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真正的教養,不是來自富養

家長們一邊歎息養個孩子真難, 一邊又毫不猶豫地砸錢出去,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不是嗎?只要家裡條件允許, 誰也不會因為心疼錢, 而讓孩子輸在與世界接軌的起點上。

照著這樣富養的標準, 按理說我們能培養出最全能、最優秀、最美好的孩子, 從他們身上能看得到未來世界公民的模範樣本。
但是, 生活中常常見到的, 反而是一些孩子有著不少不良習慣, 讓人感覺離接軌世界這一培養目標還差十萬八千里。 這樣“高投入、低產出”的不對等現象從何而來?你, 想過嗎?
路怒症爆粗口, 卻被孩子模仿
毛毛爸爸被公認為是一個溫文爾雅、脾氣特好的人,
Advertisiment
唯獨開車的時候容易犯路怒症。 在帝都經常擁堵的街頭, 毛毛爸爸一著急煩躁就脫口爆出各種粗口, 完全沒有想到, 在後座的安全座椅上, 孩子那一雙單純的眼睛正看著他的一言一行呢!

有一次, 當著媽媽和別的小朋友家長的面, 剛上幼稚園的毛毛竟然引用了爸爸的粗口, 雖然小傢伙並不理解粗口是什麼意思, 但他似乎還為學會了爸爸的話而相當得意。 此後就開始常常說, 玩著玩著就會爆出一句髒話, 大人越禁止他說得越開心。
為這事, 毛毛媽媽沒少跟爸爸吵架, 還給他頒佈了“粗口禁令”。 至於毛毛的習慣是否能夠得以糾正, 就要看毛毛爸爸對“禁令”的執行是否到位了。
Advertisiment

你亂丟的垃圾, 其實丟到了孩子心裡
豆豆在幼稚園隨地亂扔垃圾, 屢禁不止, 老師告訴豆豆媽媽要加以引導。 媽媽壓著火氣去跟豆豆溝通的時候, 豆豆卻不以為然地反駁說:媽媽也沒扔到幼稚園的垃圾桶裡啊!
豆豆媽媽這才想起, 上次帶豆豆去幼稚園參加親子活動, 覺得垃圾桶離自己有些遠, 又有點累, 就隨手把擦手的紙扔進了草叢裡。 沒想到, 豆豆卻對這一幕印象深刻, 而且竟然“模仿”起自己的所作所為。

我也曾在公園遊玩時見過一個家庭, 父母把空的食品袋、用過的濕巾、果皮等垃圾專門放到一個小袋子裡, 離開的時候特意讓剛學會走路的孩子把袋子扔到附近的垃圾桶裡。
真的要為這樣的父母點贊,
Advertisiment
因為他們懂得:勿以習慣小而不培養。
拿走幾張紙, 卻教會孩子占小便宜
榮榮奶奶是一個節省的人, 每次帶著榮榮去離家不遠的商場玩, 在給榮榮洗手之後, 總要順手多扯一些衛生紙, 團成一卷帶走。
稚氣的榮榮問過奶奶:為什麼要拿這些紙?奶奶會回答:省了我們自己家的紙啊, 咱這叫會過日子!
是的, 這樣的小便宜的確好占, 畢竟也不算違法, 不會有人約束和指責, 也給家裡節省了幾塊錢的紙, 有何不可?

但是你有沒有考慮過對孩子的影響呢?等榮榮長大後, 如果她秉承著這樣“佔便宜”的狹隘價值觀, 會因此損失多少大利益, 失去多少好朋友?人生會不會因此過得越來越LOW?
因為幾張紙, 拉低了孩子的人生檔次, 到底是占了便宜,
Advertisiment
還是吃了大虧?
熊孩子闖紅燈, 是誰之過?
開車路過附近一所學校, 即使過綠燈也要小心翼翼, 因為經常有一些“熊孩子”突然沖出來, 要麼不管不顧地闖紅燈, 要麼在馬路上打鬧嬉戲, 往往把人嚇個半死。
有一次, 我眼看著一位父親帶著孩子闖紅燈, 孩子拉著他的手大聲說:“爸爸, 紅燈停、綠燈行, 老師說了要遵守交通規則!”但父親不屑地說:“你看別人不都過去了, 就你讀書讀傻了。 ”
所以, 我們看到的那些“熊孩子”行為, 到底是孩子的過錯, 還是家長的?如果你曾帶著孩子大搖大擺地闖過紅燈, 不管你有幾萬個理由:上學快遲到了、路上沒多少車、別人也都過了……結果只有一個:孩子從你那裡學會了藐視交通規則, 而這個習慣,
Advertisiment
會給孩子帶來伴之終身的不良習慣, 甚至安全隱患!

