內在衝突:在現代社會, 如果一個男人想要成為一個勝利者, 那麼他很可能就不太有時間、有精力來完成“父親”這個身份所要求的其他功能。 與古時不同, 在現代社會, 隨著兒童心理學、家庭關係學等的發展, 父親在家庭關係內部的功能被日益強調, 那些只顧忙於在外打拼, 一心謀求“勝利”的父親, 被指責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缺席”。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孩子, 尤其是男孩子, 總是期望“我的爸爸比你爸爸厲害”, 這是男人自豪感的一個根基。 從美國的歷史來看, “缺席”的父親集中于富有階層和貧民階層,
Advertisiment
而富有階層之所以父親“缺席”, 就是因為男人們出去打拼, 努力成為一個“勝利者”了。 這看起來很不符合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規律, 但是卻符合終身發展的規律。
事實上, 不僅孩子期望父親是一個“勝利者”, 孩子的母親以及這個男人周圍的其他人, 也對他抱有同樣的期望。 因此, 當魚與熊掌無法兼得時, 男人會優先選擇成為“勝利者”, 而在父親的其他功能上“缺席”。
此外, 這種選擇也有其非常理性的一面:供養、護佑、規訓乃至傳道功能, 可以(部分地)轉讓給孩子的母親或其他人來完成, 而勝利功能卻只有親力親為。
★ 傳道功能:父親的“缺席” ★
如今, 許多父親囿于種種原因, 不得不“缺席”於家庭, 想要為孩子提供較好的教養環境,
Advertisiment
或許不要放棄“傳道”功能才是解決途徑。
男人履行父親職責最簡便的途徑也許就是“給錢”, 但這一行為無法實現父親的“規訓”和“傳道”功能。 “傳道”功能不僅僅體現在父親對孩子說什麼, 更重要的是父親自己在怎樣做。
小編總結:父親向孩子傳遞有效的價值觀, 甚至比“既在事業上獲得成功、又在家庭教育中履行父親職責”更加困難, 因為這已不僅是現實層面的問題, 還涉及到深層的精神層面;同時也不僅是個人努力的問題, 還涉及整個社會的狀態。 父親們應該徹底地認清這一觀點:單單給孩子們錢是不夠的, 更重要的是傳遞有效的價值觀, 即使這有點困難, 但只要努力的精神和狀態讓孩子看見, 哪怕父親在現實層面上“缺席”,
Advertisiment
至少也能夠在精神層面上“在場”。
(兼職編輯:鄒利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