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遲遲不說話 或是父母拖後腿?

寶寶學說話是成長過程必須學會的基本技能之一, 教寶寶說話不僅要有耐心, 還有用對方法。 很多時候會聽到媽媽在抱怨:“為什麼寶寶還不開口說話呢?”這種情況很可能是爸媽教寶寶說話時用錯了方法, 下面一起來看看如何才能讓寶寶開金口吧!

有些孩子兩歲多了還只會蹦一些單音字, 有些孩子說話比同齡的孩子晚, 有的以前會說的字, 現在反而又不會了。 這可把父母急壞了, 擔心孩子的語言功能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其實, 絕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正常的, 只是父母的養育方式出了問題。

 
孩子遲開口的原因

Advertisiment

孩子之所以不開腔, 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成人沒有正確的方法。

孩子9個月前告訴家長用“十一字方針”(做到哪, 說到哪;看見啥, 說啥)為寶寶大腦積累語素。 可很多時候, 家長在孩子九個月後仍然在用這個方法。 要知道在單字表達關鍵期的時候, 家長還繼續見到什麼都說的話, 是不利於孩子模仿的, 就如同我們炒菜一樣, 做魚要多放蔥, 做湯可以適量撒點蔥花, 做青菜則可以不放。 “方法”就像那香蔥, 合適的時候用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不適宜的時候不但得不到好的效果, 還有可能“武功全廢”。 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孩子說話晚, 不願意開口說話, 有的甚至言語智慧嚴重落後的原因。 因此, 在孩子需要模仿的時候就需要運用對應的方法,

Advertisiment
來引導和為孩子創造說話的機會。

二、成人太聰明。

孩子一指家長就知道他想要什麼、想幹什麼!孩子當然不願意再去表達。 所以說, 孩子的問題永遠都是家長的問題。 知道了問題在哪, 就來解決它。

專家支招

首先要瞭解嬰幼兒言語能力發育的一般水準。

10個月, 能夠模仿成人發1-2個字音, 如喵、嘎、打、拿等象聲詞和動詞;

11個月時, 則能自己有意識地發一個字音, 如拿起電話說:喂;

12個月就會看著媽媽叫“媽媽”, 看著爸爸叫“爸爸”了;

15個月時, 會指眼、耳、鼻、口、手, 會說3-5個字;

18個月時, 懂得三個投向, 除“爸”“媽”外說10個字;

 
孩子語言發育的規律

21個月時, 回答簡單問題, 說3-5個字句子;

24個月時, 說兩句以上兒歌, 問“這是什麼”;

33個月時,

Advertisiment
他不但能說出自己的性別, 還可以連續完成三個指令性的事情;

36個月懂得“冷了、累了、餓了”要怎麼辦;

42個月的時候, 已經會說反義詞了;

48個月的時候, 可以複述四位元和五位元的數位, 能說四個以上的反義詞;

到60個月時, 已經能說出家裡的詳細住址啦!

知道了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語言發展水準, 就得學會正確的方法來激發寶寶說話的興趣了!

把握9個月—1.5歲單字表達關鍵期的三個方法是:

 
把握語言發育的關鍵期

1、單字重複, 易模仿。 見到所有的汽車都說“車, 車, 車”, 這樣便於寶寶學習和模仿。

2、片語分家, 易接上。 拿起水杯喝水時, 就說:“水~~~杯, 水~~~杯, 水~~~杯”這樣, 就便於孩子來接上後面這個字。

3、掌握問話的金鑰匙。 把問“xx在哪裡?”換成“這是什麼?”因為問“什麼在哪裡?”只要用手指就好了,

Advertisiment
這樣做家長是在無意識中剝奪了孩子說話的機會!而“這是什麼?”則為孩子創造了表達的機會, 激發他去思考去回答。 一歲前家長已經習慣了“氣球在哪裡?”“爸爸在哪裡?”的問話方式, 而這種問話方式主要是針對6個月~1歲發展寶寶指認物體的能力, 所以, 有很多時候是拖了孩子的後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