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庭不幸福,不要想孩子幸福到哪去!

徐遙跟著媽媽一起來到我的心理諮詢室。 剛見面, 媽媽便拿出他的成績單:數學28分、英語45分、語文47分, 隨後又給我一張22分的歷史試卷。

"你煩不煩啊。 "被媽媽揭短, 徐遙扔出一句話。 媽媽眼圈紅了, 說:"我常常覺得這孩子恨我!"

徐遙上初二, 功課不好, 迷戀上網, 還常常辱駡父母, 對待母親尤其粗魯。 媽媽對我說, 她寧願有個殘疾的孩子, 就算一直養著他, 也比現在管不住好。 爸爸對我說, 管不了, 他也不想管了。

後繼的諮詢, 我以為徐遙不會來, 可他還是和媽媽一起來了, 在諮詢開始之前卻又神秘失蹤了。 我領教了,

Advertisiment
青春期的孩子果然不好對付。

以後數次, 只有爸爸媽媽來, 徐遙不來。 每一次, 我都請爸爸媽媽替我轉告:"我在這裡等你, 你決定來或不來。 "

徐遙的家庭地圖在其父母的敘述中漸漸展開。 這個家, 夫妻感情淡漠, 媽媽自徐遙出生起, 就辭職做了全職主婦, 把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徐遙進入青春期後, 開始日益不滿媽媽的控制, 言行十分反叛, 媽媽因此越逼越緊, 無奈之下, 徐遙只好用自毀來逼迫媽媽放手。

一次, 徐遙要去網吧, 媽媽不允許, 兩人在門口僵持數小時。 徐遙回到房間, 猛地拿起棍子打自己, 並大喊:"你老是管著我, 你要逼死我!"媽媽心痛讓步, 徐遙飛快擦乾眼淚, 出門上網去了。

徐遙的例子代表了很多青春期少年的現狀。

Advertisiment
青春期是一場漫長的戰爭。 處於反叛期的他們, 一方面無情地攻擊成人, 另一方面, 他們會把罪惡感指向自己並承受折磨。 所以, 在孩子青春期這個有些殘酷的戰爭中, 關鍵在於, 父母和孩子雙方都要努力"耐受""活下來"。 父母既要做結實的沙袋, 耐受攻擊, 並且保護孩子, 讓他們看到彼此之間永遠不會割斷的關係和永遠不會改變的情感。 父母還要做一面絕不扭曲的鏡子, 青少年在其中, 可以照見自己的惡, 也能照見自己的善。 成熟是後來發生的事情, 成年人要學會等待時間帶來的改變。

我期待有一天, 徐遙會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 那也將會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