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孩子的童年幸福比分數更重要

現在的許多案例表明, 一個擁有高知識水準的人, 不一定是幸福的, 不一定是人格健全的, 不一定是心理健康的, 所以在父母們天天因孩子學習成績不如別人家孩子的時候, 聲聲指責, 甚至暴力體罰, 做為父母, 你是想要孩子的成績還是要孩子快樂?如果想不明白的媽媽可以看一下下面的分析, 希望對父母們有所啟示。

承認孩子的差異性, 鼓勵個性發展

媽媽要承認孩子的個體差異性。 每個人的智力、性格、氣質不同,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表現也會參差不齊。 高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得到的, 媽媽要觀察孩子的差異性,

Advertisiment
幫孩子制訂最適合自身的學習計畫。

孩子有自身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方法, 理解能力上也有差別, 這些因素導致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會出現差異。 媽媽只有承認了這些差異性, 不苛求孩子的分數, 多鼓勵孩子施展天性、個性, 才能更益于孩子的成長。

孩子考砸了, 媽媽要寬容、鼓勵

孩子考砸了, 自己本身就很難過, 媽媽如果再來傷口上撒鹽, 孩子就會傷心、委屈, 自尊心受損, 還容易厭學、與父母對立。

孩子考砸了是常有的事, 孩子本身已經很緊張、難過了, 媽媽千萬別給孩子再加壓力。 媽媽給予寬容和鼓勵, 能讓孩子重拾學習信心, 繼續努力。

保持合理的期望值

期望值過高, 會讓媽媽和孩子都很緊張和痛苦。

Advertisiment
媽媽對孩子的期望值合理, 才會保持平和的心態;孩子對學習的期望值合理, 才不會出現失落、沮喪, 能夠保持學習的興趣, 一步一步地前進。 不要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 以免給孩子帶來壓力。 孩子達不成目標, 會挫傷學習的積極性。 家長和孩子都要擺正心態, 才能理智對待孩子的考分。

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特長、能力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 媽媽與其追求高分擠獨木橋, 不如挖掘孩子的興趣, 培養孩子的特長和能力。 孩子能夠有自己的特長, 也是立身之本。 現在高分的學生多, 有專長、特長的學生少。 社會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孩子能把興趣發展為特長, 也是一條人生出路。

“考大學”不是孩子的唯一的出路

媽媽崇拜分數,

Advertisiment
最終目的是讓孩子上名校。 “考大學”成了分數崇拜者的最終目的地。 但實際上, 孩子並非進入大學就一生無憂了。

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就反映出高分人才並不是社會最需要的。 社會需要的是在各行各業有專長的人, 每一行都需要本行業內技術過硬的人, 這是大學教育不能滿足的。 “條條大路通羅馬”, 媽媽要轉變觀念, 重視培養孩子的一技之長, 這比分數更重要。

通過以上的分析父母們應該可以看出, 分數高不一定就會有好的出路, 也不代表將來孩子就會幸福, 其實幸福很簡單, 做自己喜歡的事, 那就是一種幸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