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孩子逆反是提醒父母要成長

七歲的小侄子不肯好好吃飯, 他的媽媽由一開始輕聲細語的勸, 到最後忍不住做”河東獅吼”還是無效, 在一旁”瞧戲”的我動了個”實驗”念頭, 我趴在小侄子的耳朵邊悄悄的說:

“再不乖乖吃飯, 明天送你上學時就要跟老師說。 ”

原本孫猴子般的小侄子, 立刻像被套上了金箍圈, 收斂起頑皮的模樣, 規規矩矩的吃起飯來。

“二姐, 你剛才跟我家那小猴子說了啥?讓他立刻就乖乖聽話了, 快教教我!”

“就是抬出’告訴老師’這個尚方寶劍啊!”

弟妹一聽哈哈大笑起來:

“沒錯, 他最怕我說’要告訴老師’!真是奇怪, 這句話為什麼會這麼管用?”

Advertisiment

的確, 許多父母都會發現, 孩子特別怕家長跟老師告禦狀;也發現一些在家裡任性、不講理, 任憑家長好說歹說也不肯聽話的孩子, 在學校裡卻是聽話的乖寶寶;一些剛入學的孩子更是喜歡將”老師說”常掛嘴邊;老師的話被孩子們奉為”聖旨”。

由於孩子如此把老師的話當作回事, 因此老師們經常會被媽媽們拜託”給我家××說一說, 要他在家少玩遊戲機…要他不要光吃零食不吃飯…甚至請老師跟孩子說說要他把父母的話當回事….

為什麼同樣的一句話、一件事, 老師說就比家長說來得管用?

固然誠如許多從事教育工作的專家學者所說的, 因為老師所接受的教育訓練, 讓他們懂得如何去說和教孩子才會聽;以及老師不太會受到情緒影響而能把握住教育原則的一貫性,

Advertisiment
不似家長在教育孩子時, 往往會受到情感左右理智, 形成時寬時松或”止於嘴上嚴厲”的管教方式, 久而久之, 孩子自然養成在校和在家”兩面人”的習慣。

其次, 就是孩子在入學後, 發現學校裡老師無所不能、無所不知, 會的本事不僅比自己父母來得多許多, 還有權力讓眾多孩子受他管, 不由生出崇拜之心。

我的兩個孩子自然也經歷過這種將老師的話奉為聖旨的階段, 一開始, 我這為娘的頗感失落, 尤其是那一向以往唯父母命是從的兒子, 表現的反差最大。 他開始變得頑固倔強, 事事都有自己的主意, 成了一個經常把:”為什麼!為什麼要我這樣做?!”, 和將”我們老師說的不是這樣的,

Advertisiment
你說的都不對。 ”振振有詞掛在嘴邊的”小反對黨”, 讓他做什麼事, 不是置若罔聞、再三磨蹭, 就是要談判再三….這種不受管教, 和一下子被兒子低視為”愚母”, 真讓將養孩子當作事業般認真努力的我萌生極大的挫敗感。

是不是所有入學後的孩子都會這樣呢?我在瞭解了一些專家學者的說法後, 自己也觀察出了一個引發孩子如此言行的心理因素-

孩子的入學, 如同蔬果被”催熟”, 讓他在外表與心理都有了”長大”的意識, 於是便想嘗試用”唱反調”的方式, 來向人昭示自己不再是聽人擺佈的小娃崽, 試驗的對象自然是以最疼愛和最能包容他的父母開始, 而在搞”小逆反”的過程中, 為了替自己的所言所行撐腰, 往往就會抬出父母也尊敬的老師。

Advertisiment

所以入學越早的孩子, 他被”催熟”的年紀通常也會提早, 這”小小逆反期”就是在提醒父母要改變自己與孩子互動方式;督促爸媽也要跟著孩子一起成長學習, 在要求孩子的同時也要注意以身作則, 給孩子樹立一個學習的好榜樣。

至於被孩子推崇有佳的老師, 則除了可以作為父母學習正確教育法的榜樣, 還可以成為一個在教養孩子時能藉力使力的好幫手, 做爸媽的只要能主動積極的去配合老師們在校所推行的教育活動, 就能收到事倍功半的管教效果, 感受到“爸媽的話, 孩子一樣會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