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會正確判斷寶寶腹瀉

當寶寶小的時候, 新手媽媽總是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最常見的就是寶寶腹瀉。 但新生兒大便本來就比較稀, 有時候很難判斷是正常大便還是腹瀉了, 那如何判斷寶寶腹瀉了呢?

下面由相關專家為大家做介紹:

(1)一般情況下, 大便呈臭雞蛋味, 多為蛋白質消化不良;

(2)奶中糖加多了時, 大便多泡沫, 有酸臭味;

(3)母親喝了太油的湯, 乳中脂肪過多時孩子大便呈灰白色, 多泡沫;化驗時常報告大便中含脂肪球;

(4)當換尿布動作太慢或包裹不當使孩子腹部受涼時, 腸蠕動增快, 過多的膽汁進入大便, 可看到大便發綠;

Advertisiment

(5)病毒或細菌感染時, 則多見水樣便(似蛋花湯樣、水和便分離)或膿血便。

一般見到孩子的大便出現膿血便必須到醫院請醫生指導用抗生素治療, 其他情況都是加強護理即可奏效的。

【病因學】

1。 體質因素 本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 其內因特點:①嬰兒胃腸道發育不夠成熟。 ②嬰兒時期神經、內分泌、循環系統及肝、腎功能發育均未成熟, 調節機能較差。 ③嬰兒免疫功能也不完善。 ④嬰兒體液分佈和成人不同, 細胞外液占比例較高, 且水分代謝旺盛, 調節功能又差, 較易發生體液、電解質紊亂。

2。 感染因素 分為消化道內與消化道外感染, 以前者為主。

(1)消化道內感染:致病微生物可隨污染的食物或水進入小兒消化道, 因而易發生在人工餵養兒。

Advertisiment

(2)消化道外感染:消化道外的器官、組織受到感染也可引起腹瀉, 常見於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膚感染等。

(3)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腸道菌群紊亂:長期較大量地應用廣譜抗生素如氯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氨苄青黴素、各種頭孢黴素, 特別是兩種或以上並用時, 除可直接刺激腸道或刺激植物神經引起腸蠕動增快、葡萄糖吸收減少、雙糖酶活性降低而發生腹瀉外, 更嚴重的是可引起腸道菌群紊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