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聽話未必是好事,別讓孩子傷在聽話上

1 別讓孩子傷在聽話上

關於校服:寶兒學校對校服要求比較嚴格, 夏天還好, T-恤多買幾件就成, 可到了冬天, 麻煩來了。 最近早晨天氣特別冷, 可是寶兒堅持不穿棉衣, 最多加一件校服色的夾克, 幾天下來小傢伙凍感冒了, 才跟媽媽說:棉衣的顏色不是校服色, 老師不讓穿。

關於做作業:某天寶兒把一份作業拉在學校, 本打算第二天早晨7:30am以前到學校在餐廳做完(老師要求學生7:30進教室早讀, 雖是8:00am上課, 但一進教室就不許寫作業。 ), 結果路上爸爸晚了一點, 寶兒眼看著完不成作業, 於是大哭。

還是關於作業:某天寶兒拿著數學作業來找媽媽,

Advertisiment
指著其中那個的一道題:媽媽我不會做。 媽媽拿過來一看, 是一道非常簡單的選擇題, 寶兒沒理由不會啊?寶兒告訴媽媽無論怎麼算, 答案都不是選項裡的。 媽媽仔細一看, 果然沒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 於是告訴寶兒:跟老師說, 她給出的答案錯了。 寶兒不同意:媽媽, 老師不可能錯!

類似的事情還很多, 不外乎寶兒同學為了當好學生, 無條件的滿足老師所有要求, 而老師是永遠正確的, 這讓媽媽很頭疼。 寶貝媽咪認為, 孩子聽話的主要目的, 是在於長者的認同。 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 不僅身體在長大, 心理也在逐漸成熟, 其中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自我判定, 年齡小的孩子, 他們的他們的自我判定主要是根據父母和師長的態度,

Advertisiment
很多性格溫和的孩子比較傾向于壓抑自己, 取悅師長, 這樣的乖寶寶更易於得到師長的認同, 於是在小朋友的心裡, 會有這樣一種認定:只有按照師長的要求去做, 才是好孩子, 當然, 這樣的好孩子是有代價的!

2 聽話的孩子比較膽小怕事

對每個父母來說, 天冷孩子穿棉衣是很正常的事, 可是對寶兒來說, 因為老師說一定要穿校服, 為了讓老師不生氣, 寶兒拒絕穿棉襖也沒有錯。 雖說從表面上看寶兒通過委屈自己解決了問題, 但長此以往, 小朋友很容易屈服於強權, 不敢堅持自己的想法。

媽媽的解決方案:讓寶兒自己問老師。 類似這種穿校服的事情, 媽媽覺得需要摸清老師的態度。 於是建議寶兒穿上棉衣,

Advertisiment
然後把校服裝在書包裡, 這樣至少在上學路上不會冷, 到教室後去問老師:冬天可不可以在教室裡穿棉衣?不行的話, 我們還帶著校服在書包裡呢, 換上就好。 在媽媽的再三保證下, 寶兒終於鼓足勇氣去問老師, 當天晚上媽媽看見笑眯眯的寶兒, 就知道事情成功了。 看見寶兒開開心心的樣子, 媽媽卻是感覺兒子向勇敢的方向邁進了一步。

3 聽話的孩子沒有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為服從老師, 聽話的孩子不自覺的就會按照老師限定的框框去思考, 凡事縮手縮腳, 而失去了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就像寶兒老師設定七點半要進教室, 進教室就只能閱讀不能寫作業, 完不成作業就要被扣分, 這樣的種種限制,

Advertisiment
只為了保證早到孩子的閱讀時間, 而寶兒的思維卻進入了死胡同, 毫無疑問, 他會因為無法達到老師的要求, 擔心不再是好學生而大哭。

爸爸的解決方案:兒子, 老實說7點半進教室的人不能寫作業, 可是你們8點鐘開始上課, 你不需要現在進教室對不對?現在爸爸在車裡等著, 你去教室拿了作業來爸爸車裡寫, 不就完了?不需要哭啊。

