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問題都是相同的,而不同的是...

1、獎勵、讚賞法

那次和愛人一起, 受邀到他朋友家做客。 酒足飯飽之後, 我們帶著女兒欣賞她家寶貝彈鋼琴, 八九歲的小丫頭, 鋼琴彈的真好, 所有的兒童歌曲, 只要你說出名, 不看琴譜、幾乎都能熟練的彈奏自如。 並且多次參加省直單位組織的各種鋼琴大賽表演、屢次獲獎。 前不久在省大劇院參加演出歸來, 獲一等獎。

大家都在參觀孩子的小小書房、欣賞小丫頭的鋼琴演奏、讚美孩子的表演天賦。 可是最讓我注意的是, 孩子書桌上方的牆上, 張貼的一欄“約法三章”。 內容共有七、八條, 分別是:每天練琴一小時;練舞一小時;不許在床上、沙發上亂蹦;不許發人來瘋;不要暴食暴飲;不要跟小哥哥打架、搶東西;要講道理、不許任性;要學會整理自己房間;聽外婆的話等等;做到以上幾點、給予獎勵,

Advertisiment
獎勵的形式不等, 可以自己提出來, 也可以爸爸媽媽做主獎勵。 做不到, 獎勵取消。

僅僅就看了那麼一眼, 我幾乎能把這幾條深記腦海。 因為我發現孩子的問題幾乎都是共性的, 在他家這個八、九歲姑娘身上存在的問題, 在我家女兒身上, 同樣有無數個雷同。

一曲鋼琴彈玩, 姑娘跟她爸講, 我所有事情都做到了, 你們答應我去旅遊的事情, 要做到哦!她爸爸說, 放心, 只要你能堅持做到“約法三章”, 爸爸媽媽定兌現承諾。

而後朋友又輕鬆風趣的對我們說,
Advertisiment
孩子需要獎勵啊, 不然動力不足。 呵呵!看著孩子如此懂事、乖巧, 並優秀茁壯的成長著, 我想這個辦法, 運用的好, 對孩子的成長, 也未嘗不行哦。

2、吼叫、打罵法

閨蜜家和我住的比較近, 相聚方便。 每逢週末或假期, 只要有時間, 我們就會帶娃聚在一起。 那次她公婆不在家, 我帶著娃應邀到她家做客。

可她那五六歲的兒子, 天生好動。

我們在講話, 他就在眼前晃來晃去、跳來跳去, 一會過來插話、打斷, 在閨蜜懷裡蹭, 一會扮鬼臉、大吼叫;我們到房間, 他跟到房間, 要麼在床上蹦上、蹦下, 要麼就站在高高的飄窗往床上、地上蹦, 或者就翻跟頭, 一張大木床, 若不是實木的太結實、太牢固, 估計早該被這兒子的狂瘋亂蹦給搞斷了, 看起來讓人心驚膽戰。

Advertisiment

閨蜜一邊跟我說話, 一邊不耐煩的對孩子吼叫, 滾過去、到那邊去。 有時候急了, 就拿泡沫板、書本等亂七八糟東西, 往孩子身上砸;可孩子絲毫不給力, 依然我行我素、愈演愈烈。 由床上蹦到地板、地板蹦到沙發, 最後乾脆把床單拽到地上、睡在地板上, 來個四肢朝天的仰馬哈......總之一分鐘不閑著, 讓人看起來跟著著急、惱火。

閨蜜對這個兒子, 從始至終就是連吼帶叫。 她聲音越大、孩子越皮, 到最後嗓子都吼啞了, 也不見孩子消停。 轉過來頭跟我說, 我怎麼養了這樣的兒子、真累。

我說, 孩子可能看到家裡有客人, 開心、故意的唄!

