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膽小竟是因為你的一個舉動,看完准後悔!

有些父母甚至會當場就批評孩子“你怎麼不會打招呼”“你沒禮貌”“你不能主動點叫人嗎”……然後跟友人解釋說“哎, 我家孩子就是特別膽小, 又害羞……”

還有些家長, 看到孩子不願意嘗試某項遊戲, 不願意當眾表演, 不想一個人睡, 等等, 就想當然地給給孩子貼上“膽小”的標籤。 大多數被認為的“膽小”的孩子, 在父母看來, 總是“情緒容易失控, 依賴性強, 逃避, 家裡學校兩個樣, 甚至脾氣壞, 窩裡橫……”

許多成年人的拘謹可以追溯到兒童時代。 如果孩子的拘謹在兒時得不到解決, 那麼, 他的不合群、不愛與他人交往的個性將會妨礙他今後事業上的成功。

Advertisiment
即使有的孩子有聰明才智和一技之長, 也會因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意外的困難。

但是, 如果孩子總是表現出不願意探索, 對什麼事情都畏畏縮縮, 把責任全推到孩子自己的身上, 這是不對的! 據美國心理學家多年研究, 孩子膽小的問題與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往往是父母對待孩子的許多做法不夠正確, 在方式方法上過於簡單, 處理過急, 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緊張。

總對孩子說“不”, 讓孩子習慣了保護

有些孩子看起來對什麼都缺乏興趣, 不願嘗試的“膽小”孩子, 其根本原因都是:缺乏探索欲。

探索, 是孩子對這個世界熟悉的一種行為, 是他們開始學習的一種手段:孩子要觸碰才知道水的感覺是怎樣的,

Advertisiment
涼水與熱水有什麼不同;將水從一個容器倒進另一個容器是如此神奇;水被灑在地上和被灑在桌子上有怎樣的差別……

所有這些在孩子看來有趣的冒險, 在家長眼裡可能就變成了小麻煩。

孩子玩水, 怕著涼生病, 趕緊把孩子拎開;

孩子玩沙子, 怕沙子入眼, 立即上前拍落孩子手裡的小鏟子;

孩子翻抽屜, 怕小心夾著孩子的手, 馬上制止……

無論孩子做什麼, 父母都戒備著, 隨時準備對孩子說“不”。

在父母看來, 這是在保護孩子, 但卻硬生生地破壞了孩子對這個世界最初的探索熱情。 孩子會因為父母的過度保護, 導致自己所取得的經驗不足, 從而感到自卑並害怕挑戰, 也容易變得柔弱、害羞、恐懼,

Advertisiment
不敢面對新的事物, 甚至不敢主動與人交往。

到後來, 父母想讓孩子出去和小朋友玩, 父母看到某樣新奇事物想讓孩子去嘗試時, 就輪到孩子說“不”了。 一個“膽小怯懦, 不敢嘗試”的孩子就這樣被打造出來。

對於這類型父母, 我們建議: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 放手讓孩子探索。 允許孩子承擔自己選擇的結果。 父母需要做的, 就是讓孩子知道你一直在他身邊。

家長過分嚴厲, 讓孩子不敢嘗試

很多時候, 孩子不敢碰這個, 不敢做那個, 都跟背後有一對非常嚴厲的父母有關。 總是生活在暴怒、斥責、謾駡的環境中, 孩子會越來越膽小、怯懦。

孩子現在5歲了, 男孩, 出去玩總是這個不敢玩, 那個不敢玩, 總是怕怕, 問他怕什麼,

Advertisiment
也不說。 我這心裡著急得不行, 有時候脾氣上來了, 忍不住就對孩子嚷起來, 平時對他也有些嚴厲, 我做錯了嗎?

對於這位媽媽的問題, 我們想說的是:平時太嚴厲, 經常訓斥孩子, 孩子生怕做錯事情讓媽媽生氣而不愛自己, 所以不敢去做了。

趨利避害是人類的本能, 孩子也不例外, 為了避免因做錯而招來一通狂風暴雨般的訓斥, 索性選擇不去做好了。

對於這類型的父母, 我們建議:換一種方式和孩子交流, 儘量少批評、訓斥甚至是貶低孩子, 多鼓勵、稱讚孩子, 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于孩子身上, 尊重孩子的個性和選擇。

喜歡嚇唬孩子, 讓孩子失去安全感

我們經常會在幼稚園的門口看到這種現象:孩子哭哭啼啼, 家長不耐煩地威脅孩子:“再哭就不要你了!”

