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還小性教育還太早?別讓你的無知危害孩子的安全!

《爸爸去哪兒》第4季的強勢回歸引來粉絲的強烈圍觀, 看帥爸萌娃再次放飛少女心的觀眾, 同時也對大力和阿拉蕾這對“實習父女”間超越父女關係的曖昧來往深深擔憂。

圍觀群眾好奇:“蕾力”cp的親密接觸會不會對電視機前的小朋友造成錯誤示範?1b+老師覺得:光是“陌生男子成為孩子實習爸爸”這個節目設定本身就是對孩子安全意識最大的侵害!!!

任何關乎孩子安全的事情, 均無所謂小事;任何可能誤導孩子的訊息, 都不容小覷。 良好的性教育應該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

“蕾力”cp的真正殺傷性在於, 給孩子一個不正確的資訊:我可以跟爸爸媽媽以外的陌生異性成人建立如此親密的關係,

Advertisiment
並進行身體接觸。 這種現象不僅僅存在於親子節目中, 即便是日常生活裡, 經常也會有家長以“叔叔是喜歡你, 跟叔叔抱一抱”為由要求孩子與陌生成人接觸。 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是很不安全的。

我們希望孩子從小就能夠:

1.正確理解與異性間的親密關係;

2.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識;

3.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安全;

4.擁有拒絕別人親近自己的權利。

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別認知, 幼稚園老師是這樣做的。

性教育什麼時候開始?

究竟應該從幾歲開始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教育學者和家長們眾說紛紜。

保守的學者和家長認為“性”這麼一個尷尬的話題,

Advertisiment
不僅“不方便”給孩子講, 而且孩子這麼小的年紀, 講了也不懂, 不懂又好奇, 一旦好奇了, 這事就麻煩了。

而開放的學者和家長則認為與其讓孩子對“性”產生各種隱晦的好奇與猜測, 不如坦白地跟孩子講講這個“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1歲左右的兒童已能分辨照片上人的性別;

2.5歲至3歲的兒童已能正確說出自己的性別;

3-6歲的兒童對性別的認識存在刻板印象, 以為性別之間可以相互轉換;

小學以後的兒童才形成穩定的性別認知。

儘管沒有正式的性教育, 孩子在學前期也逐漸形成了對性別的認識, 在這個階段, 家長和幼稚園老師有責任和義務確保孩子形成的性別認識是正確的。

幼稚園性教育想要教給孩子什麼?
1性別認同/身份認同

每個孩子都曾問過——“我是從哪兒來的”?

Advertisiment

每個孩子也都曾好奇過——“為什麼我跟你長得不一樣”?

這些關於出生、性別的迷思, 是人類天生的疑惑。

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 我們常常羞於訴說事實的真相, 提到“性”的態度總是回避、遮掩, 有時甚至是憤怒。

這些情緒傳達到孩子眼中, 會產生“這個問題是不能問的”、“媽媽/老師這麼生氣, 這一定是件不好的事”…諸如此類的想法。

久而久之, 孩子會對自己的身份感到迷惑。

“為什麼我是個男生/女生?”

“我這裡跟別人不一樣是不是因為我有問題?”

最嚴重的後果是, 孩子對自己的性別和身份產生了羞恥感!

幼稚園性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性別認同(身份認同),

Advertisiment
避免或者消除孩子對自己出生與性別的羞恥感。

2科學的生理知識

孩子性別意識的萌芽, 總是伴隨著各種各樣的疑問和狀況。

孩子們開始注意到自己與異性間存在生理上的差別, 有些孩子會追著老師問各種關於“男孩女孩”的問題;

有些孩子會對自己的生☆禁☆殖☆禁☆器感興趣, 喜歡撫摸和玩弄自己的生☆禁☆殖☆禁☆器;

還有些懵懂無知的孩子, 對異性同伴的身體也開始感興趣(是因為男女身體的不同太讓Ta疑惑了!)…

幼稚園性教育的第二個任務是:教給孩子科學的生理知識, 瞭解最基本的性衛生知識, 建立初步的性道德觀念。

3自我保護意識

社會上, 對兒童實施性暴力、性虐待的案例層出不窮, 我們譴責惡人行徑、質疑監管制度的同時,

Advertisiment
也應該在每個孩子的自我安全意識的建立上有所作為。

這個世界有時候並不是那麼友善, 我們在保護每個孩子的善心的同時, 也要對危險多一份警惕之心。

幼稚園性教育的第三個任務是: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 知道自己的隱私部位不能給別人看、不能讓別人摸。

幼稚園性教育可以如何開展?
1、主題集教活動

有關生理知識的科普, 可以用集教活動的方式讓每個孩子都有所瞭解。

老師們可以借助繪本、故事、影像資料等素材, 開展有關“我的身體”、“男生女生”、“寶寶出生了”等主題的集教活動。

在活動中, 老師應該不避諱、不扭捏, 將正確、科學的生理知識告訴孩子。

面對孩子的好奇提問, 老師不嘲笑、不忽視, 給予每個孩子正面的回答。

老師心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度量尺,將最基本的生理知識科普給孩子,能夠滿足孩子現階段對性別認識的基本困惑即可。

2、繪本閱讀活動

有時候,孩子們並不是一定要搞懂有關性別的真相,或許,我們真的將所有的真相告訴孩子,他們也未必能理解這種真實性。

不如讓孩子看看“性教育”相關的繪本,繪本裡也有“不言語”的真相,孩子從繪本上瞭解的“真相”,才是他現有認知水準中應該有的“真相”的模樣。

有關出生的繪本

《小威向前沖》 作者:(英)艾倫

作者用充滿童趣的方式解釋了精子與卵子間的故事,且增添了遊戲性,聽故事的孩子還會一起為小威加油。

請跟孩子一起看看《小威向前沖》~(建議在WiFi環境下點擊收看)

