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需要鼓勵,而不是讚揚

轉眼間, 奇奇到我們中心接受訓練已經一個多月了。 現在的奇奇, 各方面雖然談下不特別出色, 但是在自信心方面還是表現很明顯的。 回想他剛到我們中心時, 看到我, 頭都不敢抬, 出不敢大聲說話, 膽子特別小, 但是看上去挺聰明的。 從第一感覺來看, 他肯定存在嚴重的障礙, 否則還會這麼缺乏自信。 但是, 我還是想錯了, 經過各項能力測驗, 發現他各人方面和同齡孩子相差無幾, 只是在大運動和精細動作方面存在一些欠缺。

那麼, 是什麼問題導致他如此自卑, 缺乏自信呢?再看我們中心的孩子們,

Advertisiment
雖然各個方面存在許多不是(和同齡孩子比)。 但是他們都生活的很快樂, 很有自信, 一點也看不出的什麼失望之情。 經過一個多月的“親密接觸”及對家長教育方法的瞭解, 終於明白“孩子需要鼓勵, 而不是讚揚”, “自信心是培養出來的”。

在幼兒時期, 老師和家長就應該鼓勵兒童, 幫助他們確立一種信念, 只有經過努力才能找到在社會、家庭中的地位。 在教育過程上, 要注意方法與時機, 有的方法看似鼓勵, 卻因使用不當, 結果起到反作用。 例如有進對孩子進行讚揚反而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你可能會感到奇怪, 難道讚揚孩子也錯了嗎?現在不是都在提倡“賞識教育”嗎?包括成年人在內, 我們不都是用讚賞之聲鼓勵人們做的更好嗎?但這環是聳人聽聞,

Advertisiment
讚揚同樣會損害孩子的自信心, 如下面的對話:

媽媽下班回到家, 發現6歲的兒子在家裡的地板擦的乾乾淨淨, 這會兒正在安靜地寫作業。 媽媽禁不住內心的喜悅, 對兒子說:“真是媽媽的好孩子, 可以幫媽媽做家務了, 你太棒了, 你愛你, 我的孩子。 ”兒子聽了這番讚揚, 並未喜出望外, 而是用懷疑的目光審視了媽媽一下, 客客氣氣地說了一聲“謝謝”。 又低頭做自己的功課, 媽媽被弄得莫名其妙, 不知自己說錯了什麼, 只感歎道:“唉, 孩子大了, 摸不透他在想什麼。 ”

媽媽讚揚兒子的話有問題嗎?是的, 有問題, 讓我們來試著想想兒子會不會把媽媽的話理解成這樣。 媽媽之所以愛你, 是因為我做了家務, 那麼如果我沒有這樣做,

Advertisiment
媽媽是不是還會愛我呢?……讓我們再來看一看, 這樣的讚揚對兒子的認識有怎樣的長期影響, 兒子可以得到這樣的理解, 他的自身價值完全領帶于滿足媽媽或其他權威人士的要求。 如果得到了讚揚, 她的個人價值就會上升。 反之, 個人價值就會下將, 要知道, 在我們的生活中, 是沒有人時時刻刻站在那裡等著讚揚你的。 即使你做了很好的事, 可能也不會有人來讚揚你。

那麼, 媽媽應該怎樣向女兒表達自己的欣慰呢?得出結論之前, 我們首先應該明白兩上道理:第一, 孩子們都很看重父母對他們所作所為的反應。 因此, 父母要格外慎重地說出對他們的評價, 鼓勵孩子進步的方法很多, 但最有效的莫過於對孩子所做的每一點努力都有所反應。

Advertisiment
在這方面, 老師和家長應當的特殊的敏感。 敏感的目的首先是表示家長可老師對孩子的關注, 再者便是肯定孩子的努力是在正確的方向中, 幫助孩子明白自己做事的意義。 事情可以很小, 反應也可以很簡單, 效果卻格外明顯, 哪怕只是一個微笑, 孩子也能從中體會到成就感。 這種積極的感受是對孩子最大的鼓舞, 説明他們認識到自己是家庭中能夠發揮作用的一員, 是為家庭, 乃至社會所接受的積極分子, 沒有什麼比這種資訊, 更能激勵孩子的自信心和主動性了。

第二, 鼓勵和讚揚是兩個看起來相似, 其實大相徑的概念, 讚揚是針對人, 而鼓勵是針對事的。 讚揚的方式是:你做了這件事,

Advertisiment
你真了不起!我愛你!而鼓勵的方式是:你做的這件事棒極了, 我很寬慰。 鼓勵並不像讚揚那樣把注意力

放在孩子身上, 不是將孩子的好壞, 是否愛他與他所做的好事聯繫起來, 而是把注意力放到孩子所做的事情本身。 以及孩子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所能得到的滿足和成就感上, 讚揚是危險的, 它容易導致孩子對溢美之詞的依賴。 而失去獨立判斷力, 漸漸失去自信心, 更有甚者, 有些孩子為了得到更多的讚揚, 常常給自己設立不切實際的標準, 整整追求完美, 以博得別人的歡心。 他們按理想去生活, 而理想只是一個遙遠的目標, 有時是難以實現的, 由於實現不了, 孩子可能因此懷疑自己的能力, 進而喪失自信。 或者是某一方面存在欠缺, 當別人讚揚他,他會自我感覺良好,但是別人忽略了他,他的自我評價就會極度低落。這樣以來,他就會生活在情緒言的劇烈波動中,沒有讚揚,做事情就提不起精神,感覺自己沒有比人做的好。其實不然,奇奇在這方面就是一個典型。其實他各方面表現都很好,只是自己不相信自己罷了。而鼓勵的要點,是不把孩子所做的事情與父母對他們的情感聯繫起來,要給孩子一個印象,就是無論他們做了好事或是沒做,無論失敗或成功,都不會影響父母對他的關注與愛護,所以他不必害怕會被批評、訓斥、嘲笑或者承受那種只在做了好事情才能討父母歡心的壓力。那麼,奇奇的媽媽應該怎樣表達一個母親的欣慰呢?方法可能有很多,視場景需要和兒子的性格特點而定,但下面這個方式無疑算個經典的範例。

“這太好了!我的孩子,你長大了。知道幫媽媽做事了,我為你感到驕傲。”

當別人讚揚他,他會自我感覺良好,但是別人忽略了他,他的自我評價就會極度低落。這樣以來,他就會生活在情緒言的劇烈波動中,沒有讚揚,做事情就提不起精神,感覺自己沒有比人做的好。其實不然,奇奇在這方面就是一個典型。其實他各方面表現都很好,只是自己不相信自己罷了。而鼓勵的要點,是不把孩子所做的事情與父母對他們的情感聯繫起來,要給孩子一個印象,就是無論他們做了好事或是沒做,無論失敗或成功,都不會影響父母對他的關注與愛護,所以他不必害怕會被批評、訓斥、嘲笑或者承受那種只在做了好事情才能討父母歡心的壓力。那麼,奇奇的媽媽應該怎樣表達一個母親的欣慰呢?方法可能有很多,視場景需要和兒子的性格特點而定,但下面這個方式無疑算個經典的範例。

“這太好了!我的孩子,你長大了。知道幫媽媽做事了,我為你感到驕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