Advertisiment

這種威脅、嚇唬, 在我們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並不少見, 尤其是老人帶孩子的時候。

孩子不聽話, 如哭鬧或不好好吃飯、睡覺時, 家長就會嚇唬他“你再哭我把你扔在外面讓老虎吃了你”;有的孩子想玩泥, 家長覺得清理起來很麻煩又不衛生, 說“泥裡有蟲子咬你的手”……

有些父母雖然知道這樣做不妥, 但因為簡單省事, 所以還是會選擇這麼幹。

幼兒時期, 孩子對父母的強烈依戀關係會讓他們的心理得到安全保障, 這種保障是他們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支持。 而且孩子對父母情緒的理解是很有限的, 他們往往是通過對父母面部表情和語言的認知, 去感受父母的情緒。

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說“我不要你了”, 他們會把爸爸媽媽的“不要”,當成是真的不要了。孩子會認為,最值得信賴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保護自己的人沒有了,心裡會極度缺乏安全感,讓孩子對周圍環境失去信任,而愈發不敢嘗試新事物。

對於這類型的父母,我們建議:首先,儘量改去嚇唬孩子的習慣,同時,滿足孩子的安全感,比如額外的照料、多抱抱等。如果有不能滿足的原則性事情,也不要採取嚇唬的方式,一定要溫和、充滿愛意地告訴孩子,你不滿足他是因為愛他,怕他受到傷害。

父親失責,讓孩子缺乏挑戰困難的勇氣

一直以來,男性形象都是力量、勇氣的代表。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但即使是今天,還是有不少爸爸當甩手掌櫃。

有位媽媽就曾給我們留言說:

我家是小男孩,3歲4個月了,2歲以前爸爸的工作比較穩定,在家陪伴孩子的時間也比較多。後來工作越來越多,也經常出差,慢慢的,不只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了,時間久了,爸爸也因為不知道怎麼和孩子玩了。最近我發現孩子越來越膽小,看一些文章說跟爸爸的陪伴有關係,是這樣的嗎?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如果父親很少參與,我們就會發現,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膽小、怯懦。

我們總說爸爸帶孩子的畫風不忍直視,比如孩子從很高的滑梯滑下來,很多時候媽媽很緊張,擔心摔著,但是爸爸就會說“來,寶貝咱們換個姿勢,咱不一定是坐著下去,咱可以趴著下去,還可以倒著下去,爸爸在下面接著你……”

正是爸爸勇敢、敢於冒險的品質,讓孩子感受到力量和勇氣。一種遊戲,不同的嘗試方式,也會讓孩子感受到:挑戰,是可以給他帶去興奮和快樂的。

如果只是媽媽跟孩子說勇敢一點,但又總是限制孩子去嘗試更多的挑戰,孩子就永遠都不能真正變得勇敢起來。

所以,對於這類型的父母,我們的建議是:父親要經常給孩子做一些這種開放性的挑戰遊戲,可以讓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去真正明白:自己可以表現得更勇敢。父親在遊戲過程中只要做好自己,展示出那種“特別敢於讓孩子去冒險,但是又能夠保護好孩子”的這種態度就好。

環境單一,讓孩子的世界缺乏新鮮刺激

現在父母的壓力越來越大,工作也非常忙碌,平時鮮少有時間陪伴孩子,週末可能還要加班,更加無法帶孩子出去看世界。即使家裡有老人帶孩子,也因為老人身體的受限,外出活動的機會和時間也不太多。

這樣,孩子自小接觸新鮮刺激的機會就少,孩子會習慣于在一個相對“穩定安逸”的狀態下生活。一旦接觸到更廣闊、更多樣化的時間,難免顯得膽怯、畏縮。

對於這類型的父母,我們建議:社會是最好的鍛煉課堂,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多讓孩子走出去,和社會接觸,與不同的人碰撞,利用社會生活中不同的場景和物件,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機會,這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勇敢和自信,學會與人交往。

並不一定要特別找時間,哪怕是帶著孩子去吃飯時,讓孩子告訴服務員自己要吃什麼;去逛超市,讓孩子自己想辦法去找要買的零食或玩具,不依賴父母。通過參與社會生活,讓孩子在不斷和人接觸的過程中體驗和感悟,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勇敢的、富有力量的人,能無所畏懼地面對外界的困難。

我們不能保護孩子一輩子。所以,在孩子成長時,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他保護,讓他去放心的冒險,耐心等待他自己逐漸獲得力量,最後依靠自己的力量變得強大起來。

他們會把爸爸媽媽的“不要”,當成是真的不要了。孩子會認為,最值得信賴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保護自己的人沒有了,心裡會極度缺乏安全感,讓孩子對周圍環境失去信任,而愈發不敢嘗試新事物。

對於這類型的父母,我們建議:首先,儘量改去嚇唬孩子的習慣,同時,滿足孩子的安全感,比如額外的照料、多抱抱等。如果有不能滿足的原則性事情,也不要採取嚇唬的方式,一定要溫和、充滿愛意地告訴孩子,你不滿足他是因為愛他,怕他受到傷害。