閨蜜說, 不是, 他天天都這樣、皮的很。 嗓子都吼疼、也不管用, 沒見過這麼費心的孩子, 真帶夠了。

Advertisiment

於是, 閨蜜每天都是一副焦頭爛額、身心具疲的形象, 整個人像很多天沒睡過覺, 臉色蠟黃、無精打采, 頭髮亂蓬、有點邋遢的感覺。 用她的話說, 有了孩子後, 就沒清閒過, 帶孩子真他媽的累。

我想啊, 孩子之所以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是不是跟閨蜜平時不經大腦過濾、張口閉口就吼叫的教育方式, 有一定關係呢?這種辦法雖然直接、省事, 但卻後患無窮。

3、支持、參與法

再來看看那我另一個同學, 面對同樣問題的做法吧。 相比之下, 就非常有耐心、有方法了。 同樣的問題, 在她看來完全都不是事兒。

如果你到她家做客, 豪華氣派的兩層公寓小樓裡, 印入眼簾的絕不是各種稀世珍寶或富麗堂皇的裝飾, 而是各種你叫不上名、甚至沒見過的“小玩家”。

Advertisiment

有厚厚的、四五層泡沫墊, 給孩子做仰臥起坐或蹦跳玩的;陽臺上用木杆、繩鏈自製的秋千架, 給孩子練習抓繩、蕩秋千;臥室特意擺放一張小小鋼絲床, 給孩子練彈跳運動。 門框上也裝有被塗色的把手, 給孩子練腹肌或隨便牽引、抓著玩的;還特意買了厚厚的海綿墊, 鋪在地板上, 給孩子練習“後空翻”......這簡直就是個家庭版的“健身房”呀。

並且他五歲的兒子, 下腰動作非常麻利, 就像鯉魚跳龍門一樣輕巧。 小腿霹單叉, 就像劈乾柴一樣迅速, 在地板上蹦蹦、跳跳兩秒後, 雙腿一分, 叉!頓時, 兩條小腿在地板上分的筆直筆直, 好輕鬆的樣子哦。 這些小動作, 就連我家經過專業訓練的女兒看了後都很驚訝, 說小弟弟比她分的還要好、還要規範, 真棒。

同學說,有時間就跟著孩子一起玩、一起瘋,沒時間的話,孩子就自己玩。孩子對這些動作,一練就成癮,並且當娛樂、樂此不疲,大人也省心不少。

其實人家孩子,根本就沒上過什麼舞蹈、跆拳道等專業興趣班,全是因為孩子從小愛動、愛瘋、不閑著,父母就想方設法為他的旺盛精力找個出口,給他製作各種有利條件,一方面滿足孩子娛樂,另方面達到強身健體。如今,練著、練著就很熟練、很自然了。

同學說,已經跟體操和舞蹈教練分別溝通了,準備過段時間,送孩子去進行專業、定向培訓。我在猜想啊,這樣下去,說不定不久的未來,一名奧運體壇“神將”就要橫空出世啦!

愛玩、愛瘋、愛蹦跳,調皮、搗蛋、不聽話等等,幾乎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是成長的必經階段,是每個父母都要面臨的若干問題,不同的是父母的引導和處理方式,“金牌父母”能化腐朽為神奇,而“庸俗父母”則會把神童變廢兒。 真棒。

同學說,有時間就跟著孩子一起玩、一起瘋,沒時間的話,孩子就自己玩。孩子對這些動作,一練就成癮,並且當娛樂、樂此不疲,大人也省心不少。

其實人家孩子,根本就沒上過什麼舞蹈、跆拳道等專業興趣班,全是因為孩子從小愛動、愛瘋、不閑著,父母就想方設法為他的旺盛精力找個出口,給他製作各種有利條件,一方面滿足孩子娛樂,另方面達到強身健體。如今,練著、練著就很熟練、很自然了。

同學說,已經跟體操和舞蹈教練分別溝通了,準備過段時間,送孩子去進行專業、定向培訓。我在猜想啊,這樣下去,說不定不久的未來,一名奧運體壇“神將”就要橫空出世啦!

愛玩、愛瘋、愛蹦跳,調皮、搗蛋、不聽話等等,幾乎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是成長的必經階段,是每個父母都要面臨的若干問題,不同的是父母的引導和處理方式,“金牌父母”能化腐朽為神奇,而“庸俗父母”則會把神童變廢兒。
相關用戶問答