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眼中父母最幼稚的十大行為

你有想過你不經意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嗎?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其實是從父母身上“習得”的哦。 爸媽十大幼稚言行, 影響孩子的未來, 爸媽們趕緊自我檢查一下吧!

NO.1 老問我阿姨親, 還是媽媽親?

孩子的日常照看委託給保姆的媽媽越來越多, 一些媽媽發現孩子在情感上依賴保姆, 又不免妒火中燒。 表現為當著孩子的面挑剔保姆的行為, 或者要孩子做出選擇:是媽媽親, 還是阿姨親?

觀點:再盡心盡力的保姆, 都無法替代母親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 再忙的媽媽都應保證每天與孩子接觸45分鐘到一個小時,

Advertisiment
此時的媽媽應關掉手機, 好好沉浸在孩子為你提供的純真環境裡。 要知道親子互動不僅使孩子得益, 媽媽也是受益者它令你體驗卸下面具、本色示人的快樂。

NO.2 總說我不如隔壁小孩

6歲的何童有一天終於將嘮叨不休的媽媽徹底噎住:你想要樓上的王菁做女兒, 我還想要樓上的王菁媽媽做媽媽呢, 人家王菁媽媽比你漂亮, 比你有學問!媽媽的臉不禁變得煞白。

觀點:媽媽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癡心, 然而一面攀比一面打擊孩子的習慣, 從根本上說是在慢慢毀掉孩子的自信心。 4歲以下的孩子, 如果總聽媽媽說自己不如鄰居及同事的某個小孩, 心理壓力會增大, 會有被拋棄的恐慌。

Advertisiment
而當孩子漸漸長大, 意識到自己再不合媽媽的意, 媽媽都無法拋棄自己時, 向上的動力也會消失, 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變得疲遝, 任何批評都無法觸動他。

NO.3 總說這也不准, 那也危險

如果媽媽沒有下班, 6歲的萌萌從幼稚園回來只能跟保姆呆在家中看電視, 不能到大院裡去瘋。 媽媽總是以報紙上拐賣兒童或看護不力導致兒童受傷致殘的例子來嚇唬她, 久而久之, 萌萌就變成徹徹底底的電視兒童, 見了陌生的客人連招呼也不打, 而是像老鼠一樣躥進小房間裡, 半天也不出來。

觀點:在為孩子提供過度保護的媽媽眼裡, 孩子缺乏本能的自我保護能力, 需要父母撐起保護傘亦步亦趨。 她不會想到她的言行, 給孩子造成世界處處是陷阱的錯覺,

Advertisiment
最終將使孩子擁有相當極端的性格, 要不性情封閉內向, 怯懦無比;要不成為膽大妄為的青少年。 因此, 與其過度保護, 不如規定幾條基本的原則, 或讓孩子懂得自我保護的幾點要訣後, 大膽放手, 讓孩子在盡可能大的活動範圍內盡心體驗自由。

你有想過你不經意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嗎?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其實是從父母身上“習得”的哦。 爸媽十大幼稚言行, 影響孩子的未來, 爸媽們趕緊自我檢查一下吧!

NO.4 希望我的朋友都是優等生

天奧這樣描繪她的媽媽:媽媽總希望我的朋友都是十項全能的優等生, 會彈鋼琴、會游泳、會打羽毛球、繪畫比賽也得過優勝獎當媽媽發現我最好的朋友只是一個中等生時,

Advertisiment
她失望極了。 如果天奧長到15歲, 她的媽媽仍沒有改變的話, 她會說:媽媽是個功利心太強的人, 所以, 我交了什麼樣的朋友都不會告訴她。 這種溝通大堵塞, 難道是媽媽們期待的嗎?