父親失責,讓孩子缺乏挑戰困難的勇氣

一直以來,男性形象都是力量、勇氣的代表。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但即使是今天,還是有不少爸爸當甩手掌櫃。

有位媽媽就曾給我們留言說:

我家是小男孩,3歲4個月了,2歲以前爸爸的工作比較穩定,在家陪伴孩子的時間也比較多。後來工作越來越多,也經常出差,慢慢的,不只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了,時間久了,爸爸也因為不知道怎麼和孩子玩了。最近我發現孩子越來越膽小,看一些文章說跟爸爸的陪伴有關係,是這樣的嗎?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如果父親很少參與,我們就會發現,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膽小、怯懦。

我們總說爸爸帶孩子的畫風不忍直視,比如孩子從很高的滑梯滑下來,很多時候媽媽很緊張,擔心摔著,但是爸爸就會說“來,寶貝咱們換個姿勢,咱不一定是坐著下去,咱可以趴著下去,還可以倒著下去,爸爸在下面接著你……”

正是爸爸勇敢、敢於冒險的品質,讓孩子感受到力量和勇氣。一種遊戲,不同的嘗試方式,也會讓孩子感受到:挑戰,是可以給他帶去興奮和快樂的。

如果只是媽媽跟孩子說勇敢一點,但又總是限制孩子去嘗試更多的挑戰,孩子就永遠都不能真正變得勇敢起來。

所以,對於這類型的父母,我們的建議是:父親要經常給孩子做一些這種開放性的挑戰遊戲,可以讓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去真正明白:自己可以表現得更勇敢。父親在遊戲過程中只要做好自己,展示出那種“特別敢於讓孩子去冒險,但是又能夠保護好孩子”的這種態度就好。

環境單一,讓孩子的世界缺乏新鮮刺激

現在父母的壓力越來越大,工作也非常忙碌,平時鮮少有時間陪伴孩子,週末可能還要加班,更加無法帶孩子出去看世界。即使家裡有老人帶孩子,也因為老人身體的受限,外出活動的機會和時間也不太多。

這樣,孩子自小接觸新鮮刺激的機會就少,孩子會習慣于在一個相對“穩定安逸”的狀態下生活。一旦接觸到更廣闊、更多樣化的時間,難免顯得膽怯、畏縮。

對於這類型的父母,我們建議:社會是最好的鍛煉課堂,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多讓孩子走出去,和社會接觸,與不同的人碰撞,利用社會生活中不同的場景和物件,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機會,這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勇敢和自信,學會與人交往。

並不一定要特別找時間,哪怕是帶著孩子去吃飯時,讓孩子告訴服務員自己要吃什麼;去逛超市,讓孩子自己想辦法去找要買的零食或玩具,不依賴父母。通過參與社會生活,讓孩子在不斷和人接觸的過程中體驗和感悟,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勇敢的、富有力量的人,能無所畏懼地面對外界的困難。

我們不能保護孩子一輩子。所以,在孩子成長時,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他保護,讓他去放心的冒險,耐心等待他自己逐漸獲得力量,最後依靠自己的力量變得強大起來。

相關用戶問答
  • 4回答

    孩子長牙慢是因為缺鈣嗎

    您好,一般在六個月左右開始長牙,但有些寶寶會推遲3-5個月左右,都被認為是正常的現象。建議您先不用特別擔心,可以給寶寶喂些牛乳等。如果擔心的話,可以做一個微量元素檢查。 [詳細答案]

  • 2回答

    孩子膽小怎麼辦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孩子膽小需要注意平時不要恐嚇孩子,不要在睡前講一些可怕的故事,平時也不要接觸太多嚇人的畫面了。另外就是多肯定孩子多鼓勵孩子這樣的話孩子有勇氣有信心的,再者就是家長要多注意孩子的... [詳細答案]

  • 2回答

    孩子膽小,跟小孩玩的來,也不怎麼怕生,就是你大聲講話他就怕了?

    對於膽小、內向、怕生的孩子,怎麼辦呢?1、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輕鬆的環境。2、不要過於生硬、恐嚇的手段教育孩子。3、在家長的幫助下,鼓勵孩子做一些挑戰極限的事情或是參與有挑戰性活動。4、培養孩子的自... [詳細答案]

  • 1回答

    十幾歲孩子膽小咋辦?

    你好!這個主要是心理上的問題,建議多給孩子一些鍛煉,例如多參與集體活動,多與別人溝通等,並且需要多給孩子些鼓勵,孩子才會逐漸變得自信大膽,祝你孩子健康! [詳細答案]

  • 1回答

    1歲孩子膽小怎麼辦?

    奶奶幫著帶孩子,但她無法提供有品質的陪伴,那麼孩子的爸爸、媽媽去哪兒了?這類問題我說過不少了,不想多說,只是希望每個父母都認識到對於孩子的成長,自己是負有無可逃避的責任的。無論條件多難,都要創造新的...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