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消化能力弱,吃火鍋要注意

十月天寒穿襖子, 冬月數九烘籠子, 又到既穿襖子又烘籠子的季節啦, 大雪冬至還有什麼快樂比得上一家人暖哄哄地圍在一起吃火鍋呢?不過, 有小寶寶的爸爸媽媽要注意啦, 孩子的消化能力比成人要弱, 所以吃也得留心呀!

餐前需知

哺乳期的媽媽:市面大部分火鍋都偏燥熱, 而由於寶寶這個時候器官發育尚未完善, 肺和腎的功能都比較弱, 加上冬季乾冷的氣候影響, 如果母親這時飲食過分燥熱, 則容易影響奶水, 導致孩子也出現上火的問題。 如果無可避免, 媽媽也可以選擇較清淡的湯底和以蔬菜、穀物為主食。

Advertisiment

慢性疾病人群:心血管病、糖尿病和痛風症患者, 火鍋時更要注意適量和食材配比, 避開高脂、高熱食物, 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寶寶專屬火鍋:寶寶的飲食應注意與大人的飲食區分開來, 避免油膩、味濃和熬煮時間過長的食物。 3歲以下的寶寶還是不建議和大人一起吃火鍋。

備料請單:葷素搭配, 健康與美味齊飛

紅薯少不了:正所謂無肉不歡, 火鍋怎少得了肉?但肉類是屬於酸性食物, 攝入過多對腸胃負荷和身體機能有不利影響。 而紅薯和土豆都屬於鹼性食物、且澱粉質豐富, 在剛開始吃火鍋時可先吃, 不僅有效中和酸鹼性, 更增加飽腹感, 避免攝入過多肉類。 同類食材還有土豆、山藥、芋頭等。

豆腐:豆腐有清熱解毒、生津潤澡的作用,

Advertisiment
其中含有多種有益的微量元素和豐富的鈣質, 而且更有利於人體吸收。 推薦水豆腐、凍豆腐和豆皮, 豆泡和油炸腐竹因脂肪含量高, 要注意適量。

生薑:薑有驅寒作用, 而姜皮辛涼, 有散火除熱的作用, 下火鍋時可以用帶皮的生薑, 降低吃火鍋上火的影響。

多多益善的蔬菜:是占食材中最大比例的一項, 有條件的時候最好能夠兼顧各類蔬菜, 其中深色系的蔬菜菜有:菠菜、茼蒿、香菜、萵筍葉、豌豆苗、西蘭花、綠葉生菜、油菜等;淺色系蔬菜:大白菜、冬瓜、白蘿蔔、筍片等。

鮮肉更優先:選擇一些脂肪含量較低的肉類, 瘦牛肉片、魚片、雞肉片、鴨血等;而丸子、牛百葉之類的肉品, 因為經過加工, 肉類含有的營養價值較低,

Advertisiment
而肥牛羊肉的脂肪含量較高, 不宜多吃。

火鍋, 要開動咯!

普通肉類10分鐘以上, 海鮮魚類15分鐘以上, 毛肚、鴨血等內臟至少5分鐘左右, 肉丸子需要10分鐘以上, 蔬菜要1~2分鐘即可。

勿為求鮮味時間過短:一些生肉食品在不全熟的時候口感其佳, 人們也普遍喜歡新鮮燙好的食物。 但如果一味追求鮮嫩, 食物中未被殺淨的細菌和寄生蟲會引起腸道感染。

蔬菜不宜時間過長:食物在鍋中時間過久, 會導致營養成分破壞, 和口感的下降, 特別是蔬菜類食物, 時間過長維生素的流失會越大。

先素後肉, 時間有別

最好的順序是先涮薯類和蔬菜, 先將胃部填充一些, 再吃肉類。 這樣可以避免吃進太多的脂肪, 有利於控制總熱量。 如果實在是想先吃肉,

Advertisiment
那也一定在吃肉的同時, 多涮蔬菜並搭配薯類, 而且蔬菜的量至少要在肉的2倍以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