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被寵壞的9個徵兆

每位母親對“寵壞”都有不同的理解, 不過在某種程度上, 大多數孩子會抱怨或者表現出其他不良行為。 如果孩子被寵壞了, 那麼作為父母的你們, 可就要當心了!因為這對孩子將來的發展是有很大影響的。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 放縱是罪魁禍首, 如果孩子擁有以下幾種表現, 那麼就說明你的孩子有可能被你寵壞了。

小時候被寵壞, 長大了是禍害。

有種說法:孩子“熊”是聰明的表現, 好多不知所以的爸媽和老人都還在孩子淘氣之後使勁誇:這麼聰明, 以後肯定有出息!於是各種被寵壞的小屁孩就出爐了。

Advertisiment
小時候被寵壞, 長大了是禍害。

可是有爸媽會說了, 好多偉人小時候也可淘氣了, 讓他自由發展說不定以後是馬雲二代呢。 這話無言以對, 約伯斯的養父母對他也是百依百順的, 也不影響他茁壯成長啊。

那什麼孩子叫“被寵壞”, 什麼叫“聰明”呢?給大家列了幾個特點, 如果熊孩子是這樣的, 就不是好兆頭喲!

徵兆一:沖外人大發脾氣

在許多家庭裡, 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或小公主。 只要是寶寶要求的, 父母往往會儘量去滿足的局面。 假使某次孩子的需求沒被滿足, 他就會不高興地發脾氣。 話又說回來, 孩子都有“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 在家裡發脾氣也是不可避免。 可是如果在外人面前發脾氣, 很可能是心底裡覺得他是宇宙中心,

Advertisiment
是不好的徵兆喲。

徵兆二:不知足不珍惜

牛人都是“永不知足”的, 可是這個“永不知足”是對自己嚴格的要求, 而不是對別人嚴格要求。

當孩子的欲望出現了不能得到滿足的情況的話, 那真的只能說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真的太多了, 已經把孩子寵壞了。 他們看到什麼就想要什麼, 如果得不到的話就鬧, 就哭, 直到大人滿足他們為止。 孩子如果有這樣的表現的話, 他們就不會珍惜身邊的食物, 玩具, 浪費父母們辛苦賺回來的錢物, 也不會懂得什麼是感恩, 什麼是分享, 這真是遭透了。

家長如果面對永遠無法滿足的“熊孩子”, 比如永遠對玩具不滿意, 對食物不滿意, 那就要教會他“自己去追求更好的”, 而不是一味的試圖滿足他。

Advertisiment

徵兆三:公共場合肆意撒潑

公共場所, 總有一些寶寶不知什麼原因大吼大叫, 孩子很煩躁, 家長很尷尬, 無奈。 其實寶寶在公眾場合哭鬧無非是三種原因:

1.自我控制能力差。 這是因為你對自己寶寶的溺愛造成的後果, 特別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很普遍。 在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幸福”家庭裡, 因為你的少拒絕、少延遲, 所以導致你寶寶的自我控制能力差, 缺乏自製力。

2.家長不遵守規則。 本來與孩子約定好的事情, 說變就變, 不能狠下心堅持原則。 看見孩子哭得死去活來, 上氣不接下氣而心軟。 這樣寶寶更不會遵守你約定好的規則, 而且只要有這樣幾次得逞, 就會得寸進尺, 變本加厲。

3.喧鬧的環境。 商場、超市人滿為患, 空氣特差, 在這樣的環境下走來走去,

Advertisiment
特別容易疲勞, 這是你都感覺到的現象更何況是一個小孩, 他們比你更能感覺到疲勞與口渴, 更多的是煩躁與不安, 所以容易大哭大鬧。

家長可以對照一下, 找出你寶寶在公共場合哭鬧的原因。 看看是不是因為你寵壞了呢?

