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自信心如何培養_怎麼培養孩子自信心

養生之道網導讀:

孩子自信心如何培養?孩子自信心的培養對於孩子將來的工作、學習至關重要。 所以在生活中作為父母一定要學會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那麼, 孩子自信心如何培養?

Advertisiment

孩子自信心的培養對於孩子將來的工作、學習至關重要。 寶寶提出問題, 父母要耐心傾聽, 如果你回答不了, 老實告訴他。 讓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 打消他對別人的敬畏心理, 從而增加自信。 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培養和促進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歸因方式有兩種, 內因和外因。 內因, 即孩子自身的實力;另外因, 即周圍人對孩子的評價與態度。 傾向於內因的人, 習慣於認為自己的行為結果是受自身的實力支配的, 自己成功、失敗都是受自己能力和技能以及努力程度的影響等。 因此內部因素是根本, 外部因素是輔助, 但現在教育中父母較多地運用了外部因素,

Advertisiment
使得內部因素欠缺。

賞識變成溺愛

大人沒有分寸的讚揚孩子, 事事依順著孩子, 還把“你真乖”、“你真聽話”、“真棒”等讚美詞整天掛在嘴邊, 反而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失去分辨力, 久而久之這種所謂的賞識教育就成了變相的溺愛孩子。

孩子迷惑于自己的行為, 使之不能清醒地認識自己, 這種掩耳盜鈴的把戲容易使幼兒形成過分依賴、倔強和適應能力差的壞習慣。 從而造成以自我為中心, 對周圍世界冷漠無情, 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產生差距, 導致悲觀、缺乏自信等心理問題。

依賴他人稱讚

我們在培養自信時, 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努力探索引起缺乏自信的根源, 另一種是以別人的評價與態度作為自我評價的主要標準。

Advertisiment
提高孩子處理事物的能力, 從而提高自信的水準。 這種方法是增強自信水準的根本方法, 也是一種積極強化的策略。 用別人的評價與態度來調節自己的行為, 從而達到提高自信的目的。 這種辦法往往容易導致行為偏差, 久而久之, 還容易形成不健康人格。

習慣于在家長的讚美詞下生活著的幼兒, 對成人的依賴更強了, 離開了成人的讚美就顯得有些無所適從甚至無理取鬧, 家長為了穩住幼兒的情緒只好滿足幼兒的要求, 這樣消極強化就會被再次鞏固, 最終形成了習慣。

弱視挫折教育

忽視挫折教育, 過度呵護下成長起來的幼兒, 就像玻璃心和水晶鞋一樣, 非常得脆弱。 對幼兒的教育也不應只限於正面的表揚和鼓勵。

Advertisiment
只有幫助幼兒正視問題, 鼓起勇氣, 戰勝挫折, 積累解決困難的能力從而增強自信, 這樣才有利於幼兒的全面發展。

同時讓孩子解決自己能力範圍內的困難, 當幼兒做出很大努力並取得一定成績時, 要及時肯定, 讓幼兒看到自己的能力, 從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對新的困難。

當然, 挫折教育也要適度, 過度的挫折也會損傷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使孩子產生嚴重的挫折感、恐懼感, 最後喪失興趣和信心, 所以挫折教育也要把握好度。

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素質, 一個良好的學習心態, 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熱情, 是當家長的最重要的任務。 家長不要逼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 只要孩子發自內心, 他就一定能做的好,

Advertisiment
也一定能學的好。 相信孩子, 是個發揮孩子潛能的絕招, 我們要經常對孩子說“你行!”

表揚和鼓勵, 是自信心的陽光和雨露

由於孩子年幼無知, 他們在活動中產生的“成功後的喜悅”是一種自我認識, 與孩子在活動中達到的實際水準並無直接關係, 而和家長、老師、他人對他的“評價”密切相關。

因為孩子小, 即使進入少年期也是知識面窄, 經歷少, 因此他們對“活動”的成就具有多高的絕對水準是不知道的, 他們對“活動”的成就的判斷, 是根據家長、教師、他人的“評價”作出的。 孩子在“活動”中, 取得的哪怕是一點兒微小的成績, 中肯而積極的評價都會使孩子獲得“成功的喜悅”;孩子的成績已經很好了, 但還有一些微小的不足, 這時, 簡單而粗暴的批評會使孩子失去未來可以得到的“成功的喜悅”。所以,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中都應該以鼓勵、表揚為主,不要因為是小事而不表揚。

當然,如果孩子做了錯事,應該説明孩子認識錯誤,鼓勵孩子改正,這個時候過分的斥責只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

在評價時,對於參與“活動”的孩子,不要強求一致,不能用同一個標準去要求不同水準的孩子在“活動”中取得相同的成績。不論是哪一種類型的孩子,只要某一點有進步,有一定的成績,哪怕是微小的成績,都應給以及時的肯定、鼓勵和表揚。這樣的評價就可以強化孩子“成功的喜悅”,不斷增強自信心。

有些家長喜歡當著外人的面,批評自己的孩子,數落自己孩子的缺陷,譏笑自己孩子的某一次錯誤,這是很不合適的。這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傷害,嚴重壓抑孩子的進取心,次數多了,就會嚴重損害孩子的自信心。

簡單而粗暴的批評會使孩子失去未來可以得到的“成功的喜悅”。所以,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中都應該以鼓勵、表揚為主,不要因為是小事而不表揚。

當然,如果孩子做了錯事,應該説明孩子認識錯誤,鼓勵孩子改正,這個時候過分的斥責只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

在評價時,對於參與“活動”的孩子,不要強求一致,不能用同一個標準去要求不同水準的孩子在“活動”中取得相同的成績。不論是哪一種類型的孩子,只要某一點有進步,有一定的成績,哪怕是微小的成績,都應給以及時的肯定、鼓勵和表揚。這樣的評價就可以強化孩子“成功的喜悅”,不斷增強自信心。

有些家長喜歡當著外人的面,批評自己的孩子,數落自己孩子的缺陷,譏笑自己孩子的某一次錯誤,這是很不合適的。這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傷害,嚴重壓抑孩子的進取心,次數多了,就會嚴重損害孩子的自信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