觀點:功利心較強的媽媽都希望孩子能交到榜樣朋友, 認為只有交到的朋友強于孩子, 孩子才能從朋友處有所獲得。 這樣去理解朋友二字未免過於狹窄, 想一想你交往的朋友都在學歷或仕途上強於你嗎?一個有意思的朋友, 可能是以他的善解人意、他的詼諧風趣打動我們, 孩子也一樣。

NO.5 從不蹲下來和我看螞蟻搬家

一位臺灣的暢銷書作家說:女兒給了我又一次體驗童心的機會。 她號召媽媽蹲下身來, 恢復兒童的本能,

Advertisiment
以兒童的視角看世界, 從兒童的視角看過去, 這世界有更美妙的細節, 這是我們成年人無法體會到的。 所以, 不要譏笑某些媽媽與幾歲的兒女一樣穿卡通套頭衫, 伏在草叢裡捉蚱蜢, 或者為風箏的纏繞大呼小叫, 這都是童心未泯的表現。

觀點:兒童心目中最無趣的媽媽, 就是你喚她來看肥皂泡上的彩虹, 或者來看搬家的螞蟻軍團, 她瞄一眼, 就很淡漠地說:你怎麼老關注這種沒意思的東西?你的鋼琴彈了沒有?英語磁帶聽了沒有?童心已泯的媽媽往往得不到孩子的真心獎賞往往, 與孩子在一起盡興玩耍, 是做媽媽的打開孩子心扉的重要途徑, 就像阿裡巴巴的山洞一樣, 你念對咒語, 孩子的心門才會訇然而開。

NO.6 太喜歡看長篇電視肥皂劇

蓓蓓說,她最討厭媽媽看長篇肥皂劇,媽媽一看上癮就不跟她玩了:有一次我們去遊樂園玩到晚上七點鐘我還不肯走,媽媽就大發脾氣。我知道她不過想回去看連續劇罷了。我真的很傷心,難道媽媽把看電視看得比我還重要?

觀點:電視迷媽媽總以為自己在家呆的時間夠長,但對孩子而言,她等於人在心不在。因此,專家的建議是:一家人每週至少應設置兩天關電視日,一家人共同閱讀、交談或遊戲;平日開電視時,最好只開一台電視機,媽媽應選擇電視節目和孩子一起看,也可以帶孩子看馬戲、魔術、音樂類的電視,與孩子交流對電視節目的看法,從而把看電視的活動演化為親子溝通的平臺。

你有想過你不經意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嗎?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其實是從父母身上“習得”的哦。爸媽十大幼稚言行,影響孩子的未來,爸媽們趕緊自我檢查一下吧!

NO.7 絕對不肯吃一點點虧

甘甜在幼稚園活動課上,被後面的雨欣不小心從滑梯上推下,擦破額頭。本也就是一場虛驚,貼一片創可貼即可,但媽媽知道後非要帶孩子去醫院做全身檢查不可,甘甜被媽媽拉著,去兒童醫院開了一大堆化驗檢查的單子,雨欣父母陪著,雙方的態度愈來愈微妙起來。出門時,甘甜終於低低地抱怨:媽媽你真丟人!媽媽有些摸不著頭腦:誰丟人啦?理不是在咱們這邊嗎?

觀點:在我們抱怨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自我中心、越來越不懂得寬忍二字的時候,我們先要檢討自己:作為媽媽,我們給予孩子有容為大的身教了麼?很多媽媽從小教育孩子要得理不饒人,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很可能是缺乏團隊協作精神的孩子。為何不對孩子間的些微摩擦一笑了之?放手由孩子自己去處理夥伴間的矛盾,對其未來的人際交往能力,將有莫大的益處。

NO.8 講話不算數

事不過三,現在5歲的史小新已經不相信媽媽會帶他去日本狄斯尼樂園的承諾了,媽媽是一個說話不算數的人。由此,當媽媽生氣于小新的某些作為,發誓要處罰他時,史小新也滿臉的無所謂,媽媽會忘記的,她連狄斯尼樂園也沒有帶我去呢,怎麼記得住這一禮拜都不讓我看動畫片?