徵兆四:用你的東西談條件

很多聰明的孩子會用自己的勞動換取好處, 比如“我洗碗就帶我去動物園”之類, 這是很平等且明智的做法。 可是如果他用不屬於他的東西, 比如“帶我去動物園就還你手機”, 就屬於變相搶劫, 千萬別讓孩子得逞, 不然會樹立強盜邏輯觀。

徵兆五:不願與他人分享

這事其實得怪父母, 其實全都是父母的問題。 “分享”這個事情是不用教的, 除非父母總是對孩子強調“別讓人碰你的玩具”。

Advertisiment

徵兆六:不幫你分擔家務

許多媽媽覺得孩子只要不管好自己, 不要給自己添亂就好, 所以所有的家務全包, 寶寶連自己的玩具也不收拾。 最後導致大人很辛苦, 小孩卻覺得家務本就是大人的事, 和自己無關, 這樣的寵法, 不僅無助于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還導致了孩子自顧自我, 缺乏家庭意識。

徵兆七:對你充耳不聞

當孩子被寵壞後, 父母們說什麼他們就容易當成是耳邊風, 反正父母也不會責罰於他們, 愛聽不聽。 於是父親在跟他重複了多次的問題, 比如要他吃了東西把包裝要丟在垃圾桶, 卻每次都是丟得滿客廳都是。 最後家長忍無可忍, 對孩子進行管制。 其實, 父母們只需從小幫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對孩子的溺愛少一點,也就不可能會出現這樣子的情況了,而過多的溺愛往往是導致孩子變壞的根源。

徵兆八:掌控父母

如何區分“撒嬌”和“控制”?

很簡單,如果孩子說“我想……”,就是普通的撒嬌。

如果孩子說“你不要……”,就是控制了。

比如“你不要看書了”“你別看電視了”之類,如果你不依他,他輕則賭氣,重則破壞。

究其原因,還是“試圖證明自己的地位”,因為他自出生起就是家庭中心,試圖用控制來證明自己的位置。長此以往,步入社會不再是世界中心以後,容易落差過大而走向極端。

徵兆九:要你賄賂他

你是否曾賄賂過自己的孩子?你是否會給他們發錢,讓他們保持良好的行為?獲得好成績?或在吃飯的時放下手機?別惹你生氣?

許多父母之所以使用賄賂,並非因為我們自信這是最好的教育工具,而是因為厭煩了。父母既希望孩子能做到最好,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言語,讓孩子理解我們的意圖,於是想說:“好吧,管不了那麼多了,眼下最緊急的是讓孩子完成任務,未來,他們會明白的。”但可惜的是,靠賄賂完成任務的孩子,關心的是賄賂,而不是任務。所以,賄賂是無用的。而且一旦形成習慣,你會遭受沒錢孩子就不做某事的風險。

建議父母,獎勵孩子付出的努力而不是取得的成果(例如,獎勵孩子閱讀了30分鐘,而不是讀完一本書。)這樣,閱讀速度慢的孩子就不會變得沮喪並放棄閱讀,因為他們有同樣的機會獲得獎勵。而且,家長要明確告訴孩子,獎勵是僅限一段時間的。

對孩子的溺愛少一點,也就不可能會出現這樣子的情況了,而過多的溺愛往往是導致孩子變壞的根源。

徵兆八:掌控父母

如何區分“撒嬌”和“控制”?

很簡單,如果孩子說“我想……”,就是普通的撒嬌。

如果孩子說“你不要……”,就是控制了。

比如“你不要看書了”“你別看電視了”之類,如果你不依他,他輕則賭氣,重則破壞。

究其原因,還是“試圖證明自己的地位”,因為他自出生起就是家庭中心,試圖用控制來證明自己的位置。長此以往,步入社會不再是世界中心以後,容易落差過大而走向極端。

徵兆九:要你賄賂他

你是否曾賄賂過自己的孩子?你是否會給他們發錢,讓他們保持良好的行為?獲得好成績?或在吃飯的時放下手機?別惹你生氣?

許多父母之所以使用賄賂,並非因為我們自信這是最好的教育工具,而是因為厭煩了。父母既希望孩子能做到最好,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言語,讓孩子理解我們的意圖,於是想說:“好吧,管不了那麼多了,眼下最緊急的是讓孩子完成任務,未來,他們會明白的。”但可惜的是,靠賄賂完成任務的孩子,關心的是賄賂,而不是任務。所以,賄賂是無用的。而且一旦形成習慣,你會遭受沒錢孩子就不做某事的風險。

建議父母,獎勵孩子付出的努力而不是取得的成果(例如,獎勵孩子閱讀了30分鐘,而不是讀完一本書。)這樣,閱讀速度慢的孩子就不會變得沮喪並放棄閱讀,因為他們有同樣的機會獲得獎勵。而且,家長要明確告訴孩子,獎勵是僅限一段時間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