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會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對幼兒的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它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性心理品質, 是幼兒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 因此, 培養幼兒自信心, 發展幼兒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是幼兒社會性教育的重要課題之一。 針對這一重點, 我談談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相信幼兒, 善於發現幼兒的優點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 我們應相信每個天真單純的孩子都是懷著當個好孩子的願望來到幼稚園的, 他們希望得到老師和同伴的喜愛。

Advertisiment
因此, 我們要求每一位幼兒來到班級要主動與老師問早, 而老師一定會報以微笑和點頭, 讓幼兒的每一天都是從心情愉快開始的。 對於生性嬌氣愛哭的幼兒, 他的點滴進步我們都會以小旗或小紅花予以鼓勵, 使他們也步入進步幼兒的行列。

我們不僅要相信幼兒, 還應引導幼兒善於發現同伴的優點, 使幼兒充分感受被同伴接納、喜愛的快樂, 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 建立自信心。 即使對行為問題突出的幼兒, 我們也要堅信:沒有不好的孩子, 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

因為所謂“不好”的幼兒往往是成人不正確的教育方法導致的, 如:溺愛、放縱或粗暴、專橫等。 我們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 透過他們淘氣、不聽話的表面去尋找他們內隱的美好品質,

Advertisiment
設法糾正這些受不正確教育方法影響的孩子的行為問題。

二、面向全體, 開展多種活動, 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1、“小小值日生”

每天輪流安排兩位幼兒擔任值日生?撃芰η咳醮釓洌敚?給他們掛上值日生標誌, 要求他們做老師的小助手, 如:分發物品, 檢查整理玩具, 表揚好人好事等。 在這個活動中, 幼兒不管能力強弱, 都有機會擔任值日生, 既為同伴服務, 又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從而提高自己在同伴群體中的地位, 增強自信心。

2、小小廣播員

每天上午自由活動結束或午餐過後一段時間及下午離園活動前, 請幼兒輪流擔任主持人, 由他們向大家講一講當天發生的好人好事或自己的新發現等。

Advertisiment
同時, 教師將好人好事記錄於“好人好事”本裡, 作為幼兒資料。 該活動給幼兒提供了一個表現自己、表達自己想法和意見的機會, 可培養幼兒關心周圍生活的良好品質, 增強自信心。

3、討論“遇到困難怎麼辦?”

教師可列舉一些生活中經常發生的問題, 如:別人搶了你的玩具, 不小心摔倒了等等, 啟發幼兒討論, 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 我們應該怎麼辦?煿睦?幼兒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 並踴躍發言。 對幼兒的發言, 特別是膽怯幼兒的發言予以肯定和鼓勵。 這種方式不僅能提高幼兒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而且能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

4、小問號

組織幼兒在戶外自由活動, 讓小朋友們圍坐在一起, 老師請每個幼兒輪流當主持人,

Advertisiment
並給其他小朋友出一個謎語、腦筋急轉彎之類題目, 請大家解答, 如果沒有人答對, 最後主持人將“小問號”答案告訴大家。 在類似這樣的活動中, 所有的幼兒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 能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能力, 同時也因獲得了同伴的肯定和鼓勵而進一步增強自信心。

三、讓幼兒在實踐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美國心理學家瑪律茲認為, 絕大多數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據過去的經驗——成功與失敗, 屈辱與榮耀, 特別是童年時的經驗而不自覺地形成的。 成功的經驗可以使兒童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 成功的次數越多, 兒童對自己成功方面的評價就越高。

經常獲得成功的兒童具有自信、自我接受、勤奮、樂觀等特徵,

Advertisiment
這些特徵又保證他們獲得更大的成功。 因此, 我們要注意為幼兒造設能夠充分表現自己和體驗成功快樂的機會與條件。

與此同時, 教師要注意不能為了讓幼兒獲得暫時的成功感而降低要求, 一味遷就他們。 否則, 只能使幼兒獲得脆弱而虛幻的成功感。 因此, 面對幼兒的“老師, 我不會?牎薄ⅰ襖鮮Γ?你幫我一下吧?牎薄ⅰ襖鮮Γ?我不行?牎庇Φ憊睦?、肯定, 而不要一味地幫幼兒完成。

四、增強家園合作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位老師, 光有幼稚園中的教師的鼓勵、表揚, 而家長卻時常隨意貶斥、否定幼兒, 是無法實現培養和建立幼兒自信心的。 因此, 教師要充分發揮家長這“幼兒第一位教師”作用, 及時向家長宣傳幼兒自信心培養的重要性及正確的教育原則和方法。

同時,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繫,瞭解家長的教養態度,親子互動方式等情況,並針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對家長進行指導。此外,要鼓勵家長及時向教師反映孩子在家的自信心表現,以利於教師瞭解情況,更好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同時,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繫,瞭解家長的教養態度,親子互動方式等情況,並針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對家長進行指導。此外,要鼓勵家長及時向教師反映孩子在家的自信心表現,以利於教師瞭解情況,更好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