觀點:總是打承諾牌的媽媽,其出發點都沒錯,是希望給孩子進步增添一點物質刺激,使之有動力。然而,媽媽為自己的爽約尋找各種理由,卻使承諾帶來的正面刺激一步步走向消失。假若媽媽總是為自己的爽約尋找客觀理由,那麼,孩子將來也會為自己做不到的事尋找各種藉口,而不從自身尋找原因,從不道歉及反省自我。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後果?

你有想過你不經意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嗎?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其實是從父母身上“習得”的哦。爸媽十大幼稚言行,影響孩子的未來,爸媽們趕緊自我檢查一下吧!

NO.9 對我朋友比對我還親熱

在家中開過一次生日party後,5歲的陽陽再不肯邀集同班小朋友來開聖誕party了,因為上次媽媽切蛋糕把最小的一塊給了我;拍了三十幾張照片,只給我拍了兩張。媽媽說,那是待客的禮貌,又說陽陽小氣,陽陽捂著耳朵尖叫起來,“反正我再也不要人來家玩了,別的小孩子一來,人家就成了太陽,媽媽專門圍著人家轉我討厭媽媽!”

觀點:把最親的媽媽視為自己的專利品,不允許媽媽對別人表現出親密(包括爸爸),是幼童的特有心理,這種霸道的心態,事實上是幼童心理上構築安全感的一種方式,媽媽不必為此感到過分憂慮。過了2歲到5歲這一階段,從6歲起,隨著兒童交往圈的擴大,及情感寄託的多元化,他會逐漸學會與身邊的人分享媽媽的關懷,他的妒意,也不會如小時那麼激烈了。

NO.10 太胖的媽媽,或者,不修邊幅的媽媽

4歲的貝貝每天都要問一些奇怪的問題,比如她會問爸爸:媽媽這麼胖,你為什麼還要跟她結婚?爸爸媽媽面面相覷,都不曉得這小丫頭的鬼腦子裡在想什麼。又比如出門之前,貝貝會提醒媽媽:媽媽你為什麼不搽口紅?為什麼總穿牛仔褲而不穿裙子?媽媽羞得臉通紅,背地裡對爸爸說:是不是只有美女帥哥才配做貝貝的爸媽?我還沒老,女兒居然就嫌我醜。

觀點:兒童的認知還未成熟到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所以以貌取人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兒童普遍希望媽媽有捲曲的長髮、穿裙子,被小夥伴們稱羨,這與對媽媽的感情無關。所以不妨對孩子的挑剔一笑了之,你也可以多徵詢他的意見:你希望媽媽穿什麼顏色的裙子?如果你按照孩子的意願偶爾改變自己,親子之間的氣氛會更融洽,孩子反過來也可能按照爸媽的意願,來改變自己的習慣。這不是壞事。

NO.6 太喜歡看長篇電視肥皂劇

蓓蓓說,她最討厭媽媽看長篇肥皂劇,媽媽一看上癮就不跟她玩了:有一次我們去遊樂園玩到晚上七點鐘我還不肯走,媽媽就大發脾氣。我知道她不過想回去看連續劇罷了。我真的很傷心,難道媽媽把看電視看得比我還重要?

觀點:電視迷媽媽總以為自己在家呆的時間夠長,但對孩子而言,她等於人在心不在。因此,專家的建議是:一家人每週至少應設置兩天關電視日,一家人共同閱讀、交談或遊戲;平日開電視時,最好只開一台電視機,媽媽應選擇電視節目和孩子一起看,也可以帶孩子看馬戲、魔術、音樂類的電視,與孩子交流對電視節目的看法,從而把看電視的活動演化為親子溝通的平臺。

你有想過你不經意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嗎?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其實是從父母身上“習得”的哦。爸媽十大幼稚言行,影響孩子的未來,爸媽們趕緊自我檢查一下吧!

