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需要“有菌”餵養

如果建議你讓孩子吃點細菌, 你會怎麼想?如果你的回答是絕對不行, 那就說明你該糾正觀念了。 因為孩子需要有菌餵養。

很多專家認為, 現在孩子出現過敏、反復呼吸道感染等免疫性疾病增多的前提是因為腸道的不健康。 那該如何保證孩子的腸道健康呢?很簡單, 回歸自然, 保護好孩子體內的綠色環境--腸道內的正常菌群。 我們又該如何做到呢?從堅持母乳餵養開始, 避免大量、頻繁使用消毒劑和抗生素, 要讓孩子“吃”到一些細菌。

講到這裡, 很多父母會產生疑問“吃細菌?那孩子不就生病了嗎?”其實這就是大家的誤區。

Advertisiment
人體正常的腸道菌群中, 有對人體有害的, 也有對人體有益的。 有害的細菌種類多, 但數量少;有益的細菌種類少, 但數量多。 這種數量關係, 非常利於人體腸道健康, 更利於人體免疫系統的成熟。 而現實中很多父母的做法是把孩子放在一個無菌的環境中養育, 比如孩子一拉肚子, 父母就覺得家裡髒;覺得家裡髒, 就消毒;一消毒, 孩子的腸道就更不好……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母乳餵養應該是個有菌的過程

人出生是先吃細菌, 還是先吃乳汁?太多父母不喜歡細菌, 恐怕孩子粘上細菌。 但他們不知道, 母乳餵養餵養過程是媽媽先給孩子喂細菌, 再給孩子喂乳汁。 媽媽在生育之前的二三十年間, 通過正常生活過程使乳☆禁☆頭和乳☆禁☆頭周圍皮膚上和乳管內積存一些人體有益的正常細菌。

Advertisiment
經過母乳餵養的過程, 把人體正常菌群的種子 輸送給孩子的。 給孩子、給人的一生帶來的好處不可估量。 所以, 母乳餵養應該是個有菌的餵養過程。

避免這些行為:

在喂寶寶吃母乳前, 將乳☆禁☆頭清潔很多遍。 你清潔掉的可能只有少量的髒東西, 而更多的是對寶寶有益的細菌。

認為乳☆禁☆房內的前奶積存不好, 所以先把前奶擠出來, 然後再喂寶寶吃奶。 這個過程不僅浪費了前奶中的營養, 還讓寶寶沒有機會接觸有益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