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總鬧情緒 家長要怎麼做?

寶寶經常鬧情緒,家長真是傷透腦筋,總在懲罰孩子與考慮孩子的自尊心之間猶豫,不知該採取怎樣的方式來處理這種狀況。 這裡跟大家分享一個四步“行動指南”, 教你有效處理孩子鬧情緒

1.認真傾聽孩子

當孩子表現出鬧情緒時, 他已經產生了不舒服的感覺。 這時候, 如果父母能全神貫注、認真傾聽, 孩子常常會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 這也會讓孩子覺得更安心和安全, 同時更願意向父母訴說更多的情緒。 當然, 這裡的傾聽一定是出於真誠的態度, 而不是為了表現出傾聽而刻意做出努力。

也許,

Advertisiment
您會說, 有時候孩子鬧情緒不會說, 不會鬧, 會特別安靜, 這個時候怎麼傾聽呢?其實這時也可以傾聽, 只是這時候您不能用耳朵傾聽, 您需要用眼睛、用實際行動“傾聽”孩子的情緒。 當看到孩子臉上緊皺的眉頭、失神的眼睛、沮喪的表情時, 您可以走到孩子身邊, 拍拍他的肩膀, 安靜地陪他坐著, 即使不說話, 孩子能感覺到父母的關心和陪伴。 也許過一會兒, 孩子就會和您說說自己發生了什麼事, 即使不說, 孩子的心情也會因為您的陪伴得到安慰。

2.積極回應, 表示您對孩子鬧情緒的接受

在傾聽孩子的同時, 父母時不時地以“哦”、“我知道了”、“原來是這樣”對孩子的描述和情緒表現做出反應。 這樣不僅讓孩子更真實地感覺到父母在認真聆聽,

Advertisiment
也讓孩子從回應中感覺到自己得到重視。 更重要的是, 孩子們能感覺到自己訴說的事實和暫時的情緒是被父母接受的。 這等於說, 孩子們不舒服的感覺在父母這裡有了發洩的管道和安放的場所。 就這樣, 在回應時, 孩子的情緒得到了宣洩和釋放。

但需要提醒的是, 這時的積極回應是接受孩子鬧情緒這一事實, 而不是要認同孩子的錯誤看法。 比如, 孩子哭訴考試沒考好, 您可以一邊聽一邊說“哦, 我明白了, 原來是這樣你才這麼難過。 ”但是如果您這樣回應孩子就不太好了:“我也覺得考不好讓人很難過。 ”這等於您認同了孩子難過背後的錯誤看法——即考試成績太重要了, 考不好就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的心事。

Advertisiment

寶寶經常鬧情緒,家長真是傷透腦筋,總在懲罰孩子與考慮孩子的自尊心之間猶豫,不知該採取怎樣的方式來處理這種狀況。 這裡跟大家分享一個四步“行動指南”, 教你有效處理孩子鬧情緒。

3.理解並用適當語言概括孩子情緒背後的認識和想法

有時候, 孩子做錯事情, 受老師批評, 或是考試失利, 自己就會傷心難過。 這時候孩子們最希望聽到的不是家長們講大道理。 因為孩子會難過、傷心失望, 會鬧情緒, 本身就代表他們是懂得那些大道理的。 這時候孩子們最希望的是父母能真正理解自己情緒的產生不是無理取鬧。

很多家長常常在孩子鬧情緒時, 沒有真正理解孩子為什麼鬧情緒。 有的是直接問孩子為什麼,

Advertisiment
有的則是給孩子一大堆指導意見, 這些都繞開了孩子當時的狀態, 即導致他感覺不好的原因。 其實面對鬧情緒的孩子, 在聽完孩子的描述後, 家長可以嘗試著用適當的言語表達出來。 比如, 上面舉到的孩子考試失利的例子, 家長在聽完之後可以說:“認真複習卻沒有考出好成績, 感覺像是你的付出沒有得到回報, 還可能會被老師和同學們認為不努力、不好好學習。 我想你一定很難過吧。 ”

這樣可以幫孩子認清自己的問題, 明白自己真正感覺不好的原因是什麼。 同時, 孩子的注意力也會從情緒轉移到背後的問題上, 邁開真正解決問題的第一步——面對問題。

4.積極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等過了前三個階段,

Advertisiment
孩子的注意力大多已經開始轉移到實際的問題上來, 而不是在原有的消極情緒上轉圈了。 這時候, 家長就可以和孩子來商量實際的解決辦法了。 這個時候, 可以聽聽孩子的想法, 看看孩子打算怎麼辦, 合理的家長可以多加鼓勵和讚賞, 不合理的家長可以提出疑問, 讓孩子自己發現問題和接受建議。

說了這麼多, 也許您會覺得, 面對孩子的情緒都有這麼多條條框框, 教育真是個麻煩的事情。 其實, 教育是一門藝術, 藝術哪有隨隨便便的呢?不過, 上面這四點, 要說簡單也很簡單, 那就是認真傾聽、積極回應、真誠理解、積極幫助。 相信一步步做到這幾點, 孩子的消極情緒一定能慢慢化解, 展現在您面前的就會是孩子真實的內心感受以及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勇氣和實際行動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