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跌打傷,你會正確處理嗎

假期裡, 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在滑板、輪滑上“呼嘯而過”的孩子們, 而因此引發的運動損傷也越來越多。 不過, 很多家長在緊急處理孩子跌打損傷時的方法卻並不科學。

未見出血 揉捏不當加重傷勢

正確:24小時內冰敷 錯誤:用手揉捏

不小心摔了, 大家總是習慣趕緊揉一揉來緩解疼痛, 但專家提醒, 揉捏等按摩方法對於勞損、疲勞比較有效, 但摔傷後按摩不當則容易加重傷勢。 專家提醒人們, 摔傷後揉捏紅腫部位反而會腫得更厲害, 甚至導致出血。 另外, 摔跤後如果不太疼痛, 人們往往認為沒有骨折,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Advertisiment
疼痛和骨折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一旦亂揉亂捏反倒可能使骨折錯位。

如果摔倒後皮膚發生了輕微的磕傷或者扭傷, 青腫但無破損, 可先用冰塊冷敷傷處15至20分鐘, 每天敷三到四次;24小時之後可以考慮用熱毛巾濕敷, 這樣青腫很快會被吸收。 另外還需特別注意的是, 剛開始不疼、過一段時間開始劇烈疼痛的摔傷, 一定要儘快到醫院治療。

少量出血 用生理鹽水沖洗即可

正確:消毒 止血 錯誤:用紙巾擦擦了事

摔傷、磕傷、碰傷產生的傷口, 如果不注意護理, 很可能將小事變成大事。 專家提醒, 在家處理時, 切忌用紙巾擦, 更不能用一些土方法, 如用泥土面撒到傷口上止血。

一般, 當皮膚軟組織出血或者有少量組織液滲出,

Advertisiment
可在一周內自行恢復。 專家指出, 如果只是擦傷, 出血很少, 要先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 再用碘酒對傷口進行消毒後用紗布包起來;對於沒有流血的傷口, 可在流動的冷水下沖洗, 用乾淨的布蘸著肥皂或消毒液擦洗傷口周圍的皮膚, 再用紗布或者鑷子把傷口裡的東西弄出來, 以免感染。

異物紮進身體致出血 應先止血

正確:保留物品止血 錯誤:拔出物品止血

對於出血較多的傷口, 處理的原則要先止血, 在沒有任何備用物品的情況下, 可用衣服內側沒有線頭的地方指壓傷口上進行止血, 若在家中, 則應選取紗布、織布。 若用壓迫超過10分鐘仍未止血的傷口, 就要用繃帶, 但用繃帶應每半個小時松一次, 否則可能會影響供血。

Advertisiment

另外, 很多人在面對有釘子等物體紮在身上的情況時, 大都選擇先把釘子等物拔出來然後止血, 專家指出其實這是不對的, 因為自行拔出這些物體後一方面可能導致感染, 另外處理不當還可能引起大量出血, 應把隨身的布剪開一個洞, 從外傷物上套下去先進行止血。 本報記者 李粉榮

跌打損傷藥不能隨便搽

創可貼:使用前需先清理、消毒傷口。 適用於出血不多的擦傷傷口, 可起到暫時止血, 使用時間不宜過長。

碘酒、酒精:擦傷、割傷等可用棉簽或棉球蘸取少量碘酒塗在傷口表面, 每日三到四次, 每次要用酒精擦掉碘酒。 碘酒對真菌等的消毒作用很明顯, 適用範圍最大。 面部皮膚不能用碘酒消毒;不要讓碘酒在傷口處存留過久;對碘過敏者也不能使用。

Advertisiment

紅藥水、紫藥水:都有殺菌消毒的作用, 但塗上之後難以沖洗掉殘留在皮膚上的顏色, 也會掩蓋傷情, 若無醫生指導, 不建議使用。

紅花油:多見於扭傷後的救急止痛, 皮膚挫傷的情況下不可用, 也不能經常、大量使用。

正骨水:皮膚破損, 有出血的情況下不能用。 適用於對骨折、脫臼、跌打損傷等閉合傷, 用藥時塗搽患處周圍以止痛, 待復位後再用藥棉浸透藥液敷。 其他跌打損傷者, 每日搽藥數次可消腫止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