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孩子的教育要經得起等待

每個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 她的DNA就決定了她跟別人不一樣, 每個人都不一樣, 所以每個人每個時期在做什麼, 做的怎麼樣, 也是不盡相同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開花的時刻, 家長不要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思路為孩子規劃人生, 那樣只是在孩子身上彌補自己人生的遺憾, 讓孩子實現自己未實現的夢想, 不去考慮孩子適不適合, 願不願意。 家長更不要心急, 也不要老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給孩子一點的時間, 耐心等待。

所謂“三分教育七分等待”如果你連孩子的成長都等待不了, 一味的急於求成,

Advertisiment
沒有半點耐心, 那怎麼能指望孩子有出息呢, 孩子的成長都是需要時間的, 該教育的都教育了, 就耐心等待開花結果吧。 相信自己, 也相信孩子。

那麼何為“三分教育”呢?

“三分”?為何不是“一分”?“五分”?“七分”?“三分”就是要適量, 不要太少, 太少就是教育不夠, 成放養了;也不太多, 太多了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那麼又怎麼做到“三分教育”呢?

第一點就是要做到教育孩子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

如果孩子太小, 語言的表達能力不高, 更別說理解能力了, 所以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在表達上一定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 像猶太人那樣為了讓孩子喜歡上讀書, 用小孩子最喜歡的巧克力為誘惑, 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當遇到晦澀難懂的問題時,

Advertisiment
父母可以進行簡單的啟發性教育, 讓孩子動腦通過自己的思維方式解決。 對於孩子的錯誤要從細節上加以指正, 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第二點是父母以身作則, 樹立榜樣

也許很多人都會懷疑小孩子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 但絕不會質疑他們的模仿天賦, 模仿小動物、效仿大人的一言一行好像是每個孩子特有的天賦。 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可以以自己為鏡子, 在孩子面前嚴苛端正自己的行為以讓孩子進行效仿, 同時還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回饋, 告訴孩子哪裡是好的, 哪裡是不夠好的, 這樣才能讓孩子進行自我認識。

第三點即父母要正確認識孩子的認知能力

要瞭解和熟悉孩子在什麼時候應該或者可以具備什麼能力,

Advertisiment
不要做違背孩子正常成長規律的事情, 做到“在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事情”。

認識了“三分教”之後, 讓我們再來瞭解一下“七分等”。 現實生活中難免會存在這樣的家長, 會說:孩子還這麼小, 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啊;也經常會拿自己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 但是每個孩子擁有不同的資質稟賦, 是沒法做比較的。 所以要讓家長做到七分等, 就是要家長根據孩子本身的天賦秉性, 跟隨孩子的成長步調, 讓孩子自己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學習、自我提升, 讓孩子自己去體味人生的喜悅、悲歡離合、坎坷、曲折與磨難, 從中進行自我感悟和消化進而達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總結:“三分教七分等”就是要讓父母一方面做到對孩子的教育要適量、適度、適時,

Advertisiment
就像教孩子算數一樣, 告訴他的是方法而不是告訴他答案, 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另一方面就是要求父母, 多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和自我成長時間, 相信他有一天一定會爆發小宇宙, 給你榮光和驕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