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步寶寶需借助的輔助工具

建議輔助工具:

學步車、樓梯、木板、小椅子

備註:寶寶在使用學步車時, 必須注意以下幾點要領。

1、最好等寶寶七個月大以後, 能夠支撐頸部並平穩坐立時再使用。

2、學步車的高度須適合寶寶的身高, 不宜過高或過低。

3、每次使用的時間不宜過長, 以不超過20分鐘為原則。

4、使用學步車應在大人們的視線範圍內。

安全環境的安排:

學走路的寶寶所碰到的危險比前面幾項動作接觸的危險來得更多了, 在環境安全的注意上, 父母可要費更多的心思。 除了居家環境的安全外, 父母也可幫寶寶穿上防滑的鞋襪, 以防止寶寶跌倒。

Advertisiment

陽臺:寶寶一旦學會行走, “到處亂走”是必然的情形, 引時父母就特別留意寶寶走到陽臺上。 沒有圍欄或欄杆高在85釐米以下, 欄杆間隔過大(超過10釐米以上), 或者陽臺上擺小凳子, 容易使寶寶誤爬上, 而導致危險。

傢俱:傢俱的擺設應儘量避免妨礙寶寶學習行走, 父母宜將所有具危險性的物品放置高處或移走, 並且須留意所有傢俱中具有尖銳的角, 以防寶寶去碰撞。

門、窗:寶寶容易在開關門中發生夾傷, 父母可使用門防夾軟墊來避免危險;至於窗戶方面, 最怕寶寶走到窗邊玩窗簾繩, 如此容易發生被繩子纏繞造成窒息的危險。

把握最佳的輔助時機

整個嬰兒期寶寶的動作發展是否正常, 關係著生理健康及日後的認知發展,

Advertisiment
如果寶寶動作發展受阻, 不但會影響日後的學習, 也會形成心理的障礙, 所以父母該時時注意寶寶每個階段的動作發展情形。

另外, 寶寶每個動作的發展都代表著一層意義, 如果能在最佳的電動機給予適當輔助, 對寶寶的動作發展將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學會走路意味著什麼?

學會走路, 意味著寶寶脫離了幾乎完全依賴于父母的時期。 假如你知道蹣跚學步的寶寶身上發生了什麼, 那麼你與你的寶寶的關係就會非常和諧, 更加親密。

每一個孩子在學會走路時, 就像一扇大門在他們面前敞開了, 他們可以獨立地去探尋這神秘的世界。 自由地行走為寶寶帶來了新的人生, 隨著學會自己走路, 他們的情緒和行為也將發生很大的變化。

Advertisiment

寶寶不再是嬰兒了

別看你的寶寶只是搖搖擺擺地邁出了一小步, 然而, 就從此刻開始, 他們在情緒和行為上就發生了變化, 有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對剛剛學會走路的寶寶來說, 這是一個既令他興奮又讓他擔憂的時期, 他們一方面渴望與爸爸媽媽親近, 一方面又有一種想獨立和探險的欲望, 當他們走遠了或者跑開的時候, 他們總是注意著父母, 恐怕走得太遠了;而此時, 媽媽和爸爸卻得到了第一個可怕的暗示:他們的寶寶已經不再是嬰兒了。

學會走路, 寶寶再不是完全依賴于父母, 他們發出了獨立的信號。 假如你瞭解寶寶的變化, 你知道自己學步的寶寶期待的是什麼, 那麼,

Advertisiment
你與寶寶的關係就會更和諧, 更親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