回家後媽媽繼續給寶兒開竅:傻兒子, 不進教室, 你可以站在教室門口寫, 可以去咖啡廳寫, 還可以在學校的大廳裡面寫, 甚至在廁所裡都可以把作業完成, 記住沒?聽老師的話沒錯, 但要有自己的想法, 自己想辦法動腦子完成任務, 不能當個只會聽話的機器人哦。

4 聽話的孩子容易迷信權威沒自信

在很多孩子心裡,

Advertisiment
老師就是神, 雖說不是一句頂一萬句, 也是金口玉言。 所以當寶兒發現他得不出老師給的答案之後, 第一個反應是自己做錯了, 根本不會設想:萬一老師出的題目錯了怎麼辦?寶貝媽咪認為, 過分迷信權威的後果, 就是凡是盲從, 喪失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

媽媽的解決方案:媽媽認為當著孩子的面批評老師或者恥笑孩子沒主見都不是好辦法。 所以告訴寶兒, 媽媽認為他的解題思路沒有任何錯誤的地方, 有可能是老師給錯了答案。 建議他第二天早晨去請教老師, 告訴老師寶兒的解題思路和答案, 然後再請教老師她的答案又是怎麼做出來的?這樣既不會讓老師丟面子, 又可以聽聽老師的解題思路, 也許真的是我們想錯了方向呢?

果然,第二天寶兒高高興興的回來告訴媽媽:老師非常感謝寶兒,不僅發現了老師的筆誤,還給出了正確答案,是個能夠堅持自己獨立思考的好孩子!

5 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別讓孩子傷在“聽話”上

寶貝媽咪一直認為,小朋友首先是一個獨立的人,其次才是需要父母呵護的孩子。日常生活中,做父母的不妨多給他們一些機會表現自己,表達自己的意見的機會。

我家的寶貝和大部分小朋友一樣,喜歡玩電子遊戲,不喜歡做家務活。通常寶貝媽咪就會宣佈一些他們不太可能接受的處理方法:比如回家時看到他們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媽媽就會宣佈,由於你們不守規矩,惹得媽媽很生氣。除非你們能夠想出讓媽媽接受的處理意見,否則就得聽媽媽的----週末不許你們玩電腦。於是每次,寶貝倆都得想辦法安撫媽媽冷靜下來聽他們說,還得想出切實可行,他們能夠做到,媽媽也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就這樣,媽媽逐漸發現我家寶兒開始覺得質疑師長,在長輩面前爭取自己的權益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這讓媽媽覺得非常欣慰,這就是孩子心理逐漸成熟長大的具體表現,總有一天,他們會長成自己生命的主人。

也許真的是我們想錯了方向呢?

果然,第二天寶兒高高興興的回來告訴媽媽:老師非常感謝寶兒,不僅發現了老師的筆誤,還給出了正確答案,是個能夠堅持自己獨立思考的好孩子!

5 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別讓孩子傷在“聽話”上

寶貝媽咪一直認為,小朋友首先是一個獨立的人,其次才是需要父母呵護的孩子。日常生活中,做父母的不妨多給他們一些機會表現自己,表達自己的意見的機會。

我家的寶貝和大部分小朋友一樣,喜歡玩電子遊戲,不喜歡做家務活。通常寶貝媽咪就會宣佈一些他們不太可能接受的處理方法:比如回家時看到他們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媽媽就會宣佈,由於你們不守規矩,惹得媽媽很生氣。除非你們能夠想出讓媽媽接受的處理意見,否則就得聽媽媽的----週末不許你們玩電腦。於是每次,寶貝倆都得想辦法安撫媽媽冷靜下來聽他們說,還得想出切實可行,他們能夠做到,媽媽也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就這樣,媽媽逐漸發現我家寶兒開始覺得質疑師長,在長輩面前爭取自己的權益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這讓媽媽覺得非常欣慰,這就是孩子心理逐漸成熟長大的具體表現,總有一天,他們會長成自己生命的主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