這樣的小事還有多少, 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你想過嗎?
你點菜時沖著服務員大呼小叫, 孩子就學會了頤指氣使、不懂得尊重別人;
你打開車窗往外扔垃圾, 孩子就學會了只愛自己, 不考慮別人;
你用刻薄的語氣評論別人, 孩子也學會了語言暴力, 並對身邊的人活學活用;
…… 我們傾其所有地富養、費盡心思地栽培, 卻因為忽略了這些小細節, 讓孩子栽了跟頭。 這樣的孩子, 縱有萬貫家財在手、千種技能傍身, 就算鋼琴十級英語專八畫出世界大獎, 又有什麼值得別人喜愛和尊敬之處呢?
當孩子走向世界那個更大的舞臺, 他(她)會發現, 那些技能是如此貧瘠無力。 而真正暢通無阻的通行證和世界公民的身份證, 原來是融入言行舉止這些細節中的教養和品行啊。
或許會有父母質疑:這些不過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怎麼會上升到對孩子有終生影響的高度?學校那麼多優秀教師,能教會孩子那麼多知識道理,難道還能被我這一件小事抵消了?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惡習一旦養成,學校不知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來對他進行“再教育”,這對孩子、家庭和學校都是巨大的損失。
想收穫一個人人誇讚的“別人家的孩子”,還是想培養一個怒其不爭的“熊孩子”,關鍵還是在於父母的引導。

而且,小事其實並不小,在成人的價值體系中,這些細節或許真的不值一提,但對於孩子,卻常常是打開他們心靈某一扇窗戶的鑰匙,對他們剛剛建立的世界觀、人生觀有著深刻的影響,也會深深地烙在孩子的行為習慣上,不經意間左右著孩子的命運。

有一個膾炙人口的案例,至今仍讓人深思。
一家大公司招聘新人,已經淘汰了好幾批參加面試的人選。對被面試者來說,如果能進入這家知名企業工作,那今後的事業前途將不可估量。
一位年輕人走進面試辦公室之前,在門口看到一張小紙片,他習慣性地彎下腰撿起紙片並把它扔到了垃圾筒。
面試過後,主持面試的該公司總裁叫這位年輕人留下來,告訴他可以馬上到公司參加培訓,等培訓合格後就可以正式上班了。年輕人有些不敢相信,因為他知道在這次招聘過程中進入面試這一關的都是精英,而且據他觀察,其中不少人的能力水準都在他之上。
總裁聽到年輕人提出的疑惑,笑著答道:“這正是我找你談話的原因,你的能力水準確實不是所有應聘者中最好的,但是,只有你在面試時通過了一項最關鍵的考驗——門口的那張小紙片是我故意叫人放在那裡的。”

這位年輕人就是美國汽車工業之父———亨利·福特。不難想像,福特的父母,一定也是愛乾淨、有教養的人,他們培養孩子這一習慣也許只是出於本能,但沒想到卻無意中改變了孩子的一生。
一代產業鉅子大衛·帕卡德說:“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成功就是由一件又一件小事、一個又一個細節積累而成的。
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其實也正是如此,真正完美的教育是由一個又一個完美的細節組成;真正良好的成長則是由一個又一個細節的實踐積累而成。

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一個走到哪裡都受歡迎的世界公民,責任不在天價早教班、興趣班,也不在貴族幼稚園和小學,而在於家庭;真正的教養也不是來自富養,而在於父母和孩子共同生活的點滴細節。

別忘了:你才是決定孩子一生方向的人。

原來是融入言行舉止這些細節中的教養和品行啊。
或許會有父母質疑:這些不過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怎麼會上升到對孩子有終生影響的高度?學校那麼多優秀教師,能教會孩子那麼多知識道理,難道還能被我這一件小事抵消了?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惡習一旦養成,學校不知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來對他進行“再教育”,這對孩子、家庭和學校都是巨大的損失。
想收穫一個人人誇讚的“別人家的孩子”,還是想培養一個怒其不爭的“熊孩子”,關鍵還是在於父母的引導。

而且,小事其實並不小,在成人的價值體系中,這些細節或許真的不值一提,但對於孩子,卻常常是打開他們心靈某一扇窗戶的鑰匙,對他們剛剛建立的世界觀、人生觀有著深刻的影響,也會深深地烙在孩子的行為習慣上,不經意間左右著孩子的命運。

有一個膾炙人口的案例,至今仍讓人深思。
一家大公司招聘新人,已經淘汰了好幾批參加面試的人選。對被面試者來說,如果能進入這家知名企業工作,那今後的事業前途將不可估量。
一位年輕人走進面試辦公室之前,在門口看到一張小紙片,他習慣性地彎下腰撿起紙片並把它扔到了垃圾筒。
面試過後,主持面試的該公司總裁叫這位年輕人留下來,告訴他可以馬上到公司參加培訓,等培訓合格後就可以正式上班了。年輕人有些不敢相信,因為他知道在這次招聘過程中進入面試這一關的都是精英,而且據他觀察,其中不少人的能力水準都在他之上。
總裁聽到年輕人提出的疑惑,笑著答道:“這正是我找你談話的原因,你的能力水準確實不是所有應聘者中最好的,但是,只有你在面試時通過了一項最關鍵的考驗——門口的那張小紙片是我故意叫人放在那裡的。”

這位年輕人就是美國汽車工業之父———亨利·福特。不難想像,福特的父母,一定也是愛乾淨、有教養的人,他們培養孩子這一習慣也許只是出於本能,但沒想到卻無意中改變了孩子的一生。
一代產業鉅子大衛·帕卡德說:“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成功就是由一件又一件小事、一個又一個細節積累而成的。
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其實也正是如此,真正完美的教育是由一個又一個完美的細節組成;真正良好的成長則是由一個又一個細節的實踐積累而成。

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一個走到哪裡都受歡迎的世界公民,責任不在天價早教班、興趣班,也不在貴族幼稚園和小學,而在於家庭;真正的教養也不是來自富養,而在於父母和孩子共同生活的點滴細節。

別忘了:你才是決定孩子一生方向的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