哈爸哼媽

《我的弟弟出生了》 作者:(韓)鄭智泳、鄭惠泳

故事從一個小女孩的弟弟出生開始,借助小女孩的視角,展現了孩子誕生的過程。

《生命的故事系列》 作者:(中)朱惠芳

《生命的故事系列》包括了生命教育、性別教育、安全教育等各主題。每一本都能夠幫助孩子更加瞭解生命、瞭解自己哦。

有關性別的繪本

《我是女孩,我弟弟是男孩》 作者:(韓)鄭智泳、鄭惠泳

繪本用一幅幅畫面展示了男孩子和女孩子身體的不同。

有關身體的繪本

《我們的身體》 作者:(法)巴斯卡·埃德爾

《我們的身體》是一本互動型的繪本,每一頁都有翻頁設計,每頁都有驚喜喲。

《乳☆禁☆房的故事》 作者:(日)土屋麻由美

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從媽媽的乳☆禁☆房獲得生命最初的營養,媽媽的乳☆禁☆房究竟是什麼樣子呢?《乳☆禁☆房的故事》滿足孩子對媽媽乳☆禁☆房的好奇。

《小雞雞的故事》 作者:(日)山本直英

女生為什麼沒有“小雞雞”?私密部位為什麼不能讓別人摸?《小雞雞的故事》裡都能找到答案哦。

有關安全教育的繪本

《不要隨便系列》 作者:(德)佩特拉·敏特爾

《不要隨便系列》包含3個主題: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不要隨便摸我、不要隨便親我,告訴孩子如何識別和拒絕壞人的不良舉動。

3、生活環節

性別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孩子會在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對性別的思考。

“為什麼男孩子站著尿尿,而女孩子蹲著尿尿?”

“為什麼男孩子有小雞雞,女孩子卻沒有?”

“為什麼媽媽會跟我親親,我卻不能隨便親異性小朋友?”

……

生活中產生的教育是最直接有用的教育,不要放過每一個孩子困惑的瞬間。

孩子有疑問時,正面回答孩子,將正確的知識告訴他;

孩子出現不恰當行為時,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的原因。

要知道,你對“性”抱有怎樣的態度,也會影響孩子產生同樣的態度。

找個時間,跟孩子們聊聊他們想知道的“男生女生的不同”吧。

給予每個孩子正面的回答。

老師心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度量尺,將最基本的生理知識科普給孩子,能夠滿足孩子現階段對性別認識的基本困惑即可。

2、繪本閱讀活動

有時候,孩子們並不是一定要搞懂有關性別的真相,或許,我們真的將所有的真相告訴孩子,他們也未必能理解這種真實性。

不如讓孩子看看“性教育”相關的繪本,繪本裡也有“不言語”的真相,孩子從繪本上瞭解的“真相”,才是他現有認知水準中應該有的“真相”的模樣。

有關出生的繪本

《小威向前沖》 作者:(英)艾倫

作者用充滿童趣的方式解釋了精子與卵子間的故事,且增添了遊戲性,聽故事的孩子還會一起為小威加油。

請跟孩子一起看看《小威向前沖》~(建議在WiFi環境下點擊收看)

哈爸哼媽

《我的弟弟出生了》 作者:(韓)鄭智泳、鄭惠泳

故事從一個小女孩的弟弟出生開始,借助小女孩的視角,展現了孩子誕生的過程。

《生命的故事系列》 作者:(中)朱惠芳

《生命的故事系列》包括了生命教育、性別教育、安全教育等各主題。每一本都能夠幫助孩子更加瞭解生命、瞭解自己哦。

有關性別的繪本

《我是女孩,我弟弟是男孩》 作者:(韓)鄭智泳、鄭惠泳

繪本用一幅幅畫面展示了男孩子和女孩子身體的不同。

有關身體的繪本

《我們的身體》 作者:(法)巴斯卡·埃德爾

《我們的身體》是一本互動型的繪本,每一頁都有翻頁設計,每頁都有驚喜喲。

《乳☆禁☆房的故事》 作者:(日)土屋麻由美

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從媽媽的乳☆禁☆房獲得生命最初的營養,媽媽的乳☆禁☆房究竟是什麼樣子呢?《乳☆禁☆房的故事》滿足孩子對媽媽乳☆禁☆房的好奇。

《小雞雞的故事》 作者:(日)山本直英

女生為什麼沒有“小雞雞”?私密部位為什麼不能讓別人摸?《小雞雞的故事》裡都能找到答案哦。

有關安全教育的繪本

《不要隨便系列》 作者:(德)佩特拉·敏特爾

《不要隨便系列》包含3個主題: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不要隨便摸我、不要隨便親我,告訴孩子如何識別和拒絕壞人的不良舉動。

3、生活環節

性別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孩子會在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對性別的思考。

“為什麼男孩子站著尿尿,而女孩子蹲著尿尿?”

“為什麼男孩子有小雞雞,女孩子卻沒有?”

“為什麼媽媽會跟我親親,我卻不能隨便親異性小朋友?”

……

生活中產生的教育是最直接有用的教育,不要放過每一個孩子困惑的瞬間。

孩子有疑問時,正面回答孩子,將正確的知識告訴他;

孩子出現不恰當行為時,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的原因。

要知道,你對“性”抱有怎樣的態度,也會影響孩子產生同樣的態度。

找個時間,跟孩子們聊聊他們想知道的“男生女生的不同”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