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耳朵“油鹽不進” 接受批評才能更好進步

“現在的孩子都是怎麼了, 怎麼受不得半點批評?”, “才罵了半句, 小嘴就嘟起來了。 ”這樣的煩惱基本上家長都會遇到, 那麼有什麼育兒經驗來一起分享呢?

錯誤的批評方式不可取
當孩子犯錯時, 如果父母一次、兩次、三次, 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 會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
如果家長批評孩子的時候情緒化嚴重, 激動得東拉西扯, 也會沖淡了當前主題, 弱化和忽視了主要矛盾, 使孩子不明白他到底錯在哪裡。 雖然結果孩子會敷衍了事認錯“記住了, 下次不會了”, 但很可能連孩子因犯錯產生的愧疚、不安也隨著批評的情緒化煙消雲散了。
Advertisiment


如果家長批評孩子的形式就是嘮叨, 那可能又一次削弱了批評的效果。 即便家長說的非常有道理, 也可能因為嘮叨的形式, 被孩子過濾掉了。 比如孩子起晚, 上學要遲到了, 家長在送孩子上學的路上一直數落孩子, 而孩子卻把這嘮叨當作是背景雜音, 這樣的批評可能就沒起到教育的作用。
可見, 批評不能超過限度, 最好是“犯一次錯, 只批評一次”。 需要再次批評的情況, 形式上也儘量避免簡單重複, 換個角度、換種說法、不帶情緒的和孩子溝通。
有時候孩子聽不得批評, 主要是因為我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總是帶著消極的情緒, 讓孩子產生排斥心理,

Advertisiment
自然就不願聽或者要反駁了。

>>推薦閱讀:孩子嫌你嘮叨 “超限效應”知多少?
你想表揚孩子時候我們的心情也是愉快的, 說出的話也是溫和的, 孩子自然喜歡聽。 但是批評孩子時候往往生氣、失望:“你怎麼這麼笨, 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這樣惡語傷人的話脫口而出, 根本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心情。
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 對於高興、生氣等態度也是感知分明。 所以, 不要用消極的情緒對待孩子, 一味地懲罰、責駡孩子。 孩子做得不夠好的時候, 正是需要我們引導、鼓勵的時候, 我們心平氣和的表達, 會讓孩子更平穩的接受。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