NO.7 絕對不肯吃一點點虧

甘甜在幼稚園活動課上,被後面的雨欣不小心從滑梯上推下,擦破額頭。本也就是一場虛驚,貼一片創可貼即可,但媽媽知道後非要帶孩子去醫院做全身檢查不可,甘甜被媽媽拉著,去兒童醫院開了一大堆化驗檢查的單子,雨欣父母陪著,雙方的態度愈來愈微妙起來。出門時,甘甜終於低低地抱怨:媽媽你真丟人!媽媽有些摸不著頭腦:誰丟人啦?理不是在咱們這邊嗎?

觀點:在我們抱怨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自我中心、越來越不懂得寬忍二字的時候,我們先要檢討自己:作為媽媽,我們給予孩子有容為大的身教了麼?很多媽媽從小教育孩子要得理不饒人,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很可能是缺乏團隊協作精神的孩子。為何不對孩子間的些微摩擦一笑了之?放手由孩子自己去處理夥伴間的矛盾,對其未來的人際交往能力,將有莫大的益處。

NO.8 講話不算數

事不過三,現在5歲的史小新已經不相信媽媽會帶他去日本狄斯尼樂園的承諾了,媽媽是一個說話不算數的人。由此,當媽媽生氣于小新的某些作為,發誓要處罰他時,史小新也滿臉的無所謂,媽媽會忘記的,她連狄斯尼樂園也沒有帶我去呢,怎麼記得住這一禮拜都不讓我看動畫片?

觀點:總是打承諾牌的媽媽,其出發點都沒錯,是希望給孩子進步增添一點物質刺激,使之有動力。然而,媽媽為自己的爽約尋找各種理由,卻使承諾帶來的正面刺激一步步走向消失。假若媽媽總是為自己的爽約尋找客觀理由,那麼,孩子將來也會為自己做不到的事尋找各種藉口,而不從自身尋找原因,從不道歉及反省自我。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後果?

你有想過你不經意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嗎?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其實是從父母身上“習得”的哦。爸媽十大幼稚言行,影響孩子的未來,爸媽們趕緊自我檢查一下吧!

NO.9 對我朋友比對我還親熱

在家中開過一次生日party後,5歲的陽陽再不肯邀集同班小朋友來開聖誕party了,因為上次媽媽切蛋糕把最小的一塊給了我;拍了三十幾張照片,只給我拍了兩張。媽媽說,那是待客的禮貌,又說陽陽小氣,陽陽捂著耳朵尖叫起來,“反正我再也不要人來家玩了,別的小孩子一來,人家就成了太陽,媽媽專門圍著人家轉我討厭媽媽!”

觀點:把最親的媽媽視為自己的專利品,不允許媽媽對別人表現出親密(包括爸爸),是幼童的特有心理,這種霸道的心態,事實上是幼童心理上構築安全感的一種方式,媽媽不必為此感到過分憂慮。過了2歲到5歲這一階段,從6歲起,隨著兒童交往圈的擴大,及情感寄託的多元化,他會逐漸學會與身邊的人分享媽媽的關懷,他的妒意,也不會如小時那麼激烈了。

NO.10 太胖的媽媽,或者,不修邊幅的媽媽

4歲的貝貝每天都要問一些奇怪的問題,比如她會問爸爸:媽媽這麼胖,你為什麼還要跟她結婚?爸爸媽媽面面相覷,都不曉得這小丫頭的鬼腦子裡在想什麼。又比如出門之前,貝貝會提醒媽媽:媽媽你為什麼不搽口紅?為什麼總穿牛仔褲而不穿裙子?媽媽羞得臉通紅,背地裡對爸爸說:是不是只有美女帥哥才配做貝貝的爸媽?我還沒老,女兒居然就嫌我醜。

觀點:兒童的認知還未成熟到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所以以貌取人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兒童普遍希望媽媽有捲曲的長髮、穿裙子,被小夥伴們稱羨,這與對媽媽的感情無關。所以不妨對孩子的挑剔一笑了之,你也可以多徵詢他的意見:你希望媽媽穿什麼顏色的裙子?如果你按照孩子的意願偶爾改變自己,親子之間的氣氛會更融洽,孩子反過來也可能按照爸媽的意願,來改變自己的習慣。這不是壞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