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童年看的這些”黑暗影片“,給孩子留下童年陰影

怕恐龍?根本不存在呀!

怕黑影?影子有什麼危險呢!

床下的怪物?你看, 哪有!

每當孩子們這些"莫名其妙"的害怕擺在我們面前時, 我們第一反應總是站在成人的角度, 否定它的合理性。 然而這些"莫名其妙", 真的等於"莫須有"嗎?還是因為遠離童年的我們, 早已不明白(或者忘記了)孩子心中恐懼的根源。

我們不妨來看看孩子幾種"莫名其妙"的害怕, 看看其中的問題出在哪兒。

衣櫃裡的怪物

瑪格麗特是我的一位朋友, 她的兒子害怕衣櫃裡有怪物。 不過據她回憶, 在提到怪物之前的那幾個星期, 兒子一直在說他害怕晚上自己一個人睡覺。

Advertisiment
"不會有事的, 你必須馬上回自己床上去睡覺。 "當時瑪格麗特這樣答覆兒子。

這麼看來, 孩子是覺得媽媽不重視他的感受, 所以決定換一種說法:怪物——他認為這下就能引起媽媽的關注了。 瑪格麗特說:"我姐姐堅持認為, 孩子只是想找個依賴的藉口;而我想, 既然他如此費盡心思, 那肯定是非常非常需要我陪伴在他身邊。 "

孩子產生這類"莫名恐懼"的一個原因是:他無法用言語表達出內心深處的恐懼。 他可能害怕孤獨或死亡, 但不知道怎麼告訴你, 更不知道自己內心恐懼的根源, 因此就選擇了一些聽起來很嚇人的東西, 比如衣櫃裡的怪物。

孩子並不是在耍手段, 衣櫃裡的怪物確實讓他感到害怕;他只是不知道,

Advertisiment
這害怕後面, 其實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讓人驚恐的《芝麻街》

有時候, "傻乎乎"的擔心其實一點兒也不傻, 只是我們不知道故事的全部。

一個名叫安東尼的小男孩, 每次聽到《芝麻街》的主題曲就神色驚恐;因為年紀太小, 他無法解釋清楚自己為什麼驚恐——假如你只瞭解到這些, 你可能會這樣告訴安東尼:"這首歌多歡快呀, 沒必要驚恐!"

事實上, 小男孩對這首歡樂歌曲的驚恐事出有因。 安東尼的媽媽來信告訴我, 在安東尼2歲的時候, 他第一次看了《芝麻街》。 她信中寫道:"我聽見安東尼發出奇怪的喊叫聲。 跑過去一看, 他站在房間裡, 瞪著電視, 臉上一副驚恐的表情。 電視上, 一個長著眼睛和嘴的石頭怪物, 正在追趕另外兩個動畫人物。

Advertisiment
我立刻把他抱起來, 發現他全身都在發抖。 我從來沒見過他如此害怕, 他哭了好一陣子才平靜下來。 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 似乎也沒有給他帶來什麼困擾。

"可是幾個月以後, 有一天我們吃早餐時, 另一個房間裡傳出《芝麻街》的主題曲。 安東尼聽到後, 好像嚇壞了, 嚷著要我抱他。 此時此刻, 我才意識到那部動畫片給他帶來了如此大的心理傷害。 "

把這個故事的兩個版本比較一下, 你會發現"瞭解全部"和"只看到局部"的差別有多大。

但是, 並不是什麼事情都能讓我們瞭解到它的來龍去脈。 因此, 當不知道孩子為什麼緊張的時候, 我們最好先做出這樣的假設:他緊張一定有他的道理。

壞人的攻擊和刺耳的音效

一個男孩很害怕母親和繼父爭吵。

Advertisiment
只要他倆稍微發生一點點爭論, 男孩就會感到非常緊張。 他已經遭遇過父母婚姻的破裂, 不想再經歷一次了。 於是, 只要聽見家裡人說話的聲音稍微提高一點, 他就會抓起所有的"武器", 穿上所有衣服當"盔甲", 跑到大人的房間裡"保護他們不受壞人的攻擊"。

其實不僅這個男孩, 也包括任何年齡段的孩子, 他們都有可能因為家庭問題(如父母吵架、疾病或對貧窮的擔心)而產生長期焦慮, 並把這種焦慮轉化為更加具體的恐懼, 包括"怪獸""壞人"或"被綁架"。

有時他們還會害怕一些根本沒什麼可怕的事情, 比如沖馬桶, 那時候他們的恐懼與面對真實危險時產生的一模一樣, 特別是當這些想像的畫面栩栩如生時。

Advertisiment
此外, 如果感覺器官接收到超負荷的資訊, 比如電影裡壞人出現時伴隨的刺耳恐怖的音效, 也會讓孩子腦海中的畫面更加逼真, 也更加可怕。

其實這些"幼稚傻氣"的擔心, 往往具有象徵意義, 對於成人理解孩子十分重要。 例如, 對於上廁所後沖馬桶感到焦慮, 是年幼的孩子較為常見的反應。 他在試圖理解自己的存在性:我的便便是我的一部分嗎?它不見了, 我還完整嗎?類似的擔心還有:要是我把頭髮剪掉了, 要是我換了一身衣服, 要是我戴上一副面具, 我還是那個我嗎?

我們的任務, 就是敏銳地捕捉到孩子表面情緒背後的真實原因, 不管表面的擔心是多麼地幼稚可笑或不可理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