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學齡前的幼兒到底該學會些什麼

很多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後, 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會通過各種管道讓孩子上最好的幼稚園, 而且報各種輔導班。 那麼學齡前期的幼兒到底該學會些什麼?父母應該如何讓孩子擁有自然健康的童年?這是父母需要學習和關心的。 比如願意把自己的情緒告訴親近的人, 分享快樂或求得安慰。

健康

身心健康包括健康的體態、安定愉快的情緒, 以及一定的適應能力。 另外還包括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4歲:很少因小事哭鬧不止, 能在成人的安撫下逐漸平靜。

Advertisiment
能走直線、平穩雙腳連續向前跳。 熟練地用勺子吃飯, 能剪直線。 連續看電視不超過15分鐘。 玩具和圖書能放回原處。 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 不跟陌生人走。

4—5歲:願意把自己的情緒告訴親近的人, 分享快樂或求得安慰。 能以匍匐、膝蓋懸空等多種方式鑽爬、能連續自拋自接球。 用筷子吃飯、能剪圖形。 連續看電視不超過20分鐘。 會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扣紐扣, 會整理自己的物品。 知道簡單的求助方式。

5—6歲:不亂發脾氣。 能走斜坡、蕩橋、攀爬登架、能連續跳繩、拍球。 連續看電視不超過30分鐘。 能知道根據冷熱增減衣服。 會自己系鞋帶。 不給陌生人開門。

教育建議:創設溫馨的人際環境, 讓孩子充分感受到親情和關愛;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

Advertisiment
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形成使其終身受益的生活能力。 孩子需要成人的精心呵護和照顧, 但不宜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 以免剝奪他們自主學習的機會, 養成過於依賴的不良習慣, 影響其主動性、獨立性的發展。

語言

語言能力包括了傾聽與表達能力, 不但能聽懂大人的話, 也願意講話, 並有文明的語言習慣。 同時也包括了閱讀與書寫準備, 培養讀書、聽故事的習慣和願望, 並且具有書面表達的願望和初步技能。

3—4歲:別人說話時能注意聽並回應。 口齒清楚地說兒歌、童謠或複述簡短的故事。 喜歡跟讀韻律感強的兒歌、童謠。 喜歡用塗塗畫畫表達意思。

4—5歲:能基本完整講述自己所見所聞和經歷的事情。 對生活中常見的標識、符號感興趣,

Advertisiment
知道它們表示一定的意義。 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情緒情感。

5—6歲:能主動提問。 對看過的圖書、聽過的故事能說出自己的看法。 會正確書寫自己的名字。

教育建議:鼓勵和支持孩子與成人、同伴交流, 讓孩子想說、敢說、喜歡說, 並給他積極回應。 經常和孩子一起看圖書、講故事, 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良好閱讀習慣。 同時, 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孩子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而不該用機械記憶和強化訓練的方式讓幼兒過早識字。

社會

良好的社會性發展對孩子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發展都具有重要影響。 在人際交往方面, 孩子應有喜歡與人交往的能力, 能與同伴友好相處, 並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現,

Advertisiment
會關心尊重他人。 在社會適應方面, 孩子要適應並喜歡群體生活, 懂得遵守基本的行為規範, 並具有初步的歸屬感。

3—4歲:想加入同伴的遊戲時, 能友好地提出請求。 在提醒下能做到不打擾別人。

4—5歲:能注意到別人的情緒, 並有關心、體貼的表現。 知道說謊是不對的。

5—6歲:與同伴發生衝突時能自己協商解決。 理解規則的意義, 能與同伴協商制定遊戲和活動規則。

科學

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 體驗探究過程, 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一方面是科學探究的能力, 首先要讓孩子親近自然、喜歡探究, 並培養出初步的探究能力, 最後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 另一方面是數學認知能力, 要讓孩子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Advertisiment
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係, 感知形狀與空間關係。

3—4歲:能感知和體驗天氣對自己生活和活動的影響。 對不同的形狀感興趣。 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個以內的物體, 並能說出總數。 能按數取物。 理解上下、前後、裡外等方位詞。

4—5歲:能對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比較, 發現其相同與不同。 初步感知常用科技產品與自己生活的關係, 知道科技產品有利也有弊。 能感知和區分物體的粗細、厚薄、輕重等方面的特點, 並能用相應的詞語描述。 能通過數數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5—6歲:能探索並發現常見的物理現象產生的條件或影響因素, 如影子、沉浮等。 能發現生活中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 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能辨別自己的左右。

教育建議:應注重引導孩子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為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另外,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孩子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孩子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藝術

每個孩子心裡都有一顆美的種子。首先,孩子要會感受和欣賞。要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其次,孩子要會表現和創造。

3—4歲:能模仿學唱短小歌曲。

4—5歲:能用拍手、踏腳等身體動作或可敲擊的物品敲打節拍和基本節奏。

5—6歲:願意和別人分享、交流自己喜愛的藝術作品和美感體驗。能用基本準確的節奏和音調唱歌。能自編自演故事,並為表演選擇和搭配簡單的服飾、道具或佈景。

教育建議:成人應對孩子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孩子,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孩子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像與創造的萌芽。

知道了齡前的幼兒到底該學會些什麼,父母應該言傳身教,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因勢利導,避免簡單生硬的說教。努力為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和同伴關係,讓其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係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發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文化的薰陶中學會遵守規則。

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能辨別自己的左右。

教育建議:應注重引導孩子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為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另外,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孩子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孩子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藝術

每個孩子心裡都有一顆美的種子。首先,孩子要會感受和欣賞。要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其次,孩子要會表現和創造。

3—4歲:能模仿學唱短小歌曲。

4—5歲:能用拍手、踏腳等身體動作或可敲擊的物品敲打節拍和基本節奏。

5—6歲:願意和別人分享、交流自己喜愛的藝術作品和美感體驗。能用基本準確的節奏和音調唱歌。能自編自演故事,並為表演選擇和搭配簡單的服飾、道具或佈景。

教育建議:成人應對孩子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孩子,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孩子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像與創造的萌芽。

知道了齡前的幼兒到底該學會些什麼,父母應該言傳身教,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因勢利導,避免簡單生硬的說教。努力為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和同伴關係,讓其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係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發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文化的薰陶中學會遵守規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